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前漢演義
於是陸續趨出,戰兢兢的到了梁前。梁婉言曉諭,無非說是秦朝暴虐,郡守貪橫,所以用計除奸,改圖大事。眾人統皆驚惶,怎敢說一個不字,只好隨聲應諾,暫保目前。梁又召集城中父老,申說大意,父老等不敢反抗,同聲應命。
全城已定,派吏任事。梁自為將軍,兼會稽郡守,籍為偏將,遍貼文告,招募兵勇。當有丁壯逐日報名,編入軍籍,復訪求當地豪士,使為校尉,或為候司馬。有一人不得充選,竟效那毛遂故事,侈然自薦。
項梁道:「我非不欲用君,只因前日某處喪事,使君幫辦,君尚未能勝任,今欲舉大事,關係甚巨,豈可輕易用人!君不如在家安身,尚可無患。」這一席話,說得那人垂頭喪氣,懷慚自去。眾益稱項梁知人,相偕畏服。梁即使籍往徇下縣。
籍引兵數百,出去招安,到處都怕他英名,無人與抗,或且投效馬前,願隨麾下,籍並收納,計得士卒八千人,統是膂力方剛,強壯無比。籍年方二十有四,做了八千子弟的首領,越顯出一種威風。他表字叫做子羽,因嫌雙名累墜,減去一字,獨留羽字,自己呼為項羽,別人亦叫他項羽,所以古今相傳,反把項羽二字出名,小子後文敘述,也就改稱項羽了。小子有詩詠道:
欲成大業在開端,有勇非難有德難;
一劍敢揮賢郡守,發硎先已太凶殘。
項氏略定江東,同時又有幾個草頭王,霸據一方。欲知姓名履歷,容至下回再詳。
劉項起兵,跡似相同,而情則互異。沛令從蕭何言,往召劉邦,設非後來之翻悔,則亦不至自殺其身。
且殺令者為沛中父老,非真邦親手下刃也。若項梁之赴召,明明為郡守之誠意,梁正不妨依彼舉事,為君父復仇,何必計囑項籍,無端下刃乎!況仇為秦皇,無關郡守,殺之尤為無名,適以見其貪詐耳。觀此而劉項之仁暴,即此而分,即劉項之成敗,從此而定。老夫劉邦之退讓鳴恭,項梁之專橫自立,蓋第為一節之見端,猶其小焉者也。
第10三回
說燕將廝卒救王 入趙宮叛臣弒主
卻說陳勝為張楚王,曾遣魏人周市,北略魏地。見前文
第10回
。市引兵至狄城,狄令擬嬰城固守。適有故齊王遺族田儋,充當城守,獨與從弟田榮田橫等,潛謀自立。當即想出一法,佯把家奴縛住,說他有通敵情事,押解縣署,自率少年同往,請縣令定罪加誅。
縣令不知是計,貿然出訊,被田儋拔出寶劍,砍死縣令,也與項梁相類,怪不得與梁同死。遂招豪吏子弟,當面曉諭道:「諸侯皆背秦自立,我齊人如何落後?況齊為古國,由田氏為主百數十年,儋為田氏後裔,理應王齊,光復舊物。」大眾各無異言,儋遂自稱齊王,募兵數千,出擊周市。
周市經過魏地,未遇劇戰,猛見齊人奮勇前來,料知不便輕敵,遂即引兵退還。儋既擊退周市軍,威名漸震,便遣榮橫等分出招撫,示民恢復。齊人正因秦法暴虐,追懷故國,聞得田儋稱王,自然踴躍投誠,不勞兵革。惟周市退還魏地,魏人亦欲推市為王,市慨然道:「天下昏亂,乃見忠臣,市本魏人,應該求立魏王遺裔,才好算是忠臣呢。」會聞魏公子咎,投效陳勝麾下,市即遣使往迎。勝不肯將咎放歸,再經市再三固請,直至使人往複五次,方得陳勝允許,命咎返魏,立為魏王。市為魏相,輔咎行政。於是楚趙齊魏已成四國。
