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華陽國誌    P 59


作者:常璩
頁數:59 / 64
類別:社會學

 

華陽國誌

作者:常璩
第59,共64。
《蜀紀》言:「雀墒乘祗車出谷口」。秦宓曰:「今之斜谷也。」及武王伐紂,蜀亦從行。《史記》:周貞王之十八年,秦厲公城南鄭。此穀道之通久矣。而說者以為蜀王因石牛始通,不然也。《本紀》既以炳明,而世俗間橫有為蜀傳者,言蜀王蠶叢之間周回三千歲。又云荊人鱉靈死,屍化西上,後為蜀帝;周萇弘之血變成碧珠;杜宇之魄化為子鵑。又言蜀椎髻左衽,未知書,文翁始知書學。案《蜀紀》:「帝居房心,決事參伐。」參伐則蜀分野,言蜀在帝議政之方。帝不議政則王氣流于西,故周失紀綱,而蜀先王;七國皆王,蜀又稱帝。此則蠶叢自王,杜宇自帝,皆周之叔世,安得三千歲?且太素資始,有生必死;死,終物也。自古以來,未聞死者能更生當世;或遇有之,則為怪異,子所不言,況能為帝王乎?碧珠出不一處,地之相距動數千里,一人之血,豈能致此?子鵑鳥今雲是,或曰周,四海有之,何必在蜀?昔唐帝萬國時雍,虞舜光宅八表,大禹功濟九州,后稷封殖天下。井田之制,庠序之教,由來遠矣。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則彭祖本生蜀,為殷太史。夫人為國史,作為聖則,仙自上世,見稱在昔。及周之末,服事于秦,首為郡縣,雖濱戎夷,亦有冠冕。故《蜀紀》曰「大人之鄉,方大之國」也。至于漢興,反當荒服,而無書學乎?《漢書》曰:郡國之有文學因文翁始。若然,翁以前齊、魯當無文學哉?漢末時,漢中祝元靈性滑稽,用州牧劉焉談調之末,與蜀士燕胥,聊著翰墨。當時以為極歡,後人有以為惑。恐此之類,必起於元靈之由也。惟智者辨其不然,幸也。

綜其理數,或以為西土險固,襟帶易守,世亂先違,道治後服,若吳、楚然,固逋逃必萃,奸雄覦。蓋帝王者統天理物,必居土中,德膺命運,非可資能恃險,以干常亂紀;雖饕竊名號,終於絶宗殄祀。何者?天命不可以詐詭而邀,神器不可以僥倖而取也。是以四岳、三涂、陽城、太室,九州之險,而不一姓;冀之北土,馬之所產,古無興國。夫恃險憑危,不階曆數,而能傳國垂世,所未有也。故公孫、劉氏以敗於前,而諸李踵之覆亡於後。天人之際,存亡之術,可以為永鑒也;干運犯歷,破家喪國,可以為京觀也。今齊之《國志》,貫于一揆,同見不臣,所以防狂狡,杜奸萌,以崇《春秋》貶絶之道也;而顯賢能,著治亂,亦以為獎勸也。



  
其序曰:

先王經略,萬國剖分。厥甸巴、梁,式象縣辰。九牧述職,貢賦以均。佐周斃紂,相漢亡秦。實繁其民,世載其俊。

——述《巴志》第一。

維天有漢,鑒亦有光。實司群望,表我華陽。炎劉是應,洪祚攸長。

——述《漢中志》第二。

井絡啟耀,文昌契符。芒芒禹跡,畫為九州。功冒普天,率土以休。光靈遐照,慶祚爽流。邦家濟濟,世德球球。

——述《蜀志》第三。

蠢爾南域,在彼要荒。漢武德振,蠻貊是攘。開州列郡,幽裔來王。柔遠能邇,實須才良。甄德表失,以明紀綱。

——述《南中志》第四。

赤德中微,巨猾干篡。白虜乘釁,致民塗炭。爰迄靈、獻,皇極不建。牧後失圖,英雄迭進。覆車齊軌,蒙此艱難。



  
——述《公孫述、劉二牧志》第五。

政去王室,權流三傑。瓜分天壤,宰割民物。舍彼信順,任此智計。大道既隱,詭詐競設。並以豪特,力爭當世。居正慮明,名號絶替。身兼萬乘,籍同列國。

——述《劉先主志》第六。

乾坤混始,樹君立王。天工人代,萬邦是望。明不二日,地不重皇。苟非其器,窮高必亢。後主,弗慮弗臧。負乘致寇,世業以喪。

——述《劉後主志》第七。

陽升三九,品物始亨。帝失振,任非其良。趙倡禍階,亂是用長。羅州播蕩,朱旌莫亢。皮、張不造,戎醜攸行。哀哀黎元,顧瞻靡望。

——述《大同志》第八。

素精南飄,天維弛綱。薨薨特、流,肆其豺狼。蕩、雄纂承,殲我益、梁。牧守顛摧,黔首卒嘗。三州毀曠,悠然以荒。絡結王網,民亦流亡。

——述《李特雄期壽勢志》第九。

華岳降精,江漢吐靈。濟濟多士,命世克生。德為世俊,干為時貞。略舉士女,表諸賢明。世濟其美,不隕其名。

——述《先賢士女總贊論》第十。

皇皇大晉,下土是覆。化贍教洽,誕茲彥茂。峨峨俊,英秀,如岳之崇,如蘭之臭。經德秉哲,綽然有裕。

——述《後賢志》第十一。

博考行故,總厥舊聞。班序州部,區別山川。憲章成敗,旌昭仁賢。抑絀虛妄,糾正謬言。顯善懲惡,以杜未然。

——述《序志》第十二。

撰曰:駟牡癸々,萬馬龍飛。陶然斯猶,阜會京畿。麟獲西狩,鹿從東麋。郇伯勞之,旬不接辰。嘗茲珍嘉,甘心庶幾。中為令德,一行可師。瑋ㄈ儻,貴韜光暉。據沖體正,平揖宣尼。道以禮樂,教洽化齊。木訥剛毅,有威有懷。鏘鏘宮縣,磬諧諧。金奏石拊,降福孔皆。綜括道檢,總覽幽微。選賢與能,人遠乎哉?

○益梁寧三州先漢以來士女目錄

○高尚:逸民嚴遵,字君平。(成都人也。)

○高尚:逸民林閭,字公孺。(臨邛人。楊雄師之。見《方言》。)

○德行:治中從事李弘,字仲元。(成都人也。)

○德行:給事黃門侍郎楊雄,字子云。(成都人也。)

△文學:神童楊烏。(雄子也,七歲預父《玄》文,九歲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