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宋書
夷則之笛:正聲應夷則,下徵應夾鐘,長三尺六寸。《周語》曰:「夷則所以詠歌九州,平民無貳也。」變宮之法,亦如蕤賓,體用四角,故四分益一也。
南呂之笛,正聲應南呂,下徵應姑洗,長三尺三寸七分。《周語》曰:「五間南呂,贊陽秀也。」
無射之笛:正聲應無射,下徵應中呂,長三尺二寸。《周語》曰:「無射所以宣佈哲人之令德,示民軌儀也。」
應鐘之笛:正聲應應鐘,下徵應蕤賓,長五尺九寸九分六厘有奇。《周語》曰:「六間應鐘,均利器用,俾應復也。」
勖又以魏杜夔所制律呂,檢校太樂、總章、鼓吹八音,與律乖錯。始知後漢至魏,尺度漸長於古四分有餘。夔依為律呂,故致失韻。乃部佐著作郎劉恭依《周禮》更積黍起度,以鑄新律。既成,募求古器,得周時玉律,比之不差毫釐。又漢世故鐘,以律命之,不叩而自應。初,勖行道,逢趙郡商人縣鐸于牛,其聲甚韻。至是搜得此鐸,以調律呂焉。
晉武帝以勖律與周、漢器合,乃施用之。散騎侍郎阮咸譏其聲高,非興國之音。咸亡後,掘地得古銅尺,果長勖尺四分,時人咸服其妙。元康中,裴頠以為醫方民命之急,而稱兩不與古同,為害特重,宜因此改治權衡。不見省。
黃鐘箱笛,晉時三尺八寸。元嘉九年,太樂令鐘宗之減為三尺七寸。十四年,治書令吏奚縱又減五分,為三尺六寸五分。列和云:「東箱長笛四尺二寸也。」太蔟箱笛,晉時三尺七寸,宗之減為三尺三寸七分,縱又減一寸一分,為三尺二寸六分。姑洗箱笛,晉時三尺五寸,宗之減為二尺九寸七分,縱又減五分,為二尺九寸二分。蕤賓箱笛,晉時二尺九寸,宗之減為二尺六寸,縱又減二分,為二尺五寸八分。
志第二 歷中
夫天地之所貴者生也,萬物之所尊者人也。役智窮神,無幽不察,是以動作雲為,皆應天地之象。古先聖哲,擬辰極,制渾儀。夫陰陽二氣,陶育群品,精象所寄,是為日月。群生之性,章為五才,五才之靈,五星是也。歷所以擬天行而序七耀,紀萬國而授人時。黃帝使大撓造六甲,容成制歷象,羲和占日,常儀占月。少昊氏有鳳鳥之瑞,以鳥名官,而鳳鳥氏司歷。顓頊之代,南正重司天,北正黎司地。堯復育重黎之後,使治舊職,分命羲和,欽若昊天。故《虞書》曰:「期三百有六旬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其後授舜,曰:「天之曆數在爾躬。」舜亦以命禹。爰及殷、周二代,皆創業革制,而服色從之。順其時氣以應天道,萬物群生,蒙其利澤。三王既謝,史職廢官,故孔子正《春秋》,以明司歷之過。秦兼天下,自以為水德,以十月為正,服色上黑。
