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續資治通鑑 上    P 64


作者:畢沅
頁數:64 / 489
類別:中國古代史

 

續資治通鑑 上

作者:畢沅
第64,共489。
三月,癸酉,曹彬與遼兵戰固安南,克其城。丁丑,重進破之於飛孤北。潘美自西陘人,與遼戰,又勝之,逐北至寰州;庚辰,刺史趙彥辛舉州降。彬又敗遼師于涿州東,乘勝攻其北門,辛巳,克之。潘美進圍朔州,其守將趙希贊舉城降。

遼以南京留守耶律休格當曹彬之師,以耶律色珍為都統,率師當潘美等。遼主以親征告于陵廟山川,與太后駐軍駝羅口,趣諸部兵以為應援;又命林牙勤德率兵守平州之海岸,以備南師。



  
田重進至飛狐北,遼冀州防禦使大鵬翼、康州刺史馬贇、馬軍指揮使何萬通率眾來援。重進命荊嗣出戰,一日五七合,遼師不勝,將遁去,重進遂以大軍乘之,生擒鵬冀、贇、萬通等。曹彬入涿州,遣部將李繼宣等領輕騎渡涿河,覘敵勢。乙酉,遼將率眾來攻,繼宣擊破之。丁亥,潘美轉攻應州,其守將舉城將。

司門員外郎王延范與秘書丞陸坦、戎城縣主簿田辯、術士劉昂,坐謀不軌棄市。

庚寅,武寧軍節度使、同平章事岐國公陳洪進卒。

田重進圍飛狐,令大鵬翼至城下諭其守將馬步都指揮使呂行德等;辛卯,行德與副都指揮使張繼從、馬軍都指揮使劉知進舉城降。詔升其縣為飛狐軍。重進又圍靈丘,丙申,其守將步軍都指揮使穆超舉城降。

是月,始用士人為司理判官。

詔權停貢舉。


  

夏,四月,己亥朔,遼主次南京北郊。

辛亥,潘美克雲州。壬寅,米信大破遼師于新城。

丁未,以駕部員外郎梁裔知應州,監察御史張利涉知朔州,右贊善大夫馬務成同知寰州。

己酉,田重進又破遼師于飛狐北,殺其二將。

壬子,命左拾遺張舒同知雲州。

乙卯,田重進至蔚州,左右都押衙李存璋、許彥欽等殺其節度使蕭默哩,執監城使耿紹忠,舉城降。以崇儀使魏震知蔚州。遼援兵大至,重進軍與遼師轉戰,時軍較五輩,其四悉已戰死,至大嶺,惟荊嗣力鬥,遼師始卻,遂定蔚州。是役也,邊民之驍勇者競團結以禦敵,或夜入城壘,斬取首級來歸。帝聞而嘉之,曰:「此等生長邊陲,閒習戰鬥,若明立賞格,必大有應募者。」乃下詔,募民「有能糾合應援王師者,資以糧食,假以兵甲,擒酋豪者,隨職名高下補署。獲生口者,人賞錢五千,得首級者三千;馬上等十千,中七千,下五千。平幽州後,願在軍者,優與存錄,願歸農者,給復三年。」自是應募者益眾。

初,曹彬與諸將入辭,帝謂彬曰:「潘美之師,但令先趨雲、應,卿等以十餘萬眾聲言取幽州,且持重緩行,毋貪小利以要敵。敵聞大兵至,必萃勁兵于幽州,兵既聚,則不暇為援于山後矣。」既而潘美先下寰、朔、雲、應等州,田重進又取飛狐、靈丘、蔚州,多得山後要害之地,而彬等亦連收新城、固安,下涿州,兵勢大振。每捷奏至,帝頗訝彬進軍之速,且憂契丹斷糧道。彬至涿州,遼南京留守耶律休格以兵少不出戰,夜則令輕騎掠單弱以脅餘眾,晝則以精鋭張其勢,設伏林莽,絶我糧道。彬留十餘日,食盡,乃退師雄州以援供饋。帝聞之大駭,曰:「豈有敵人在前,而卻軍以援芻粟乎?何失策之甚也!」亟遣使止之,令「勿復前,引師緣白溝河與米信軍接,按兵蓄鋭以張西師之勢。待美等盡略山後之地,會重進東下趨幽州,與彬、信合,以全師制敵,必勝之道也。」

時彬所部諸將聞美及重進累戰獲利,自以握重兵不能有所攻取,謀畫蜂起,更相矛盾,彬不能制,乃裹五十日糧,再往攻涿州。時遼主次州東五十里,令休格與蒲領等以輕兵薄南師,南師且行且戰凡四日,始得至涿。時方炎暑,軍士疲乏,所賫糧不繼,乃復棄之。令盧斌兼擁城中老幼並狼山而南。彬等以大軍退,無復行伍,遂為休格所躡。五月,庚午,至岐溝關,遼兵追及之,南師大敗。彬等收餘軍,宵涉巨馬河,營于易水之南,李繼宣力戰巨馬河上,遼兵始退,追奔至孤山。方涉巨馬河,人畜相蹂踐而死者無算。知幽州行府事劉保勛馬陷淖中,其子利涉救之,不能出,遂俱死。保勛性純謹,精於吏事,嘗語人曰:「吾受命未嘗辭避,接同僚未嘗失意,居家積貲未嘗至千錢。」及死,聞者皆痛惜之。殿中丞孔宜亦溺于巨馬河。餘眾奔高陽,為遼師衝擊死者數萬人,沙河為之不流,棄戈甲若丘陵。休格收宋屍以為京觀。帝詔錄保勛孫巨川、宜子延世。

癸酉,潘美遣使部送應、朔二州將吏耆老等赴闕;帝召見,慰撫之,並賜以衣服冠帶。

丙子,宮苑使王繼恩自易州馳騎至,帝始聞曹彬等軍敗,乃詔諸將領兵分屯于邊,召彬及崔彥進、米信入朝,田重進率全軍駐定州,潘美還代州。

壬午,遼主還南京,丙午禦元和殿,大宴從軍將校,封休格為宋國王,加蒲領、壽寧、滿努寧及諸有功將校爵賞有差。休格請乘勝略地,以河為界,太后不從。

曹彬等未還,趙普手疏諫曰:「伏自大發驍雄,往平幽薊,百萬家之生聚,飛輓是供,數十州之土田,耕桑半失。茲所謂以明珠而彈雀,為鼷鼠而發機,所失者多,所得者少。況旬朔之間,便涉秋序,內地先困,邊廷早涼。彼則弓勁馬肥,我則人疲師老,恐當此際,或誤指呼。願頒明詔,速議抽軍。臣又思陛下非次興兵,必因偏聽,小人傾側,但解欺君,事成則獲利於身,不成則貽憂于國。昨來議取幽薊,未審孰為主謀?虛說誑言,總應彰露,願推其人,置之刑典,庶昭聖聽,以厭群情。臣欲露肺肝,先寒毛髮,投荒棄市,甘俟顯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