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九三年    P 1


作者:雨果
頁數:1 / 106
類別:文學

 

九三年

作者:雨果
第1,共106。
 簡介
《九三年》是享譽世界文壇的法國浪漫主義巨匠雨果的最後一部長篇小說。雨果在小說中塑造了旺代叛軍首領朗德納克侯爵和他的侄孫、鎮壓叛亂的共和軍司令郭萬,以及郭萬的家庭教師、公安委員會特派員西穆爾丹這三個中心人物。圍繞他們展開了錯綜複雜的情節,生動地描寫了資產階級和封建勢力的生死搏鬥場面。小說最後:死裡逃生的朗德納克因良心發現,返回大火焚燒中的城堡救出三個孩子;郭萬為叔祖的人道精神所感動,情願用自己的頭顱換取朗德納克的生命;西穆爾丹在郭萬人頭落地的同時開槍自盡。《九三年》可以說是雨果的寫作藝術和人道精神的最終顯示。
 《九三年》序
《九三年》是雨果晚年的重要作品,這是他的最後一部小說。他在《笑面人》一八六九的序中說過,他還要寫兩部續集:《君主政治》和《九三年久前者始終沒有寫成,後者寫於一八七二年十二月至一八七三年六月,一八七四年出版。這時,雨果已經流亡歸來;他在芒什海峽的澤西島和蓋爾內西島度過了漫長的十九年,始終採取與倒行逆施的拿破崙第三誓不兩立的態度,直到第二帝國崩潰,他才凱旋般返回巴黎。可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他要面對普法戰爭的悲慘戰禍和巴黎公社社員的浴血鬥爭,眼前的現實給他留下難以忘懷的印象,再一次激發了他的人道主義思想。他回顧歷史,法國大革命的史實給了他啟發,他有心通過大革命時期旺代地區保王黨人的叛亂,闡發自己的思想。這個念頭早在一八六二年底至一八六三年初已經出現,如今寫作時機成熟了。


  
雨果在致友人的信中說:「天主會給我生命和力量,完成我的敵人稱之為龐大得出奇的巨大計劃嗎?我年邁了一點,不能移動這些大山,而且是多麼高聳的大山啊!《九三年》就是這樣一座大山!」顯而易見,在成果的心目中,《九三年》份量很重,他輕易不肯動筆,因而醞釀的時間有十多年之久。
雨果在寫作之前閲讀了儘可能多的材料,做了充分的瞭解歷史背景的工作。關於大革命時期布列塔尼地區的叛亂,他看了皮伊才伯爵的《回憶錄》一八0三-一八0七,杜什曼·德斯波的《關於朱安黨叛亂起源的通信》一八二五,從中借用了人物、名字、方言土語、服裝和生活方式的細節,還有各個事件。關於救國委員會的活動,他參閲了加拉、戈伊埃、蘭蓋、賽納爾等人的回憶錄。關於國民公會,他參閲了《日通報》彙編。他研讀了米什萊、路易·布朗、梯也爾、博南的著作;博南的《法國大革命史》保留了一條書籤,上寫:「一七九三年五月三十一日,關鍵局勢。」這一天成為小說的出發點。他還使用過拉馬丁的《吉倫特黨史》,阿梅爾的《羅伯斯比爾史》和他的朋友克拉爾蒂著述的《最後幾個山嶽黨人史實》,另外,賽巴斯蒂安·梅爾西埃的《新巴黎》給他提供了一七九三年的法國生活和堡壘建築的寶貴材料。雨果並沒有讓這一大堆材料所左右,而是駕馭這些材料,創作出一部生動而緊張的歷史小說。應該說,雨果對法國大革命並不陌生,他生於一八0二年,父親是拿破崙手下的一個將軍,而母親持有保王黨觀點。雨果的童年和青少年時期經歷了大革命的變遷。對於這場人類歷史上翻天覆地的社會變革,他有切身的感受。不過這時雨果早已改變了早年的保王派觀點,他從四十年代末開始已成為共和派,他是以資產階級共和派的眼光去看待這場革命的。
雨果不想寫作一部通俗的歷史小說,他不滿足於描寫法國大革命的一般進程,而是想總結出某些歷史經驗。《九三年》這部歷史小說的切入角度是獨具慧眼的。雨果選取了大革命鬥爭最激烈的年代作為小說的背景。一七九三年是大革命處于生死存亡的一年:在巴黎,雅各賓派取代了吉倫特黨,登上了歷史舞台;面對著得到國外反法聯盟支持的保王黨發動的叛亂,以及蠢蠢欲動的各種敵人,雅各賓黨實行革命的專政和恐怖政策,毫不留情地鎮壓敢於反抗的敵對分子;派出共和軍前往旺代等地,平定叛亂,終於使共和國轉危為安,鞏固了大革命的成果。雨果在小說中指出:「九三年是歐洲對法蘭西的戰爭,又是法蘭西對巴黎的戰爭。革命怎樣呢?那是法蘭西戰勝歐洲,巴黎戰勝法蘭西。這就是九三年這個恐怖的時刻之所以偉大的原因,它比本世紀的其餘時刻更偉大。」他又說:「九三年是一個緊張的年頭。風暴在這時期達到了最猛烈最壯觀的程度。」以這一年發生的事件來描寫大革命,確實能充分反映人類歷史中最徹底的一次反封建的資產階級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