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論語    P 65


作者:孔子門生
頁數:65 / 100
類別:國學

 

論語

作者:孔子門生
第65,共100。
所以,齊桓公的認識也是合于聖人的思想的。我們今天正當 用人之際,是不是也應該用這種看大節、看主流的思想來衡量人 才呢?
用人之妙
【原文】
子言衛靈公①之無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③不喪?」孔 子曰:「仲叔圉④治賓客,祝鮀治宗廟,王孫賈(6)治軍旅。夫如是, 奚其喪?」


  
【註釋】
①衛靈公:衛國國君,衛獻公的孫子,名元,在位42年。②康子: 即季康子,魯國的權勢人物。③奚而:為何,為什麼。④仲叔圉 (yu):即孔文子,衛國大夫,名圉。⑤祝鮀(tuo):衛國大夫,字子魚。 祝本為宗廟官名,他是以官名為姓氏。③王孫賈:也是衛靈公的大臣。
【譯文】
孔子談論衛靈公的昏亂無道。季康子說:「既然如此,怎麼沒 有敗亡呢?」孔子說:「他用仲叔國主管外交,祝鮀主管祭龍王孫 天主管軍隊。既然如此,怎麼會敗亡呢?」
【讀解】   
衛靈公雖然昏亂無道,不是個好國君,但他的幹部選拔得很 好,用了一批得力的大臣,內政、外交、軍事都有人抓起來,所 以不僅沒有敗亡,反而當了 42年的國君,比許多勤政廉潔的國君 都當得長。
這就是用人的藝術了。
「韓信點兵,多多益善。」據說當韓信很得意地去問漢高祖能 的少兵時,漢高祖回答說:「我不會帶兵,但我善於帶將。」漢 高祖的回答是非常深刻的。事實上,會當領導的人只需要抓住幾 個得力的助手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做國君如此,做一個單 位的領導,一家公司的老闆也都是如此。範圍有所不同,道理卻 是一樣的。
這也是與事必躬親相對的領導藝術。
正因為勿需事必躬親,所以靈公才能昏亂而不亡國。這就 是用人之妙的功效啊!
大言不慚,為之也難
【原文】
子曰:「其言之不怍①,則為之也難。」
【註釋】
①怍(zuo):慚愧。
【譯文】
孔子說:「一個人大言不慚,那他實踐起來一定很困難。」


  
【讀解】   
說者容易做者難。
所以,一個人說話一定要注意,大言不慚,誇誇其談,把牛 皮吹出去了卻收不到口口,不能兌現,往往被人看白了。   孔子關於言與行關係的論述在《論語》中收得很多,其基本 思想還是「敏於事而慎於言」,多做少說,先做後說。說到做到, 不放空炮。
為誰而學?
【原文】
子日:「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譯文】
孔子說:「古代的學者學習為了充實自己,今天的學者學習為 了沽名釣譽。」
【讀解】   
古今學者,學風有別。 為人為己,一字之差,經渭分明:為己者,但求自我充實,盡 得風流,「人不知而不慍」,「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為人者,裝 腔作勢,藉以嚇人,故作深刻博學,巧言令色以悅人。 聖人概括古今學風,是就一般情形而論。事實上,古代樹 林儘是為己,現代學者也不全是為人。無論哪個時代,總是為 人為己的學者都有,這也是我們應該注意的。 更應該注意的是你自己,學習到底是為人還是為己呢? 用我們做學生時的通俗的問法:到底是我要學還是要我學呢? 我要學是為己,要我學是為人。 說到底還是一個學習目的、學習態度的問題。
思不出其位
【原文】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譯文】
孔子說:「不在那個職位上,就不要考慮那個職位上的政事。」
曾子說:「君子考慮問題不越出自己的職位。」
【讀解】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話,在《泰伯》篇裡孔子已經說過。 之所以在這裡重複出現,是因為它與「君子思不出其位」有着密 切的關係。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那麼,在其位就要謀其政了。
不過,謀其政也應「思不出其位」,不越出自己的職位範圍考 慮問題。
說穿了,還是做冬瓜就考慮冬瓜的問題,做西瓜就考慮西瓜 的問題。
或者如魯迅先生的冷嘲熱諷:
「奴隷只能奉行,不許言議;評論固然不可,妄自頌揚也不可, 這就是『思不出其位。』……一亂說,便是『越俎代謀』,當然 『罪有應得』。倘自以為是『忠而獲咎』,那不過是自己的糊塗。」 (《且介亭雜文·隔膜》)
若要找這樣「糊塗」的人,那可真是比比皆是,很多人為此 丟官葬送前程自己還不知道是為什麼哩。
胸襟寬廣而明察
【原文】
子曰:「不逆①詐,不億②不信,抑③亦先覺者,是賢乎!」
【註釋】
①逆:預先揣度。②億:同「臆」,猜測。③抑:可是。
【譯文】
孔子說:「不預先揣度別人的欺詐,不憑空猜測別人的不誠實, 卻又能及早發覺欺詐與不誠實。這樣的人是賢者了吧!」
【讀解】   
不輕易去猜測揣度別人的欺詐和不誠實是胸襟寬廣的表現; 卻又能及早發覺欺詐與不誠實是明察秋毫的睿智。
能夠做到這兩方面,當然是賢者了,而且是大大的賢者哩。
從實際情況來看,太明察的人往往疑心重多忌刻,凡事都對 人防一手,容易把人想象得很壞,所以顯得心胸不夠寬廣。而一 般心胸寬廣的人又往往把人想象得太好,對人缺乏心計和防範,所 以不夠明察。
這兩方面的矛盾在聖人的論述中被統一起來了,這當然是高 標準嚴要求,我們一般人是望塵莫及,難以做得到的。 雖不能至,心嚮往之。也就只有努力提高修養,爭取做得好 一點罷了。
尤其是做領導人的,更應該朝這方面的修養而多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