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霧都孤兒
醫生將孩子放進她的懷裡,她深情地把冰涼白皙的雙唇印在孩子的額頭上,接着她用雙手擦了擦臉,狂亂地環顧了一下周圍,顫慄着向後一仰——死了。他們摩擦她的胸部、雙手、太陽穴,但血液已經永遠凝滯了。醫生和護土說了一些希望和安慰的話。希望和安慰已經久違多時了。
「一切都完了,辛格密太太。」末了,醫生說道。
「呵,可憐的孩子,是這麼回事。」護士說著,從枕頭上拾起那只綠瓶的瓶塞,那是她彎腰抱孩子的時候掉下來的。「可憐的孩子。」
「護士,孩子要是哭的話,你儘管叫人來找我,」醫生慢條斯理地戴上手套,說道,「小傢伙很可能會折騰一氣,要是那樣,就給他喝點麥片粥。」他戴上帽子,還沒走到門口,又在床邊停了下來,添上了一句,「這姑娘還挺漂亮,哪兒來的?」
「她是昨天晚上送來的,」老婆子回答,「有教區貧民救濟處長官的吩咐。有人看見她倒在街上。她走了很遠的路,鞋都穿成刷子了。要說她從哪兒來,到哪兒去,那可沒人知道。」
醫生彎下腰,拿起死者的左手。「又是那種事,」他搖搖頭說,「明白了,沒帶結婚戒指。啊。晚安。」
懂醫道的紳士外出吃晚飯去了,護士本人就着那只綠色玻璃瓶又受用了一番,在爐前一個矮椅子上坐下來,着手替嬰兒穿衣服。
小奧立弗真可以稱為人靠衣裝的一個傑出典範。他打從一出世唯一掩身蔽體的東西就是裹在他身上的那條毯子,你說他是貴家公子也行,是乞丐的貧兒亦可。就是最自負的外人也很難確定他的社會地位。不過這當兒,他給裹進一件白布舊罩衫裏邊,由於多次使用,罩衫已經開始泛黃,打上印章,貼上標籤,一轉眼已經正式到位——成為教區的孩子——濟貧院的孤兒——吃不飽也餓不死的苦力——來到世上就要嘗拳頭,挨巴掌一一個個藐視,無人憐憫。
奧立弗盡情地哭起來。他要是能夠意識到自己成了孤兒,命運如何全得看教區委員和貧民救濟處官員會不會發慈悲,可能還會哭得更響亮一些。
第二章
介紹奧立弗·退斯特的成長教育以及衣食住行情況。
接下來的八個月,或者說十個月,奧立弗成了一種有組織的背信棄義與欺詐行為的犧牲品,他是用奶瓶喂大的。濟貧院當局按規定將這名孤兒嗷嗷待哺、一無所有的情況上報教區當局。教區當局一本正經地諮詢濟貧院方面,眼下「院內」是否連一個能夠為奧立弗提供亟需的照料和營養的女人也騰不出。濟貧院當局謙恭地回答說,騰不出來。鑒於這一點,教區當局很慷慨地決定,將奧立弗送去「寄養」,換成別的說法,就是給打發到三英里以外的一處分院去,那邊有二三十個違反了濟貧法的小犯人整天在地板上打滾,毫無吃得太飽,穿得過暖的麻煩,有一個老太婆給他們以親如父母的管教,老太婆把這幫小犯人接受下來,是看在每顆小腦袋一星期補貼六個半便士的分上。一星期七個半便士,可以為一個孩子辦出一流的伙食,七個半便士可以買不少東西了,完全足以把一隻小肚子給撐壞,反而不舒服。老婆子足智多謀,閲歷非淺,很懂得調理孩子這一套,更有一本算計得非常老到的私賬。就這樣,她把每週的大部分生活費派了自己的用場,用在教區新一代身上的津貼也就比規定的少了許多。她居然發現深處自有更深處,證明她本人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實驗哲學家。
人人都知道另一位實驗哲學家的佳話,他自有一套馬兒不吃草也能跑得好的高見,還演證得活龍活現,把自己一匹馬的飼料降到每天只喂一根乾草。毫無疑問,要不是那匹馬在即將獲得第一份可口的空氣飼料之前二十四小時一命嗚乎,他早就調教出一匹什麼東西都不吃的烈性子駿馬來了。接受委託照看奧立弗·退斯特的那位女士也信奉實驗哲學,不幸的是,她的一套制度實施起來也往往產生極其相似的結果。每當孩子們已經訓練得可以依靠低劣得不能再低劣的食物中少得不能再少的一部分活下去的時候,十個之中倒有八個半會出現這樣的情形:要麼在饑寒交迫下病倒在床,要麼一不留神掉進了火裡,要不就是偶然之間給嗆得半死,只要出現其中任何一種情況,可憐的小生命一般都會被召到另一個世界,與他們在這個世界上從未見過的先人團聚去了。
在翻床架子的時候,沒有看見床上還有教區收養的一名孤兒,居然連他一塊倒過來,或者正趕上洗洗涮涮的時候一不留神把孩子給燙死了——不過後一種事故非常罕見,洗洗涮測一類的事在寄養所裡可以說是絶無僅有——發生這樣的事「矜于詁訓,摘其章句,而不能統其大義之所極」。開其後玄,偶爾也會吃官司,很有趣,但並不多見。陪審團也許會心血來潮,提出一些棘手的問題,要不就是教區居民公然聯名提出抗議。不過,這類不識相的舉動很快就會被教區醫生的證明和幹事的證詞給頂回去,前者照例把屍體剖開看看,發現裏邊空無一物(這倒是極為可能的),後者則是教區要他們怎麼發誓他們就怎麼發誓,誓詞中充滿獻身精神。此外,理事會定期視察寄養所,總是提前一天派幹事去說一聲,他們要來了,到他們去的時候,孩子們個個收抬得又乾淨又光鮮,令人爽心說目,人們還要怎麼樣。