漢興,襲秦正朔,北平侯張蒼首言律歷之事,以《顓頊歷》比于六歷,所失差近。施用至武帝元封七年,太中大夫公孫卿、壺遂、太史令司馬遷等,言歷紀廢壞,宜改正朔,易服色,所以明受之於天也。乃詔遂等造漢歷。選鄧平、長樂司馬可及人間治歷者,二十餘人。方士唐都分天部,落下閎運算轉歷。其法積八十一寸,則一日之分也,閎與鄧平所治同。於是皆觀星度,日月行,更以算推,如閎、平法,一月之日二十九日八十一分日之四十三。詔遷用鄧平所造八十一分律歷,以平為太史丞。至元鳳三年,太史令張壽王上書,以為元年用黃帝《調歷》,「令陰陽不調,更歷之過」。詔下主歷使者鮮于妄人與治歷大司農中丞麻光等二十餘人雜候晦朔弦望二十四氣。又詔丞相、御史、大將軍、右將軍史各一人雜候上林清台,課諸疏密,凡十一家,起三年盡五年。壽王課疏遠。又漢元年不用黃帝《調歷》,效劾壽王逆天地,大不敬,詔勿劾。復候,盡六年,《太初曆》第一。壽王歷乃太史官《殷歷》也。壽王再劾不服,竟下吏。至孝成時,劉向總六歷,列是非,作《五紀論》。向子歆作《三統歷》以說《春秋》,屬辭比事,雖盡精巧,非其實也。班固謂之密要,故漢《歷志》述之。校之何承天等六家之歷,雖六元不同,分章或異,至今所差,或三日,或二日數時,考其遠近,率皆六國及秦時有人所造。其術鬥分多,上不可檢于《春秋》,下不驗于漢、魏,雖復假稱帝王,只足以惑時人耳。
光武建武八年,太仆硃浮上言歷紀不正,宜當改治,時所差尚微,未遑考正。明帝永平中,待詔楊岑、張盛、景防等典治歷,但改易加時弦望,未能綜校歷元也。至元和二年,《太初》失天益遠,宿度相覺浸多,候者皆知日宿差五度,冬至之日在鬥二十一度,晦朔弦望,先天一日。章帝召治歷編欣、李梵等綜核意狀。遂下詔書稱:「《春秋保乾圖》曰:『三百年鬥歷改憲。』史官用《太初》鄧平術,有餘分一,在三百年之域,行度轉差,浸以繆錯,璇璣不正,文象不稽。冬至之日,日在鬥二十二度,先立春一日,則《四分》之立春日也。而以折獄斷大刑,于氣已逆;用望平和,蓋亦遠矣。今改行《四分》,以遵堯順孔,奉天之文,同心敬授,儻獲咸熙。」於是《四分法》施行。黃帝以來諸歷以為冬至在牽牛初者,皆黜焉。
南呂之笛,正聲應南呂,下徵應姑洗,長三尺三寸七分。《周語》曰:「五間南呂,贊陽秀也。」
無射之笛:正聲應無射,下徵應中呂,長三尺二寸。《周語》曰:「無射所以宣佈哲人之令德,示民軌儀也。」
應鐘之笛:正聲應應鐘,下徵應蕤賓,長五尺九寸九分六厘有奇。《周語》曰:「六間應鐘,均利器用,俾應復也。」
勖又以魏杜夔所制律呂,檢校太樂、總章、鼓吹八音,與律乖錯。始知後漢至魏,尺度漸長於古四分有餘。夔依為律呂,故致失韻。乃部佐著作郎劉恭依《周禮》更積黍起度,以鑄新律。既成,募求古器,得周時玉律,比之不差毫釐。又漢世故鐘,以律命之,不叩而自應。初,勖行道,逢趙郡商人縣鐸于牛,其聲甚韻。至是搜得此鐸,以調律呂焉。
黃鐘箱笛,晉時三尺八寸。元嘉九年,太樂令鐘宗之減為三尺七寸。十四年,治書令吏奚縱又減五分,為三尺六寸五分。列和云:「東箱長笛四尺二寸也。」太蔟箱笛,晉時三尺七寸,宗之減為三尺三寸七分,縱又減一寸一分,為三尺二寸六分。姑洗箱笛,晉時三尺五寸,宗之減為二尺九寸七分,縱又減五分,為二尺九寸二分。蕤賓箱笛,晉時二尺九寸,宗之減為二尺六寸,縱又減二分,為二尺五寸八分。
志第二 歷中
