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菊花與劍    P 116


作者:班尼迪
頁數:116 / 197
類別:文化

 

菊花與劍

作者:班尼迪
第116,共197。
④ 準確的出處找不到,但類似的說法很多,現略舉二、三例:「制斯道而正者,乃原道不正之故也」,雲雲(《古事記傳·直毗靈》)。「法之所以無上之嚴,乃犯法者多之故也」(同上)。「如彼中國人者,其心本惡,事亂本多,故事無钜細,皆詳悉規定,以防之也」(《古事記傳》)。——日譯者
① 兄《舊約·詩篇》第51篇第五節。——譯者
美國人聽到這些似乎認為,它必將導致一種自我放縱的縱慾哲學。但是如前所述,日本人把履行義務規定為人生的最高任務。他們完全承認,報恩就是意味著犧牲個人慾望和享樂。他們認為,把追求幸福當作人生重大目標的思想是令人吃驚的、不道德的。當能夠耽溺其中時,幸福只是一種消遣,如果鄭重對待,以幸福與否作為判斷國家和家庭的標準,那是不可思議的。人們履行「忠」、「孝」及「情義」的義務,要常常經受苦難,這是他們早己想到的。這雖然使人生艱苦,但他們有充分準備。他們經常放棄自己毫不以為是壞事的享樂,這需要有堅強的意志,而這種堅強意志正是日本人最稱頌的美德。


  
與日本人這種見解相符合,日本小說和戲劇中,很少見到「大團圓」的結局。美國的觀眾一般都渴望看到結局。他們希望劇中人以後永遠幸福。他們想知道劇中人的美德會受到回報。如果他們不得不為劇中人流淚,必定是因為劇中人的性格有缺點,或者是他成了不良社會秩序的犧牲品。但是,觀眾更喜愛的是主角萬事如意,一切圓滿。日本的觀眾則含淚抽泣地看著命運如何使男主角走向悲劇的結局和美麗的女主角遭到殺害。只有這種情節才是一夕欣賞的高潮。人們去戲院就是為了欣賞這種情節。甚至日本的現代電影,也是以男女主角的苦難為主題。兩個人互相愛慕卻又不得不放棄所愛的人;或者他們幸福地結婚了,但其中一方卻不得不自殺以履行義務;或者是,妻子獻出一切以輓救丈夫的職業生涯,勉勵丈夫磨礪才藝以成為優秀演員,而在丈夫成名前夕,妻子卻隱身市井,讓丈夫自由享受新的生活;丈夫成名之日,妻子卻貧病交迫,無怨而死去,如此等等。總之,無需歡樂結局,但求喚起對男女主角自我犧牲的惋惜和同情。劇中主角的苦難並不是由上帝的裁判,而是表明:劇中人為履行義務忍受了一切,任何不幸、遺棄、疾病、死亡,都未能使他們偏離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