同時尚有燕王出現,看官道是何人?原來就是趙將韓廣。見前文
第10回
。趙王武臣,使韓廣略燕,廣一入燕境,各城望風歸附,燕地大定。燕人且欲奉廣為王,廣也欲據燕稱尊;但因家屬居趙,並有老母在堂,不忍致死,所以對眾告辭,未敢相從。燕人說道:「當今楚王最強,尚不敢害趙王家屬,趙王豈敢害將軍老母?盡請放心,不妨自主。」廣見燕人說得有理,便自稱燕王。趙王武臣,得知此信,遂與張耳陳余商議,兩人意見,以為殺一老嫗,無甚益處,不如遣令歸燕,示彼恩惠,然後乘他不防,再行攻燕未遲。武臣依議,遣人護送廣母,並廣妻子,一同赴燕。
廣得與骨肉相見,當然大喜,厚待趙使,遣令歸謝。
武臣便欲侵燕,親率張耳陳余諸人,出駐燕趙交界的地方。早有探馬報知韓廣,廣恐趙兵入境,急令邊境戒嚴,增兵防守。張耳陳余,覘知燕境有備,擬請武臣南歸,徐作後圖。偏武臣志在得燕,未肯空回,耳余也無可如何,只好隨着武臣,仍然駐紮。
惟彼此分立營帳,除有事會議外,各守各營,未嘗同住。武臣獨發生異想,竟思潛入燕界,窺探虛實,只恐耳余二人諫阻,不願與議,自己放大了膽,改裝易服,扮做平民模樣,挈了仆從數名,竟出營門,偷入燕境。燕人日夕巡邏,遇有閒人出入,都要盤查底細,方纔放過。冒冒失失的趙王武臣,不管甚麼好歹,闖將進去,即被燕人攔住,向他究詰。
武臣言語支吾,已為燕人所疑,就中還有韓廣親卒,奉令助守,明明認得武臣,大聲叫道:「這就是趙王。快快拿住!」道言未絶,守兵都想爭功,七手八腳,來縛武臣,武臣還想分辯,那鐵鏈已套上頭頸,好似鳳陽人戲猢猻,隨手牽去。咎由自取。余外仆從,多半被拘,有兩三個較為刁猾,轉身就走,奔還趙營,報知張耳陳余。
全城已定,派吏任事。梁自為將軍,兼會稽郡守,籍為偏將,遍貼文告,招募兵勇。當有丁壯逐日報名,編入軍籍,復訪求當地豪士,使為校尉,或為候司馬。有一人不得充選,竟效那毛遂故事,侈然自薦。
項梁道:「我非不欲用君,只因前日某處喪事,使君幫辦,君尚未能勝任,今欲舉大事,關係甚巨,豈可輕易用人!君不如在家安身,尚可無患。」這一席話,說得那人垂頭喪氣,懷慚自去。眾益稱項梁知人,相偕畏服。梁即使籍往徇下縣。
籍引兵數百,出去招安,到處都怕他英名,無人與抗,或且投效馬前,願隨麾下,籍並收納,計得士卒八千人,統是膂力方剛,強壯無比。籍年方二十有四,做了八千子弟的首領,越顯出一種威風。他表字叫做子羽,因嫌雙名累墜,減去一字,獨留羽字,自己呼為項羽,別人亦叫他項羽,所以古今相傳,反把項羽二字出名,小子後文敘述,也就改稱項羽了。小子有詩詠道:
欲成大業在開端,有勇非難有德難;
一劍敢揮賢郡守,發硎先已太凶殘。
項氏略定江東,同時又有幾個草頭王,霸據一方。欲知姓名履歷,容至下回再詳。
劉項起兵,跡似相同,而情則互異。沛令從蕭何言,往召劉邦,設非後來之翻悔,則亦不至自殺其身。
且殺令者為沛中父老,非真邦親手下刃也。若項梁之赴召,明明為郡守之誠意,梁正不妨依彼舉事,為君父復仇,何必計囑項籍,無端下刃乎!況仇為秦皇,無關郡守,殺之尤為無名,適以見其貪詐耳。觀此而劉項之仁暴,即此而分,即劉項之成敗,從此而定。老夫劉邦之退讓鳴恭,項梁之專橫自立,蓋第為一節之見端,猶其小焉者也。
