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少年維特的煩惱    P 46


作者:歌德
頁數:46 / 52
類別:世界名著

 

少年維特的煩惱

作者:歌德
第46,共52。
這是一堆正在腐朽和解體的討厭的東西。沒有一個人感到舒服。國內的手工業、商業、工業和農業極端凋敝。農民、手工業者和企業主遭受雙重的苦難——政府的搜刮,商業的不景氣。貴族和王公都感到,儘管他們榨盡了臣民的膏血,他們的收入還是彌補不了他們日益龐大的支出。一切都很糟糕,不滿情緒籠罩了全國。沒有教育,沒有影響群眾意識的工具,沒有出版自由,沒有社會輿論,甚至連比較大宗的對外貿易也沒有,——除卑鄙和自私就什麼也沒有;一種卑鄙的、奴顏婢膝的、可憐的商人習氣滲透了全體人民。一切都爛透了,動搖了,眼看就要坍塌了,簡直沒有一綫好轉的希望,因為這個民族連清除已經死亡了的制度的腐爛屍骸的力量都沒有。

當時,德國市民階級的經濟實力雖有增長,但政治上卻十分軟弱,仍然處于對封建貴族的依附地位。我們知道,歌德的父親卡斯帕爾·歌德為了改善自己的社會地位,雖然花錢買了一個皇家顧問的頭銜,但也沒有能從根本上改善其社會地位。對此歌德是有深切體會的。德國資產階級沒有毅力,也沒有勇氣和人民團結起來,「像英國資產階級從1640年到1688年部分地完成的那樣」,相反,德國的資產者處在德國「這個糞堆中卻很舒服,因為他們本身就是糞,周圍的糞使他們感到溫暖」。



  
但是,恩格斯在德國文學中看到了「美好的未來」。他說,「這個時代在政治和社會方面是可恥的,但是,在德國文學方面卻是偉大的」,「這個時代的每一部傑作都滲透了反抗當時整個德國社會的叛逆精神」。恩格斯在文學中看到的「美好的未來」,主要表現在當時興起的「狂飆突進」運動的作品中。1770年赫爾德與歌德在斯特拉斯堡的會見標志著狂飆突進運動的開始,這個運動大體上于1785年結束。當時,在啟蒙運動熏陶下成長起來的一代年輕作家,對身心所受的壓迫深為不滿,但是政治上他們又無力改變醜惡的社會現狀,於是他們就只能通過文學作品去吶喊,以表達他們的心聲。這些年輕的市民階層的知識分子在英國作家揚格、理查遜、哥爾德斯密斯等以及在《莪相集》,特別是在莎士比亞作品和啟蒙運動思想家盧梭的影響下,抨擊現存的社會秩序,批判封建專制制度和反動的教會思想體系,要求個性解放和感情自由,他們崇尚自然,標舉天才,高揚民族意識;在美學上,他們拒絶古典主義壓抑「自由心靈」的藝術規範,要求擺脫理性主義的精神桎梏,主張揚棄帝王和貴族的題材,塑造市民階層及其知識分子的叛逆形象。歌德把狂飆精神概括為「要求獨立的精神」。狂飆突進運動帶有後來浪漫主義的一些特點,所以這一時期也被稱為「前浪漫主義時期」。關於狂飆突進運動和啟蒙運動的關係,儘管學界意見不盡一致,但從狂飆突進運動所主張的和要揚棄的內容來看,可以說既是啟蒙運動的繼承和發展,又是對啟蒙運動的反撥。



  
狂飆突進運動的理論家和精神領袖是赫爾德,它在創作上的代表是歌德。早在60年代,赫爾德的《論現代文學片斷》(17671768)等一系列論著以及對於民間文學的發掘和研究,就為這場運動作了思想準備。歌德「向一個叛逆者表示哀悼和尊敬」的《鐵手騎士葛茲·馮·貝利欣根》(1773)、席勒「歌頌一個向封建社會公開宣戰的豪俠的青年」的《強盜》(1781)和「德國第一部有政治傾向的戲劇」《陰謀與愛情》(1784)是這個運動的戲劇代表;詩歌方面,以青年歌德的抒情詩,尤其是以他的《普羅米修斯》(1774)為代表;而小說《少年維特的煩惱》則以濃郁的詩意和強烈的激情宣洩了維特的痛苦、憧憬和絶望,喊出了一代青年要求擺脫封建束縛、建立合乎自然的社會秩序和平等的人際關係,實現人生價值的心聲,而成為狂飆突進運動最豐碩的成果。小說體現着狂飆突進運動的一切思想和精神,以及藝術上的種種特點,是那個時代的產兒,所以恩格斯讚譽「歌德寫了《維特》,是建立了一個最偉大的批判功績」。

三、維特:「反叛的受難者」

《維特》何以有那麼大的魅力?對此勃蘭兌斯作了深刻的論述:

《維特》是本什麼作品呢?下任何定義都不能確切說出這本富有想象力的傑作無限豐富的內容;但是我們可以簡要地說,這篇描寫熾熱而不幸的愛情的故事,其重要意義在於,它表現的不僅是一個人孤立的感情和痛苦,而是整個時代的感情、憧憬和痛苦。主人公是出身市民階級的青年人;他在藝術上有天賦,為消遣而畫畫,職業是公使館的秘書。歌德不由自主地使這個青年具有他年輕時期的看法、感情和想法,賦予他以他自己的全部豐富卓越的才智。這就把維特變成了一個偉大的象徵性人物;他不僅代表了時代精神,而且代表了新時代的才智。他的宏富偉大的程度几乎和他的命運不相稱。勃蘭兌斯的論述給了我們一把鑰匙,可以用來開啟維特心靈的大門,體會他的感情世界,洞察他悲劇性結局的必然性,認識這個形象內涵的豐富性和深刻性。維特的悲劇源於內、外兩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