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晏氏春秋    P 9


作者:晏子
頁數:9 / 30
類別:古典散文

 

晏氏春秋

作者:晏子
第9,共30。
景公走狗死,公令外共之棺,內給之祭。晏子聞之,諫。公曰:「亦細物也,特以與左右為笑耳。」晏子曰:「君過矣!夫厚藉斂不以反民,棄貨財而笑左右,傲細民之憂,而崇左右之笑,則國亦無望已。且夫孤老凍餒,而死狗有祭,鰥寡不恤,死狗有棺,行闢若此,百姓聞之,必怨吾君;諸侯聞之,必輕吾國。怨聚于百姓,而權輕於諸侯,而乃以為細物,君其圖之。」公曰:「善。」趣庖治狗,以會朝屬。

景公養勇士三人無君臣之義晏子諫第二十四



  
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聞。晏子過而趨,三子者不起。晏子入見公曰:「臣聞明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有君臣之義,下有長率之倫,內可以禁暴,外可以威敵,上利其功,下服其勇,故尊其位,重其祿。今君之蓄勇士之力也,上無君臣之義,下無長率之倫,內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敵,此危國之器也,不若去之。」公曰:「三子者,搏之恐不得,刺之恐不中也。」晏子曰:「此皆力攻勍敵之人也,無長幼之禮。」因請公使人少饋之二桃,曰:「三子何不計功而食桃?」公孫接仰天而嘆曰:「晏子,智人也!夫使公之計吾功者,不受桃,是無勇也,士眾而桃寡,何不計功而食桃矣。接一搏(豕肩)音肩,三歲獸而再搏乳虎,若接之功,可以食桃而無與人同矣。」援桃而起。田開疆曰:「吾仗兵而卻三軍者再,若開疆之功,亦可以食桃,而無與人同矣。」援桃而起。古冶子曰:「吾嘗從君濟于河,黿銜左驂以入砥柱之流,當是時也,冶少不能游,潛行,逆流百歩,順流九里,得黿而殺之,左操驂尾,右挈黿頭,鶴躍而出。津人皆曰:『河伯也!』若冶視之,則大黿之首。若冶之功,亦可以食桃而無與人同矣。二子何不反桃!」抽劍而起,公孫接、田開疆曰:「吾勇不子若,功不子逮,取桃不讓,是貪也;然而不死,無勇也。」皆反其桃,挈領而死。古冶子曰:「二子死之,冶獨生之,不仁;恥人以言,而誇其聲,不義!恨乎所行,不死,無勇。雖然,二子同桃而節,冶專其桃而宜。」亦反其桃,挈領而死。使者復曰:「已死矣。」公殮之以服,葬之以士禮焉。

景公登射思得勇力士與之圖國晏子諫第二十五

景公登射,晏子修禮而侍。公曰:「選射之禮,寡人厭之矣!吾欲得天下勇士,與之圖國。」晏子對曰:「君子無禮,是庶人也;庶人無禮,是禽獸也。夫勇多則弒其君,力多則殺其長,然而不敢者,維禮之謂也。禮者,所以禦民也,轡者,所以禦馬也,無禮而能治國家者,嬰未之聞也。」景公曰:「善。」乃飾射更席,以為上客,終日問禮。

晏子春秋

內篇問上第三凡三十章



  
莊公問威當世服天下時耶晏子對以行也第一

莊公問晏子曰:「威當世而服天下,時耶?」晏子對曰:「行也。」公曰:「何行?」對曰:「能愛邦內之民者,能服境外之不善;重士民之死力者,能禁暴國之邪逆;聽賃賢者,能威諸侯;安仁義而樂利世者,能服天下。不能愛邦內之民者,不能服境外之不善;輕士民之死力者,不能禁暴國之邪逆;愎諫傲賢者之言,不能威諸侯;倍仁義而貪名實者,不能威當世。而服天下者,此其道也已。」而公不用,晏子退而窮處。

公任勇力之士,而輕臣仆之死,用兵無休,國罷民害,期年,百姓大亂,而身及崔氏禍。

君子曰:「盡忠不豫交,不用不懷祿,其晏子可謂廉矣!」

莊公問伐晉晏子對以不可若不濟國之福第二

莊公將伐晉,問于晏子,晏子對曰:「不可。君得合而欲多,養欲而意驕。得合而欲多者危,養欲而意驕者困。今君任勇力之士,以伐明主,若不濟,國之福也,不德而有功,憂必及君。」公作色不說。晏子辭不為臣,退而窮處,堂下生蓼藿,門外生荊棘。莊公終任勇力之士,西伐晉,取朝歌,及太行、孟門,茲於兌,期而民散,身滅于崔氏。崔氏之期,逐群公子,及慶氏亡。

景公問伐魯晏子對以不若修政待其亂第三

景公舉兵欲伐魯,問于晏子,晏子對曰:「不可,魯公好義而民戴之,好義者安,見戴者和,伯禽之治存焉,故不可攻。攻義者不祥,危安者必困。且嬰聞之,伐人者德足以安其國,政足以和其民,國安民和,然後可以舉兵而征暴。今君好酒而闢,德無以安國,厚藉斂,意使令,無以和民。德無以安之則危,政無以和之則亂。未免乎危亂之理,而欲伐安和之國,不可,不若修政而待其君之亂也。其君離,上怨其下,然後伐之,則義厚而利多,義厚則敵寡,利多則民歡。」公曰:「善。」遂不果伐魯。

景公伐斄勝之問所當賞晏子對以謀勝祿臣第四

景公伐斄,勝之,問晏子曰:「吾欲賞于斄何如?」對曰:「臣聞之,以謀勝國者,益臣之祿;以民力勝國者,益民之利。故上有羡獲,下有加利,君上享其民,臣下利其實。故用智者不偷業,用力者不傷苦,此古之善伐者也。」公曰:「善。」於是破斄之臣,東邑之卒,皆有加利。是上獨擅名,利下流也。

景公問聖王其行若何晏子對以衰世而諷第五

景公外傲諸侯,內輕百姓,好勇力,崇樂以從嗜欲,諸侯不說,百姓不親。公患之,問于晏子曰:「古之聖王,其行若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