卻說陳勝為張楚王,曾遣魏人周市,北略魏地。見前文
第10回
。市引兵至狄城,狄令擬嬰城固守。適有故齊王遺族田儋,充當城守,獨與從弟田榮田橫等,潛謀自立。當即想出一法,佯把家奴縛住,說他有通敵情事,押解縣署,自率少年同往,請縣令定罪加誅。
縣令不知是計,貿然出訊,被田儋拔出寶劍,砍死縣令,也與項梁相類,怪不得與梁同死。遂招豪吏子弟,當面曉諭道:「諸侯皆背秦自立,我齊人如何落後?況齊為古國,由田氏為主百數十年,儋為田氏後裔,理應王齊,光復舊物。」大眾各無異言,儋遂自稱齊王,募兵數千,出擊周市。
周市經過魏地,未遇劇戰,猛見齊人奮勇前來,料知不便輕敵,遂即引兵退還。儋既擊退周市軍,威名漸震,便遣榮橫等分出招撫,示民恢復。齊人正因秦法暴虐,追懷故國,聞得田儋稱王,自然踴躍投誠,不勞兵革。惟周市退還魏地,魏人亦欲推市為王,市慨然道:「天下昏亂,乃見忠臣,市本魏人,應該求立魏王遺裔,才好算是忠臣呢。」會聞魏公子咎,投效陳勝麾下,市即遣使往迎。勝不肯將咎放歸,再經市再三固請,直至使人往複五次,方得陳勝允許,命咎返魏,立為魏王。市為魏相,輔咎行政。於是楚趙齊魏已成四國。
同時尚有燕王出現,看官道是何人?原來就是趙將韓廣。見前文
第10回
。趙王武臣,使韓廣略燕,廣一入燕境,各城望風歸附,燕地大定。燕人且欲奉廣為王,廣也欲據燕稱尊;但因家屬居趙,並有老母在堂,不忍致死,所以對眾告辭,未敢相從。燕人說道:「當今楚王最強,尚不敢害趙王家屬,趙王豈敢害將軍老母?盡請放心,不妨自主。」廣見燕人說得有理,便自稱燕王。趙王武臣,得知此信,遂與張耳陳余商議,兩人意見,以為殺一老嫗,無甚益處,不如遣令歸燕,示彼恩惠,然後乘他不防,再行攻燕未遲。武臣依議,遣人護送廣母,並廣妻子,一同赴燕。
廣得與骨肉相見,當然大喜,厚待趙使,遣令歸謝。
武臣便欲侵燕,親率張耳陳余諸人,出駐燕趙交界的地方。早有探馬報知韓廣,廣恐趙兵入境,急令邊境戒嚴,增兵防守。張耳陳余,覘知燕境有備,擬請武臣南歸,徐作後圖。偏武臣志在得燕,未肯空回,耳余也無可如何,只好隨着武臣,仍然駐紮。
惟彼此分立營帳,除有事會議外,各守各營,未嘗同住。武臣獨發生異想,竟思潛入燕界,窺探虛實,只恐耳余二人諫阻,不願與議,自己放大了膽,改裝易服,扮做平民模樣,挈了仆從數名,竟出營門,偷入燕境。燕人日夕巡邏,遇有閒人出入,都要盤查底細,方纔放過。冒冒失失的趙王武臣,不管甚麼好歹,闖將進去,即被燕人攔住,向他究詰。
武臣言語支吾,已為燕人所疑,就中還有韓廣親卒,奉令助守,明明認得武臣,大聲叫道:「這就是趙王。快快拿住!」道言未絶,守兵都想爭功,七手八腳,來縛武臣,武臣還想分辯,那鐵鏈已套上頭頸,好似鳳陽人戲猢猻,隨手牽去。咎由自取。余外仆從,多半被拘,有兩三個較為刁猾,轉身就走,奔還趙營,報知張耳陳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