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明儒學案    P 52


作者:黃宗羲
頁數:52 / 462
類別:中國哲學

 

作者:黃宗羲 / 第1頁 / 共326頁

 大小:

 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明儒學案

癸卯年二月,內馬主政拯以事下獄。馬十九歲發解廣東,二十舉進士,任工部主政,器度識見,人未易及。告予曰:「聞近士夫言,自古人主有本事者,惟秦皇、漢武兩君而已。」予應之曰:「否。

自古人主有本事者,惟堯、舜、文王而已。堯在位百年,萬邦時雍,治極當亂之時,而子丹朱又不肖,堯乃尋一個舜,將天下分付與他,愈至於治。舜在位五十年,四方風動,亦治極當亂之時,其子商均亦不肖,舜乃尋一個禹,將天下分付與他,亦愈至於治。文王深仁厚澤,延周家之基業至八百年。

堯、舜、文王以天自處,氣運興衰,不在於天而在我,所謂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者也,其本事何大哉!秦皇翦除六國,焚棄《詩》、《書》,掃滅先王之 ,而惟任一己之私,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漢武承文、景之富庶,若委任賢俊,取法先王,則禮樂可興,乃以多欲亂政,窮兵黷武,至於海內虛耗,幾致顛覆,非有昭、宣繼之,則漢之天下,未可知也。若二君之所為,適足以覆宗絶祀而已,烏在其所謂有本事哉!且使人主不法堯、舜、文王,而法秦皇、漢武,是啟其殺伐之心,而欲以亂天下也,其所言謬妄亦甚矣。」馬出獄數月,以病卒,予甚悼之。

閒步圜中,井上日色慘淡,光景寂寥,下視井水,湛然清徹,因思「井渫不食,為我心惻」,為之慼然。

嘉靖乙巳年九月初五日,朝發浚縣,晚宿林清店。店主醜惡,買麵食用醋,其人吝。從者曰:「此不過費銅錢一文。」其人應之曰:「雖與十文,吾亦不賣。」又欲買小米,次早作粥,其人亦固拒之。予聞,笑呼從者,止之曰:「再勿與語。」此數家之隙地,或有賢者無招客屋,而有屋者又非賢,因思昔人言堯、舜以天下讓,而世上之匹夫爭半錢之利,人品相去何啻九牛毛。《易》曰:「初六,童觀,小人道也。」此市井之常度,其識見止此,無足怪也。



  
大人以治安之時為危亂,小人以危亂之時為治安。皆此人也,有大人之向慕,有小人之向慕,有大人之識度,有小人之識度,有大人之作用,有小人之作用。此天地生物之不齊,教化之施固有要,而以宇宙間事為己責者,不可不慎也。乙巳年九月五日燈下書。

論文

文章以理為主,以氣為輔。所論純是一段義理,是以理為主;辭氣充盛渾厚,不覺軟弱,是以氣為輔。須胸中正大,不以偏曲邪小之見亂其心,又廣讀聖賢格言以充養之,如此則舉筆造語,皆是胸中流出,其吐辭立論,愈出愈新而無窮也,如取之左右逢其源也。其騰匯泄蓄,流轉渾厚,波瀾汪洋,如決江河,沛然莫之能禦也。


  

其光燄發揚照耀,昭灼如日月中天,深谷窮崖之幽,花石草木之微,青者自青,白者自白,仰之以生輝,觸之而成色也。

徵君王秦關先生之士

王之士字欲立,號秦關,陝之藍田人。嘉靖戊午舉於鄉,既而屏棄帖括,潛心理學,作《養心圖》、《定氣說》,書之座右,閉關不出者九年。蒿 糲食,尚友千古。以為藍田風俗之美,由於呂氏,今其鄉約具在,乃為十二會,赴會者百餘人,灑掃應對,冠婚喪祭,一一潤澤其條件,行之惟謹,美俗復興。

又謂天下之學術不一,非親證之,不能得其大同,於是赴都門講會,與諸老先生相問難。上闕裡謁先師廟墓,低回久之。南行入江右,見章本清、鄧潛谷、楊止菴。浮浙水而下,至吳興問許敬菴。

學者聞先生至,亦多從之。萬曆庚寅卒於家,年六十三。祭酒趙用賢疏薦,詔授國子博士。除目下而先生不及見矣。

[清] 黃宗羲

卷十 姚江學案

前言

有明學術,從前習熟先儒之成說,未嘗反身理會,推見至隱,所謂「此亦一述朱,彼亦一述朱」耳。高忠憲云:「薛敬軒、呂涇野《語錄》中,皆無甚透悟。」亦為是也。自姚江指點出「良知人人現在,一反觀而自得」,便人人有個作聖之路。

故無姚江,則古來之學脈絶矣。然「致良知」一語,發自晚年,未及與學者深究其旨,後來門下各以意見攙和,說玄說妙,幾同射覆,非復立言之本意。先生之格物,謂「致吾心良知之天理於事事物物,則事事物物皆得其理。以聖人教人只是一個行,如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皆是行也。

篤行之者,行此數者不已是也」。先生致之於事物,致字即是行字,以救空空窮理。只在知上討個分曉之非,乃後之學者測度想像。求見本體,只在知識上立家儅,以為良知,則先生何不仍窮理格物之訓,先知後行,而必欲自為一說耶?《天泉問答》:「無善無惡者心之體,有善有惡者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今之解者曰:「心體無善無惡是性,由是而發之為有善有惡之意,由是而有分別其善惡之知,由是而有為善去惡之格物。」層層自內而之外,一切皆是粗機,則良知已落後着,非不慮之本然,故鄧定宇以為權論也。其實無善無惡者,無善念惡念耳,非謂性無善無惡也。下句意之有善有惡,亦是有善念有惡念耳,兩句只完得動靜二字。

他日語薛侃曰:「無善無惡者理之靜,有善有惡者氣之動。」即此兩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