「一切都完了,辛格密太太。」末了,醫生說道。
「呵,可憐的孩子,是這麼回事。」護士說著,從枕頭上拾起那只綠瓶的瓶塞,那是她彎腰抱孩子的時候掉下來的。「可憐的孩子。」
「護士,孩子要是哭的話,你儘管叫人來找我,」醫生慢條斯理地戴上手套,說道,「小傢伙很可能會折騰一氣,要是那樣,就給他喝點麥片粥。」他戴上帽子,還沒走到門口,又在床邊停了下來,添上了一句,「這姑娘還挺漂亮,哪兒來的?」
「她是昨天晚上送來的,」老婆子回答,「有教區貧民救濟處長官的吩咐。有人看見她倒在街上。她走了很遠的路,鞋都穿成刷子了。要說她從哪兒來,到哪兒去,那可沒人知道。」
懂醫道的紳士外出吃晚飯去了,護士本人就着那只綠色玻璃瓶又受用了一番,在爐前一個矮椅子上坐下來,着手替嬰兒穿衣服。
小奧立弗真可以稱為人靠衣裝的一個傑出典範。他打從一出世唯一掩身蔽體的東西就是裹在他身上的那條毯子,你說他是貴家公子也行,是乞丐的貧兒亦可。就是最自負的外人也很難確定他的社會地位。不過這當兒,他給裹進一件白布舊罩衫裏邊,由於多次使用,罩衫已經開始泛黃,打上印章,貼上標籤,一轉眼已經正式到位——成為教區的孩子——濟貧院的孤兒——吃不飽也餓不死的苦力——來到世上就要嘗拳頭,挨巴掌一一個個藐視,無人憐憫。
奧立弗盡情地哭起來。他要是能夠意識到自己成了孤兒,命運如何全得看教區委員和貧民救濟處官員會不會發慈悲,可能還會哭得更響亮一些。
第二章
介紹奧立弗·退斯特的成長教育以及衣食住行情況。
接下來的八個月,或者說十個月,奧立弗成了一種有組織的背信棄義與欺詐行為的犧牲品,他是用奶瓶喂大的。濟貧院當局按規定將這名孤兒嗷嗷待哺、一無所有的情況上報教區當局。教區當局一本正經地諮詢濟貧院方面,眼下「院內」是否連一個能夠為奧立弗提供亟需的照料和營養的女人也騰不出。濟貧院當局謙恭地回答說,騰不出來。鑒於這一點,教區當局很慷慨地決定,將奧立弗送去「寄養」,換成別的說法,就是給打發到三英里以外的一處分院去,那邊有二三十個違反了濟貧法的小犯人整天在地板上打滾,毫無吃得太飽,穿得過暖的麻煩,有一個老太婆給他們以親如父母的管教,老太婆把這幫小犯人接受下來,是看在每顆小腦袋一星期補貼六個半便士的分上。一星期七個半便士,可以為一個孩子辦出一流的伙食,七個半便士可以買不少東西了,完全足以把一隻小肚子給撐壞,反而不舒服。老婆子足智多謀,閲歷非淺,很懂得調理孩子這一套,更有一本算計得非常老到的私賬。就這樣,她把每週的大部分生活費派了自己的用場,用在教區新一代身上的津貼也就比規定的少了許多。她居然發現深處自有更深處,證明她本人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實驗哲學家。
人人都知道另一位實驗哲學家的佳話,他自有一套馬兒不吃草也能跑得好的高見,還演證得活龍活現,把自己一匹馬的飼料降到每天只喂一根乾草。毫無疑問,要不是那匹馬在即將獲得第一份可口的空氣飼料之前二十四小時一命嗚乎,他早就調教出一匹什麼東西都不吃的烈性子駿馬來了。接受委託照看奧立弗·退斯特的那位女士也信奉實驗哲學,不幸的是,她的一套制度實施起來也往往產生極其相似的結果。每當孩子們已經訓練得可以依靠低劣得不能再低劣的食物中少得不能再少的一部分活下去的時候,十個之中倒有八個半會出現這樣的情形:要麼在饑寒交迫下病倒在床,要麼一不留神掉進了火裡,要不就是偶然之間給嗆得半死,只要出現其中任何一種情況,可憐的小生命一般都會被召到另一個世界,與他們在這個世界上從未見過的先人團聚去了。
在翻床架子的時候,沒有看見床上還有教區收養的一名孤兒,居然連他一塊倒過來,或者正趕上洗洗涮涮的時候一不留神把孩子給燙死了——不過後一種事故非常罕見,洗洗涮測一類的事在寄養所裡可以說是絶無僅有——發生這樣的事「矜于詁訓,摘其章句,而不能統其大義之所極」。開其後玄,偶爾也會吃官司,很有趣,但並不多見。陪審團也許會心血來潮,提出一些棘手的問題,要不就是教區居民公然聯名提出抗議。不過,這類不識相的舉動很快就會被教區醫生的證明和幹事的證詞給頂回去,前者照例把屍體剖開看看,發現裏邊空無一物(這倒是極為可能的),後者則是教區要他們怎麼發誓他們就怎麼發誓,誓詞中充滿獻身精神。此外,理事會定期視察寄養所,總是提前一天派幹事去說一聲,他們要來了,到他們去的時候,孩子們個個收抬得又乾淨又光鮮,令人爽心說目,人們還要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