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王陽明全集    P 61


作者:王陽明
頁數:61 / 462
類別:古典散文

 

王陽明全集

作者:王陽明
第61,共462。
卷查,先為飛報地方謀反重情事,照得本院奉敕前往福建地方公幹,行至豐城縣,聞寧府謀反,遂返吉安住紮;看系謀危宗社重情,隨即具題,並行吉安、贛州等府起調官兵,俟釁而發;及咨南京兵部,並巡撫應天都御史李,煩為通行在京大小衙門,會謀集議,作急繕完城守,簡練舟師,設伏沿江;旁檄列郡,先發操江之兵,聲義而西,約會湖、湘,互為犄角;本院亦砥鈍策駑,牽躡其後,以義取暴,以直加曲,不過兩月之間,斷然一鼓可縛去後。

續據本院爪探人役回報,寧王已下南京,留有逆黨內官,驅脅官民人等一萬餘員名,固守城池,虐焰昌熾,阻絶往來等因。又經節催府縣兵快,分佈哨道,親自統領,刻期于七月二十日寅時直抵省城進攻;仍被逆黨砌塞城門,分兵固拒;當幸官兵用命,奮勇攻破城門,各賊遂皆奔潰,當即分兵擒搜,及差人分投爪探叛首嚮往的確,並發官兵前去追襲外,準前因,合用手本前去,煩為查照施行。



  
咨兩廣總督都御史楊停止調集狼兵

案照本院看得前項事情系國家大難,存亡所關,雖調各府兵快,非惟武藝無素,尤恐兵力不敷,即隨備咨欽差總督右都御史楊,煩為選取驍勇兵快大約三五千名,就委嶺南道兵備僉事王大用監統,給與各兵行糧,兼程前來,共勤國難;及行廣東布政司,轉行各道,並呈鎮守撫按等衙門一體查照知會去後。節據知縣顧佖等報寧王已下南京,留有逆黨內官,驅脅官民人等一萬餘員名,固守城池,阻絶往來等情。隨該本院催督所調兵快,分有哨道,親自統領,刻期于七月二十日寅時直抵省城進攻;仍被逆黨砌塞城門,分兵固拒;當幸官兵用命,奮勇攻破城門,各賊遂皆奔潰,隨即分兵搜擒外。今照前項事情,見該欽命京邊官軍二十餘萬前來會剿,及本院見統官兵五萬餘員名,俱在江西省城,即今分遣委員監督前去約會,並勢追襲。

所據原調廣東土漢狼兵人等未審曾否齊集?但今南贛、吉安、南昌等處沿江人民,俱各畏懼狼兵,悉皆驚惶;及又訪得狼達土兵,曾受寧王臓物,私許助謀效力;今調各兵,本以為國除害,惟恐返為民害,不無有誤大事,擬合停止。為此合行移咨貴院,煩為查照,希將起調兵快停留本省應用施行。

牌行撫州府知府陳槐等收復南康九江

七月二十四日


  

照得寧王謀反,興兵向闕,南康、九江見被攻破,分留逆黨,據守二府城池,意圖西扼湖兵之應援,南遏我師之追躡,仰賴宗社威靈,克複省城,除遣知府伍文定等分佈哨道,邀擊寧賊,務在得獲外,所據逆黨佔據府縣,應合分兵剿復。為此牌仰知府陳槐等各選精兵,身自統領,星夜前去南康、九江地方,相機行事,務要攻復城池,平靖反側。仍將地方人民加意賑恤,激以忠義,撫以寬仁,權舉有司之職,以理庶事;查處倉庫之積,以足軍資;一面分兵邀誘寧賊,毋令東下;並差人爪探飛報軍門。各官務要同心併力,協和行事,毋得人懷一心,彼此參錯,致誤事機;兵快人等敢有違犯節制者,仰照本院欽奉敕諭事理,以軍法從事。

一應事機,呈稟往複,慮有稽緩,俱聽一面從宜區畫,一面呈報軍門。仍備查名官棄城逃走,致賊焚掠屠戮之故,具由申報,以憑參拿究治。

犒賞福建官軍

據福建按察司整飭兵備兼管分巡漳南道僉事周期雍呈稱:依奉本院案驗起取上杭等處軍兵,共五千餘名,分委指揮劉欽、知縣邢暄等;及起取漳州府海滄打手三千餘名,行委通判李一寧等管領;本道躬親統督,先後啟行前來等因到院。

案照先為飛報地方謀反重情事,看系國家大難,存亡所關,隨即備咨南京兵部,及巡撫兩廣、湖廣等衙門,並福建三司等官選取驍勇兵快,選委謀勇官員監統,兼程前來,共勤國難去後。

今據前因,看得逆賊已經成擒,餘黨悉漸殄滅,除將各該官兵先行發回外,切照福建漳南相距江西省城,約計程途有一千七八百里之遙;該道乃能不滿旬月,調集各軍兵快八千員名之眾,首先各省而至。足見本官勇略多謀,預備有素,忠義之誠,足以感激人心,敏捷之才,足以綜理庶務,故一呼而集,兼程赴難。除另行旌獎外,及照調來官兵,沖冒炎暑,遠赴國難,忠義既有可嘉,勞苦尤為足憫,合加犒賞,以勵將來。為此除將支出官銀,差官領齊該道;仰抄案回司,即將原調領兵官員,並軍兵鄉夫人等酌量犒賞,用見本院獎勞之心,以為將來忠勤之勸。

仍仰該道備查各兵原系操練者,照舊在班操練,以備緊急調用。添募者,省令回還田裡,各安生業,務為良善之民,共向太平之福,毋得分外為非,致招身家之累。備行巡按衙門知會。

釋放投首牌

據吳國七、林十一等口稱:「閔念四等落水身死。」今訪得閔念四等見在寧州界上,告要投招。前者已曾發有告示,許令脅從新民,俱準投首免死,給照復業生理;近日朝廷降有黃榜,亦準投首免死。今聞各地方居民,不體朝廷及本院好生之意,輒便起兵剿殺,激使不敢出身投首,反使朝廷及本院失信於人,本當綁拿重究,姑且再行誡諭,為此牌仰寧州知州汪憲探訪前項一起投首之人,是否閔念四等正身,若果有投首真情,即便帶領前赴軍門發落,準與楊子橋等一例釋放,給與執照,各自復業當差。

如或聚眾不散,星夜飛報軍門,以憑發軍剿滅,俱毋違錯。

牌仰沿途各府州縣衛所驛遞巡司衙門慰諭軍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