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論語    P 28


作者:孔子門生
頁數:28 / 100
類別:國學

 

論語

作者:孔子門生
第28,共100。
博學于文,約之以禮
【原文】
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①矣夫?“
【註釋】


  
①釁:同「叛」,指離 經叛道。
【譯文】
孔子說:「君子廣泛地學習文化知識,並且用禮來約束自己,也就可以不離經叛道了啊!」
【讀解】
顏淵也曾說:「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 (《子罕》)
說明孔子不僅這樣說,而且還這樣實施于教育之中。
既要學習文化知識,又要提高思想修養。德育、智育一起上, 這不是「又紅又專」的教育方針嗎?
真能做外’又紅又專”,品學兼優,自然也就不會離經叛道了。
聖與仁的不同境界
【原文】
子貢曰:「如果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  「何事于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①!夫②仁者,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註釋】
①病諸:病,不足。諸,「‘之乎」的合音。②夫:發語詞,在 句首起提挈作用。
【譯文】


  
子貢說:「如果有人能廣施恩惠給老百姓,幫助大家過上好日 子,怎麼樣?可以說是做到仁了嗎?」孔子說:「豈止做到了仁,那 簡直就是聖了!就是堯舜恐怕都還沒有完全做到呢!至于說仁,那 不過是自己想有所作為,也讓別人有所作為;自己想飛黃騰達,也 讓別人飛黃騰達。能夠將心比己,推己及人,這就可以說是實行 仁道的方法了。」
【讀解】
「博施於民而能濟眾」,實際上就是「他為人民謀幸福,他是 人民大救星」的境界,也就是孔子所說的「必也聖乎!」的境界。 這當然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得到的。不僅一般人做不到,在孔子看 來,就連堯舜那樣的聖人也沒有完全做到。
仁的境界就不一樣了。仁的境界,只要你努力就能達到,因 為那不過是設身處地為他人着想罷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所 以,當自己想做什麼的時候也想到別人想做什麼。將心比己,推 己及人。說到底,也就是曾于所概括的「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矣」裡面「忠」的一方面,加上「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 「恕」的一方面,就完整地構成了孔子所謂「一以貫之」的「道」。 這個「道」不是別的什麼,就是「仁道」。
從某種意義上說,聖的境界是天才和英雄的境界。所謂時勢 造英雄,天才和英雄的業績實際上不是單憑個人努力就能創造出 來的。所以也可以說,聖的境界實際上不是個人的境界。因為 「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創造人類的幸福, 全靠我們自己!」而仁的境界則是普通人所能企及的境界,是從我 們自己身邊做起的境界。所以,我們所能做到的,也不過是努力 實行仁道,使人人都有一顆仁愛的心而已。
述而第七
本篇主要記述孔子本人的思想、志趣與行為,其中有不少名 言警句,如「述而不作」、「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舉一反三」、 用人則行,舍之則藏”、「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君子坦蕩蕩, 小人長慼慼」等。全篇原文共38章,本書選17章。  
述爾不作,信而好古
【原文】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①。」
【註釋】
①我老彭:「我」在此處表示親切。老彭,商朝的賢大夫。  
【譯文】
孔子說:“闡述而不創作,篤信而喜愛古代文化,私下裡與老 彭相比。
【讀解】
這是一個典型的學者形象 。
之所以達而不作,是因為篤信而喜愛古代文化。或者反過來說。正因為篤信而喜愛古代文化,所以就述而不作了。
從孔于的實際文化活動來看,刪《詩》、《書》,定禮樂,贊 《周易》,修《春秋》,的確都是編輯整理古代文化典籍,並沒有哪 一項是他自己的創作。
可是,他的「述」卻是非常不簡單,用朱熹的話來說,是 「集群聖之大成而折衷之。其事雖述,其功則倍于作矣。」(《論語 集注》)
當然,絶對的述而不作實際上是不可能的,無論你編輯也好, 整理也好,總得反映出編輯整理者的眼光和取捨旨趣,更不用說 還有「刪」、「定」、「贊」、「修」的工作在內了。所以,所謂「述 而不作」,多半是「借古人的骸骨,另行吹噓些生命進去。」(郭沫若語)實際上是有所「作」。
相反,倒是我們今天不少「作而不述」,專門「創作」的人, 不是空谷來風,令人不知所云,就是「千古文章一大抄」,東拼西 湊,而以天才的創作家自居,「著作等身」,欺世盜名。
這種人,聽聽聖人自謙「過而不作」,不知私下裡到底有何感 想?是不是以為自己遠在聖人之上呢?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原文】
子曰:「默而識①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②於我哉?」
【註釋】
①識(Zhi):記。②何有:有什麼,意思是沒有什麼了。
【譯文】
孔子說:「默默地牢記知識,勤奮學習不厭煩,教誨別人不厭 倦。對我來說,除了這些還有什麼呢?」
【讀解】
一個孜孜不倦的讀書人,一個勤勤懇懇的教育者。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早已成為人們所熟知的名言。不過, 真正能做到的,就沒有多少人了。
據《孟子·公孫丑上》記載,子貢曾經問孔子說:「老師您稱 得上是聖人了嗎?」孔子回答說:「聖人可稱不上。我不過是學不 厭而教不倦罷了。」子貢說:「學不厭是智,教不倦是仁。智仁兼 備.老師您的確是聖人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