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中國大陸散文
王績對唐詩的貢獻是,他的作品一掃梁的靡麗和陳的浮艷,顯得質樸而豐厚。他不但在形式上是一個嘗試者,而且在內容上是一個開拓者。如果唐詩是汪洋大海,那麼王績的作品便是從萬里之外的雪峰流向大海的細流。如果唐詩是一片廣袤的碧綠,那麼王績的作品便是破土而出的小草,它用自己的一點鮮嫩吶喊着漫山遍野的蒼鬱。
二
大約在王績出生四十年之後,駱賓王誕生於唐婺州義烏個書香之家。這一年是公元626年,李世民通過玄武門之變得立為太子,接着即位當皇帝。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這是駱賓王離別朋友之際所寫作的一首詩,成於何年何月,是難以考證了。但詩人的激憤之情和抑鬱之氣,卻撲面而來,並有新鮮之感。
駱賓王的災難,似乎是他反對武則天而導致的。
武則天曾經是唐太宗的妃嬪,但太子李治卻對她很是迷戀。李治即位之後,便以變通的辦法讓武則天做了自己的昭儀,並一步一步立其為皇后。
武則天是一個有思想的人,她一旦睡在皇帝的身邊,便想要攫取權力,以幹她要干的事情。事實是,她就是按其計劃運作着。
當時駱賓王在唐政府擔任侍御史之職,從而得以清楚地看見武則天的行動軌跡。他認為武則天的種種舉措,顯然是僭越了皇后的本分,甚至是在操縱唐高宗,遂屢屢上疏批評之。駱賓王竟敢於得罪武則天,也不愧是一位詩人。不過武則天並非好惹,以她的氣焰,收拾一個駱賓王當然是小菜一碟。
儘管駱賓王反對武則天是在維護唐高宗的威望及其唐帝國的正統,目的是純潔的,可唐高宗卻並沒有保護他。結果是,司法機構以貪臓罪名把詩人投入了監獄。度過一段黑暗的日子之後,他得到釋放,不過他創傷在心,鬱鬱寡歡,遂到江南流亡去了。
公元684年,徐敬業在揚州起兵,圖謀推翻武則天的統治。駱賓王對武則天素有惡感,當然是參加了武裝鬥爭,而且他還為起兵寫作了討伐檄文。在江南,響應徐敬業的人千千萬萬,不過武則天畢竟掌握著權力,她完全可以使用唐軍鎮壓徐敬業。於是徐敬業起兵就失敗了。
唐政府在清洗過程中,把追隨徐敬業的骨幹分子都殺了,卻未能消滅駱賓王,因為他奇蹟般地躲過了搜捕。之後司法機構一直在緝拿他,可警察之流卻始終不見他的蹤影,甚至到現在還是下落不明。我想,也許駱賓王在非洲隱居了吧!
駱賓王所寫作的討伐武則天的檄文,早就成了文學的典範。檄文痛快淋漓地揭露了武則天的越軌行動,並對她進行了道德譴責。檄文指出武則天入門見嫉,掩袖工饞,蛾眉霸氣,狐媚惑主。
然而流傳下來的故事卻是這樣的:武則天讀檄文,讀着讀着,竟莞爾而笑,隨之陰沉着臉,威嚴地責問宰相:駱賓王有這樣傑出的才華,何以使之流落不遇呢!
駱賓王顯然不會想到,他討伐武則天的檄文,居然變成了武則天表現其氣度的道具,真是滑稽極了。
三
大約在駱賓王出生十年之後,盧照鄰出世了,唐幽州范陽是其故鄉。
二十歲前後,盧照鄰帶著他的作品到長安來了。他很自信,發誓一定要在長安取得功名。事情居然也像他所想的,一夜之間,他的詩便在長安流傳開了。
聲望與才華使他有了一份工作,這便是當李元裕的秘書。李元裕是唐高祖的一個兒子,他似乎為擁有盧照鄰這樣一個詩人感到得意,並向朋友宣揚,此吾之司馬相如也。盧照鄰還曾經擔任新都縣尉,這個職務並不高,不過它也多少可以標示權力和尊嚴。只是詩人不喜歡這個職務,他難以忍受種種煩瑣之事,任期一到,便辭職了。
騮馬照金鞍,轉戰入皋蘭。
塞門風稍急,長城水正寒。
雪暗鳴珂重,山長噴玉難。
不辭橫絶漠,流血幾時干。
這是盧照鄰的一首五言,通過對一匹騮馬的描寫,表現了邊境的艱苦和唐軍將士的勇敢。其詩以小見大,而且節奏緊湊,力量沉厚,有慷慨之感,是能夠反映盧照鄰的藝術造詣的。
人到中年,盧照鄰就患了不治之症。高血壓或腦血栓引起的中風使他手腳蜷曲,行動困難。為了康復,他到太白山去拜孫思邈為師,不過藥王對他的病也沒有辦法。他還遵一個道士之囑服用丹砂,遺憾丹砂反而加重了他的病。
沉痾一年一年地損害着詩人的心境。他也沒有什麼經濟收入,衣食住行,竟都不得不接受富豪的捐贈。活着乏味,遂漸漸產生瞭解脫的念頭。一天黃昏,這個飽受生活折磨的詩人三思之後,投河而死。
四
大約在盧照鄰出生之後十四年,王勃和楊炯問世,時在公元650年。
王勃家在唐絳州龍門,是王通的孫子,十四歲便對策及第。楊炯則是華陰人,儘管少也賤,但他卻居然在十歲舉為神童。
