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明儒學案    P 446


作者:黃宗羲
頁數:446 / 462
類別:中國哲學

 

作者:黃宗羲 / 第1頁 / 共326頁

 大小:

 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明儒學案

獨《大學》分意知而言之,一節推進一節,故即謂心為用,意為體亦得。」

又問:「意屬已發,心屬未發否?”先生曰:“人心之體,存發一幾也。心無存發,意無存發也。蓋此心中一點虛靈不昧之主宰,常常存,亦常常發。」

又問:「一念不起時,意在何處?”先生曰:“一念不起時,意恰在正當處也。念有起滅,意無起滅也。今人鮮不以念為意者,道之所以常不明也。」

又問:「事過應寂後,意歸何處?”先生曰:“意淵然在中,動而未嘗動,所以靜而未嘗靜也。本無來處,亦無歸處。」

又問:「百姓日用不知之意,與聖人不思勉之意,有分別否?”先生曰:“百姓日用而不知,惟其定盤針時時做得主,所以日用得 不知之知,恍然誠體流露。聖人知之,而與百姓同日用,則意於是乎誠矣。誠無為,纔着思勉,則不誠,不誠則非意之本體矣。觀誠之為義,益知意為心之主宰,不屬動念矣。」



  
又問:「學問思辨行工夫,與從容中道之天道,是一是二?”先生曰:“學問思辨而不本之從容中道,則事事入於人偽,學不是學,問不是問,思不是思,辨不是辨,行不是行。故曰:『思誠者,人之道也。』誠意雲者,即思誠一點歸宿精神,所謂知至而後意誠也。」

又問:「從心不踰,此時屬心用事,還屬意用事?」先生曰:「此個機緣,正是意中有真消息,如定盤針在盤子中,隨盤子東西南北,此針子只是向南也。聖人學問到得此,淨淨地,並將盤子打碎,針子拋棄。所以平日用毋意工夫,方是至誠如神也。無聲無臭至矣哉!此個主宰,要他有,又要他無,惟聖人為能有,亦惟聖人為能無。

惟從有處無,所以無處有。有而無,無而有,方見人心至妙至妙處。」(以上《答董標心意十則》)



  
史孝復疑「《大學》於誠意後,復推先致知一 ,而實其功於格物者,誠恐拋卻良知,單提誠意,必有誠非所誠者,涑水、元城,只作得九分人物,以此。”先生曰:“格致是誠意工夫,明善是誠身工夫,其旨一也。蓋以誠意為主意,格致為工夫,工夫結在主意中,並無先後可言。若不提起主意,而漫言工夫,將必有知非所知之病矣。」

又疑「妙於有無之間,而不可以有無言者,心也,即道心惟微也。而以意當之,不啻霄壤矣。”先生曰:“心則是個渾然之體,就中指出端倪來,曰意,即惟微之體也。人心惟危,心也;而道心者,心之所以為心也。

非以人欲為人心,天理為道心也。正心之心,人心也;而意者,心之所以為心也。非以所存為心,所發為意也。微之為言幾也,幾即意也。」

又疑「怵惕惻隱之心,未起是無意之時,既起是有意之時。納交要譽惡聲之心亦然。”先生曰:“怵惕惻隱之心,隨感而見,非因感始有。當其未感之先,一團生意,原是活潑地,至三者之心初來,原不曾有,亦已見意之有善而無惡矣。

不幸而夾帶三者之心,正因此心無主,不免轉念相生,全坐不誠之病耳。今以時起者為意,又以轉念而起者為意,豈意有時而怵惕惻隱,有時而納交要譽惡聲?善惡無常,是不特無納交要譽惡聲之心,並無怵惕隱之心,宛轉歸到無善無惡之心體耶?」

又疑「復之所謂意者,蓋言知也,心體渾然,說個知字,方見有定盤針。若以意充之,則適莫信果,無所不至矣。”先生曰:“心體只是一個光明藏,謂之明德,就光明藏中討出個子午,見此一點光明,原不是蕩而無歸者。愚獨以意字當之,子午是活適莫,適莫是死子午。

其實活者是意,死者非意,總之一心也。賢以為知者,即是意中之知;而仆之以為意者,即是知中之意也。」

又疑「《說文》:『意,志也。』《增韻》:『心,所向也。』《說文》於志字下,『志,意也。』又曰:『心之所之也。』

未有以意為心者。”先生曰:“心所向曰意,正是盤針之必向南也。只向南,非起身至南也。凡言向者,皆指定向而言,離定字,便無向字可下,可知意為心之主宰矣。

心所之曰志,如志道,志學,皆言必為聖賢的心,仍以主宰言也。心所之與心所往異,若以往而行路時訓之字,則拋卻腳跟,立定一步矣。然《說文》之說,尚有可商者。按五臟,心藏神,脾藏意,賢藏志,肝藏魂 肺藏魄,合之皆心之神也。

而惟脾腎一直上中下,通心為一體,故意志字,皆不離心字。意者心之中氣,志者心之根氣,故宅中而有主曰意,靜深而有本曰志。今曰意志也,志意也,豈誠意之說,即是立志持志之說乎?夫志與意且不可相混,況心與意又相混乎?心自心,意自意,原不可以意為心,但不可離意求心耳。」

又疑「朱子以未發屬性,已發屬情,亦無甚謬。”先生曰:“古人言情者,曰『利貞者性情也』,即性言情也;六爻發揮,旁通情也。乃若其情,無情者不得盡其辭。如得其情,皆指情藴情實而言,即情即性也,並未嘗以已發為情,與性字對也。

乃若其情者,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之心是也。孟子言這惻隱心就是仁,非因惻隱之發而見所存之仁也。」

又疑「念無主,意有主,心有主而無主,固不可以念為意,尤不可以意為心。”先生曰:“心既有主而無主,正是主宰之妙處,決不是離卻意之有主,又有個心之有主而無主,果有二主,是有二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