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中國近代史    P 288


作者:中科院
頁數:288 / 156
類別:中國現代史

 

作者:中科院 / 第1頁 / 共326頁

 大小:

 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中國近代史

得到保持。香港讓全世界看到,活力和穩定是如何成就一個成功社會諸般特徵的。它們共同造就了令世界羡慕的偉大的經濟......作為一個蒸蒸日上的商業和文化的交匯處,她......豐富了我們所有人的生活。
1984年的《聯合聲明》在全世界面前鄭重保證,香港的生活方式將會延續下去。我很樂意代表女王陛下和全體英國人民,向全體香港市民表達我們的感謝、欽佩、熱愛和祝福。一代又一代,作為朋友你們一直是如此可信賴和非同一般。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你們。
當你們在自己輝煌歷史的新篇章中前進時,我們將以最大的關切注視着你們。9
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對630萬同胞回到「祖國的懷抱」表示歡迎,並且保證:
香港回歸後,中國政府將堅定不移地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的基本方針,保持香港原有的社會經濟制度和生活方式、保持法律基本不變。......
香港特別行政區將逐步推行符合香港實際的民主制度......香港將繼續保持其自由港的地位,繼續發揮國際金融、貿易和海運中心的作用,維持它與其它國家、地區和相關國際組織的經濟、文化聯繫。所有國家和地區在港的合法經濟利益將會受到法律保護。10
來自全球各地的八千名記者和傳媒工作者前往報道。隨着儀式的進行,英國光榮地結束了在香港一百五十六年的殖民統治,中國則驕傲地洗刷了令人痛心的國家民族屈辱。遍佈各地的中國人,無論政治信仰如何
不管是共產黨人、國民黨人、還是無黨派人士


  
無不為這一歷史時刻歡呼。值得指出的是,在應邀出席這個儀式的四千位貴賓中,有一個是由海基會主席辜振甫率領的台灣官方代表團。
交接儀式後,新當選的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董建華宣誓就職。接着,他主持了由政務司長陳方安生帶領的政府主要官員的就職宣誓,大約有一千名英籍的公務員選擇了繼續留任。11李國能繼續擔任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大多數重要的香港社會機構在新時期中將仍舊保留。回歸前由選舉產生的立法局被立即解散,由一個臨時立法會接替。


  
臨時立法會的委員是由一個四百人的選舉委員會選舉產生的,而這個委員會的成員則由北京挑選,主要由親中的商人把持。香港終審法院裁定,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有權委任臨時立法會,凌駕于香港基本法之上。這就像當初英國議會可以推翻香港法院的裁決一樣。(*註:1985年,英國議會通過了《香港法案》,賦予香港立法機構有修訂或拒絶英國法案與決定的權利。
引自前文)在香港禁止組建一個共產黨;也禁止一切鼓吹西藏和台灣獨立的活動。
董建華是一位航運業巨賈的後裔,雖然曾在英國就讀六年、在美國生活十年,但依舊具有濃厚的中國傳統文化氣息。如今他優先考慮的是在教育、住房和老年人福利上的改革;儘力成為「他自己」,而不僅是北京的喉舌。董建華既要顧到香港的利益,又須顧到北京的利益。在就職宣誓中,董建華仔細地闡述了他的治港理念:
每個社會必須有自己的價值,以產生其共同的目標和一致的觀念。我們將繼續鼓勵我們社會的多樣性,但也必須同時重申並且尊重中國優秀的傳統價值,包括孝順老人、眷顧家庭、謙虛、正直和不斷更新的願望。我們重視多樣性,但不讚成公開對抗;我們爭取自由,但不能為此而犧牲法治;我們尊重少數人的意見,但也要考慮大多數人的利益;我們保護個人利益,但同時承擔著集體責任。我希望這些價值會為我們社會統合提供堅實的基礎。
12
政權移交前,西方的媒體、政治人物和人權活動家都擔心,中國能否真正實踐它對香港的保證:保障由「高度自治」這個短語所涵蓋的香港的政治和經濟自由、法治、司法獨立、專業公務員制度,以及出版自由和公平自由競爭等。《財富》雜誌甚至刊登了一篇標題為《香港之死》的文章。13前不久,美國還一直覺得香港是屬於英國管轄而採取不干涉政策。但在1989年天安門鎮壓之後,它對香港的自由和自治越來越關心了。
1992年美國國會通過了《美國
香港政策法案》,規定總統應須就香港的政治自由狀況向國會彙報。
對於香港的平穩過渡,中國有自己的想法。最基本的一點是,中國想向全世界證明,對香港的治理,如果不說更上一層樓的話,起碼也要與帝國主義者一樣好;其次,中國可以從香港吸收人才、資金、科技知識和管理經驗,幫助實現現代化;第三,平穩過渡可以成為一個象徵:在改革開放方針指引下,一個寬容和進步的新時代開始了,由此贏得國際上的信任,願意「接納」而非「抵制」中國作為一個世界強國的崛起;14第四,香港的成功交接可以為最終統一台灣樹立榜樣;第五,香港的平穩過渡有助于江澤民秋天的訪美;最後,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國際金融界可以對中國的行為舉措起到有力的監察作用。外國在港的投資已達一千多億美元,中國對香港事務的任何干涉,都可能損害香港的投資氣氛與環境,把外國資本嚇跑,導致股市下瀉、地產崩盤。穆迪和標準普爾等國際評估機構會隨之降低香港的信用評級,這一結果對香港的金融業將是災難性的。
美國、英國、歐洲和日本的投資公司,如美林、柏克萊(Barclays)、富達(Fidelity)、凡卡德(Vanguard)、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和三菱實業等,會因此而撤離。北京領導層的信譽指數竟然與恆生指數聯繫在一起,實在是一件具有諷刺意味的事。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