夫天地之所貴者生也,萬物之所尊者人也。役智窮神,無幽不察,是以動作雲為,皆應天地之象。古先聖哲,擬辰極,制渾儀。夫陰陽二氣,陶育群品,精象所寄,是為日月。群生之性,章為五才,五才之靈,五星是也。歷所以擬天行而序七耀,紀萬國而授人時。黃帝使大撓造六甲,容成制歷象,羲和占日,常儀占月。少昊氏有鳳鳥之瑞,以鳥名官,而鳳鳥氏司歷。顓頊之代,南正重司天,北正黎司地。堯復育重黎之後,使治舊職,分命羲和,欽若昊天。故《虞書》曰:「期三百有六旬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其後授舜,曰:「天之曆數在爾躬。」舜亦以命禹。爰及殷、周二代,皆創業革制,而服色從之。順其時氣以應天道,萬物群生,蒙其利澤。三王既謝,史職廢官,故孔子正《春秋》,以明司歷之過。秦兼天下,自以為水德,以十月為正,服色上黑。
漢興,襲秦正朔,北平侯張蒼首言律歷之事,以《顓頊歷》比于六歷,所失差近。施用至武帝元封七年,太中大夫公孫卿、壺遂、太史令司馬遷等,言歷紀廢壞,宜改正朔,易服色,所以明受之於天也。乃詔遂等造漢歷。選鄧平、長樂司馬可及人間治歷者,二十餘人。方士唐都分天部,落下閎運算轉歷。其法積八十一寸,則一日之分也,閎與鄧平所治同。於是皆觀星度,日月行,更以算推,如閎、平法,一月之日二十九日八十一分日之四十三。詔遷用鄧平所造八十一分律歷,以平為太史丞。至元鳳三年,太史令張壽王上書,以為元年用黃帝《調歷》,「令陰陽不調,更歷之過」。詔下主歷使者鮮于妄人與治歷大司農中丞麻光等二十餘人雜候晦朔弦望二十四氣。又詔丞相、御史、大將軍、右將軍史各一人雜候上林清台,課諸疏密,凡十一家,起三年盡五年。壽王課疏遠。又漢元年不用黃帝《調歷》,效劾壽王逆天地,大不敬,詔勿劾。復候,盡六年,《太初曆》第一。壽王歷乃太史官《殷歷》也。壽王再劾不服,竟下吏。至孝成時,劉向總六歷,列是非,作《五紀論》。向子歆作《三統歷》以說《春秋》,屬辭比事,雖盡精巧,非其實也。班固謂之密要,故漢《歷志》述之。校之何承天等六家之歷,雖六元不同,分章或異,至今所差,或三日,或二日數時,考其遠近,率皆六國及秦時有人所造。其術鬥分多,上不可檢于《春秋》,下不驗于漢、魏,雖復假稱帝王,只足以惑時人耳。
光武建武八年,太仆硃浮上言歷紀不正,宜當改治,時所差尚微,未遑考正。明帝永平中,待詔楊岑、張盛、景防等典治歷,但改易加時弦望,未能綜校歷元也。至元和二年,《太初》失天益遠,宿度相覺浸多,候者皆知日宿差五度,冬至之日在鬥二十一度,晦朔弦望,先天一日。章帝召治歷編欣、李梵等綜核意狀。遂下詔書稱:「《春秋保乾圖》曰:『三百年鬥歷改憲。』史官用《太初》鄧平術,有餘分一,在三百年之域,行度轉差,浸以繆錯,璇璣不正,文象不稽。冬至之日,日在鬥二十二度,先立春一日,則《四分》之立春日也。而以折獄斷大刑,于氣已逆;用望平和,蓋亦遠矣。今改行《四分》,以遵堯順孔,奉天之文,同心敬授,儻獲咸熙。」於是《四分法》施行。黃帝以來諸歷以為冬至在牽牛初者,皆黜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