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M型社會    P 14


作者:大前研一
頁數:14 / 53
類別:趨勢

 

M型社會

作者:大前研一
第14,共53。
金融業的收入雖有所下降,但是千禧控股集團員工的年收入依然超過1500萬日元,三井住友控股公司員工的年收入也超過了1100萬日元。銀行受政府超低利率政策的保護,所以不但不需要支付像樣的利息給儲戶,還可以收取一般個人貸款的利息。甚至他們還做起了二胎貸款的生意,這也就是為什麼他們能夠坐領高薪的原因。
只知盤腿坐著等待輕松生意主動上門,當然也就不具備國際競爭力。雖然銀行業者聲稱要重振銀行的經營,但是一旦失去政府的保護,他們便會在頃刻之間被經濟無國界化的海浪吞噬。
收入的差距不只出現在不同的行業,即使在同一行業中,企業之間的薪資差距也越來越大。除了一部分的行業之外,有的行業薪資底線只有300萬日元。所以即使在上市公司工作,有的人還是必須面對身為低層階層的殘酷事實。
就算是同期畢業的大學同學,也會因為所選擇的專業及所進入的行業的不同,而在進入公司20年後,薪水相差25倍。如果連同企業之間薪資的差距一起列入計算的話,實質收入差距在5倍以上。這種狀況完全顛覆了社會從前的「共識」。


  
年功序列主義的崩潰(1)


  
日本的情況是因企業導入業績機制,並廢除終身雇傭制度,而讓靠資歷升職、加薪的「年功序列」認知崩潰,這也是導致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之一。
年輕時雖然是低層或中低階層,但是收入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上升,並以中上階層的身份退休的人生圖表已經不再適用。我們從年功賃金(日本企業的雇傭體系主要有兩個特征,一是終身雇傭制――長期雇用,一是年功賃金制――按資歷調薪俸)曲線的鈍化,解讀到的是如果工作不順利,終其一生都是中低階層的上班族增加了。
之前一般的上班族,預期將來的收入會不斷提高,所以貸款買房子、為孩子規劃教育基金是很普遍的狀況。但是當薪資收入固定在低階層時,手頭不再寬裕,經濟不再有回旋的餘地,當然就談不上人生的規劃。因此同樣是上班族,一生都在低層打滾的人,和不在這一階層的人,生活質量之間的落差就會越來越大。
平均年收入雖然持續減少,但是在M型右側的富裕階層卻越來越有錢。現在日本以科技新貴為首的有錢人一個接一個出現,年收入5000萬日元的亦急速增加。這也是「新經濟」中「倍數經濟」的一大特征。
注:賃金(年薪資所得)=規定內的薪資×12+過去一年的獎金
厚生勞動省所制作的這張圖表,是以年齡為橫軸,以年薪資收入為縱軸畫的。從這張圖表上,我們就可以了解日本勞動者年收入曲線的變化。在這張依據男性、大學畢業、就業、行業、企業規模等條件下的數字所畫的曲線圖中,我們可以看到以22歲時的收入指數為100的話,1990年的收入指數高峰為53022004年為3850,足足減少了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