在我看起來,王勃和楊炯都屬於那種文學天賦極高的人。他們不足二十歲便登上了唐帝國的文學殿堂,顯然有天之扶,地之助。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杜少府是王勃的朋友,有一年他要到蜀川去工作,王勃送行,遂為之寫作了這首詩。它顯然刷新了以往離別之詩的纖弱和黯然,音調爽朗,意境遼闊,還包含着一種燦爛氣象。
二
大約在王績出生四十年之後,駱賓王誕生於唐婺州義烏個書香之家。這一年是公元626年,李世民通過玄武門之變得立為太子,接着即位當皇帝。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這是駱賓王離別朋友之際所寫作的一首詩,成於何年何月,是難以考證了。但詩人的激憤之情和抑鬱之氣,卻撲面而來,並有新鮮之感。
駱賓王的災難,似乎是他反對武則天而導致的。
武則天曾經是唐太宗的妃嬪,但太子李治卻對她很是迷戀。李治即位之後,便以變通的辦法讓武則天做了自己的昭儀,並一步一步立其為皇后。
武則天是一個有思想的人,她一旦睡在皇帝的身邊,便想要攫取權力,以幹她要干的事情。事實是,她就是按其計劃運作着。
當時駱賓王在唐政府擔任侍御史之職,從而得以清楚地看見武則天的行動軌跡。他認為武則天的種種舉措,顯然是僭越了皇后的本分,甚至是在操縱唐高宗,遂屢屢上疏批評之。駱賓王竟敢於得罪武則天,也不愧是一位詩人。不過武則天並非好惹,以她的氣焰,收拾一個駱賓王當然是小菜一碟。
公元684年,徐敬業在揚州起兵,圖謀推翻武則天的統治。駱賓王對武則天素有惡感,當然是參加了武裝鬥爭,而且他還為起兵寫作了討伐檄文。在江南,響應徐敬業的人千千萬萬,不過武則天畢竟掌握著權力,她完全可以使用唐軍鎮壓徐敬業。於是徐敬業起兵就失敗了。
唐政府在清洗過程中,把追隨徐敬業的骨幹分子都殺了,卻未能消滅駱賓王,因為他奇蹟般地躲過了搜捕。之後司法機構一直在緝拿他,可警察之流卻始終不見他的蹤影,甚至到現在還是下落不明。我想,也許駱賓王在非洲隱居了吧!
然而流傳下來的故事卻是這樣的:武則天讀檄文,讀着讀着,竟莞爾而笑,隨之陰沉着臉,威嚴地責問宰相:駱賓王有這樣傑出的才華,何以使之流落不遇呢!
駱賓王顯然不會想到,他討伐武則天的檄文,居然變成了武則天表現其氣度的道具,真是滑稽極了。
三
大約在駱賓王出生十年之後,盧照鄰出世了,唐幽州范陽是其故鄉。
二十歲前後,盧照鄰帶著他的作品到長安來了。他很自信,發誓一定要在長安取得功名。事情居然也像他所想的,一夜之間,他的詩便在長安流傳開了。
聲望與才華使他有了一份工作,這便是當李元裕的秘書。李元裕是唐高祖的一個兒子,他似乎為擁有盧照鄰這樣一個詩人感到得意,並向朋友宣揚,此吾之司馬相如也。盧照鄰還曾經擔任新都縣尉,這個職務並不高,不過它也多少可以標示權力和尊嚴。只是詩人不喜歡這個職務,他難以忍受種種煩瑣之事,任期一到,便辭職了。
騮馬照金鞍,轉戰入皋蘭。
塞門風稍急,長城水正寒。
雪暗鳴珂重,山長噴玉難。
不辭橫絶漠,流血幾時干。
這是盧照鄰的一首五言,通過對一匹騮馬的描寫,表現了邊境的艱苦和唐軍將士的勇敢。其詩以小見大,而且節奏緊湊,力量沉厚,有慷慨之感,是能夠反映盧照鄰的藝術造詣的。
人到中年,盧照鄰就患了不治之症。高血壓或腦血栓引起的中風使他手腳蜷曲,行動困難。為了康復,他到太白山去拜孫思邈為師,不過藥王對他的病也沒有辦法。他還遵一個道士之囑服用丹砂,遺憾丹砂反而加重了他的病。
沉痾一年一年地損害着詩人的心境。他也沒有什麼經濟收入,衣食住行,竟都不得不接受富豪的捐贈。活着乏味,遂漸漸產生瞭解脫的念頭。一天黃昏,這個飽受生活折磨的詩人三思之後,投河而死。
四
大約在盧照鄰出生之後十四年,王勃和楊炯問世,時在公元650年。
王勃家在唐絳州龍門,是王通的孫子,十四歲便對策及第。楊炯則是華陰人,儘管少也賤,但他卻居然在十歲舉為神童。
在我看起來,王勃和楊炯都屬於那種文學天賦極高的人。他們不足二十歲便登上了唐帝國的文學殿堂,顯然有天之扶,地之助。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杜少府是王勃的朋友,有一年他要到蜀川去工作,王勃送行,遂為之寫作了這首詩。它顯然刷新了以往離別之詩的纖弱和黯然,音調爽朗,意境遼闊,還包含着一種燦爛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