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明儒學案    P 373


作者:黃宗羲
頁數:373 / 462
類別:中國哲學

 

明儒學案

作者:黃宗羲
第373,共462。
陽明先生之致良知,當先辯於知也。夫知有知覺之知,有意見之知,有本然之知,昧者均以為良知。夫知覺之知,人與物一也,有真率,無節制。意見之知,萌於念慮,善惡幾焉。

雖本然之知出於性天之靈覺,不待學習,童而知愛親,長而知敬兄,感觸而應,孺子入井而怵惕,見 蹴之食,無禮義之萬鍾,而辭讓,此謂本然之良知,所當致焉者也。致吾愛與不忍之知,即無一念一事之非仁,而萬物育矣。致吾敬與辭讓之知,即無一念一事之非義,而萬民正矣。



  
知行一,中人以上事也。知而行,中人以下事也。

君子之道,雖費而實隱,以見求道者,但當於隱求之,正不必泛求於費,使有遠人為道之過也。隱者無聲無臭之謂,即莫見乎隱之隱,言道之本體也。道之本體,不睹不聞,即之無朕,而萬物萬事萬象隨在各足。

伐柯之遠,無他,二故也。二則徒費瞻忽,無益於求也。及若反而求之,則吾心自有一箇天則,不落格式,不煩比度,所謂一也。心外無道,道不遠人也。

人之為道而遠人,是遠心以為之,故失之逾遠也。丘未能一焉,謂未能以心之所以教人致一也。求事父之理於其子,求事君之理於其臣,求朋友之理於其先施之友,求在外者也,執柯以伐柯者也,是二之也。乃若心也者,天之所以與我,其一念至誠,惻怛之意常一乎子臣弟友之間,即忠恕也。

以此事父,則夔夔齊慄者在我,不必求事之之則於舜也。以此心事君,則周之至德者在我,不必求事之之則於文王也。以此心施之友,則惠及朋友者在我,不必求先施之則於武公也。所謂一也。

心之本體,渾然中涵,不落方體,若虛而甚實,似寂而甚神,纔放下便沉滅昏雜,纔提起便知覺靈明,自非私慾蔽錮,梏之反覆,其真體固在也。此處正要體認,不知體認,卻無倚着,便落想像,遇事感應,愈加昏雜,然則何妨于炯炯,而欲常止止也。但既體認得真,卻要存養得密,常令在中,勿致放失,庶幾全體呈露,大用顯行耳。其謂知覺常止常定,不可落念者,為意必固我之私也。

其謂感應常運常化,不可成念者,為好樂憂患之不得其正也。


  

初用功者,不怕忘,只怕不知忘。既用功者,不怕助,只怕不曾助。

語其本體,謂之未發,語其感通,謂之發。若此心之靈,則非待有所感發,而後有知也。

學者涵養,須於靜中覺得有物,動時卻自無事,乃不偏着。

悟非意見想像之謂,此心生機也。生機發動,則有自然之明覺,惟澄心凝慮,生機潛通,是自然有得。自然有得,然後無思而無不通。

問:「《大學》於誠意以下皆有傳,獨格致之義闕焉,何也?」曰:“物也,知也,意也,一物也。格也,致也,誠也,一事也。由心之感曰物,由心之靈曰知,由心之萌曰意,非異也。蓋心一也,即其感通之物而格之,以致吾本然之知,就吾意所知之物而好惡之,必無自欺之蔽,是謂格物致知誠意耳。

聖門之學內求,故三者為一,後人之學外求,故三者支焉。以三者各自為義,則其以為闕也固宜。《記》曰:『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於物而動,性之慾也,物至知知,然後好惡形焉。』釋者以為心之知因物生,意從知起,無內外,無先後,其致一焉者也。

《記》之物至,非《大學》所謂物乎?《記》之知知,非《大學》所謂知乎?《記》之好惡,非《大學》所謂意乎?可好可惡,物也;識其可好可惡,知也;好之惡之,意也。今如人之心,其卒然以可好之物感也,則心之靈,雖不與物謀,而即知其可好矣,何者?心之好之之理,與物之可好者遇也。如此則所以好之者,當盡其知而止也。而好之不如好好色,是謂不致好之知,不致好之知,是謂不格物之善矣。

今如人之心,其卒然以可惡之物感也,則心之靈,雖不與物謀,而即知其可惡矣,何者?心之惡之之理,與物之可惡者遇也。如此則所以惡之者,當盡其知而止也。而惡之不如惡惡臭,是謂不致惡之知,不致惡之知,是謂不格物之惡矣。故格物非他也,格吾知之物也,格吾意之物也;致知非他也,致吾物之知也,致吾意之知也;誠意非他也,誠吾物之意也,誠吾知之意也。

雖然要之在於此心欺否之間耳,故曰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毋自欺,則如好好色,如惡惡臭,此謂之自慊矣。夫是之謂物格,夫如是之謂知致,夫如是之謂意誠。孟子曰:『萬物皆備於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

惟萬物之理,備於吾心,故德性之知,周於萬物,反身而誠,則萬物之備於我者格,而德性之知致矣,此之謂自慊。蓋言樂也,然則如之何?亦於獨知之地,謹之而已。蓋德性之知,我自有之,有感之頃,我自知之,於此不用其謹,惡乎用其謹哉?”

問:「意者云何?”曰:“天地之大德曰生,心則其生之理也,意則其生理之初萌也。天性純粹中,此為最先端倪,絶無一毫夾雜,少頃即有許多計較遷就之私矣。少有計較遷就,即純粹端倪便不能直遂矣。故《大學》教人誠意,只是要人實養得端倪在,隨地生干生枝,吐華吐實,無非此一生理貫徹耳。

故身心國家天下者,非他也,誠意之枝幹花實也。」

天地雖閉塞,而化未嘗息,日月雖沉晦,而明未嘗息,江河雖隱伏,而流未嘗息,故人心不可以動靜言,纔說靜已是動。

喜怒哀樂率吾性曰道,視聽言動行吾敬曰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