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菊花與劍    P 3


作者:班尼迪
頁數:3 / 197
類別:文化

 

菊花與劍

作者:班尼迪
第3,共197。
現在,國際上出現「日本文化研究熱」,諸說並陳,頗有令人眼花繚亂之感。我國一位學者舉出六種主要學說並加以評論,本尼迪克特的「恥感文化」被列為第一種①。關於這本書的評價自應留給讀者。這裡我們想提出的是:所謂「文化」,其含義既有廣義、狹義之分,也有觀點不同之別。從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看來,文化屬於上層建築,其核心是社會意識形態,它反映經濟基礎並受經濟基礎的制約。但文化又有其相對的獨立性,各民族的文化各有其歷史形成的特點並反作用於經濟基礎。金克木先生說:文化就是「國情」,就是「國民性」,日本文化就是「日本人」:他希望,研究各國社會,不僅要「找尋決定性的物質因素」,而且要「探討起重要作用的精神因素」,不是隻得出「抽象模式」,而且要發現「具體典型」。②這段話很有啟發。實際情況表明,同是封建主義,不僅東西有別,而且中日也不同;同是資本主義,也各有其特色。這種差異就是民族特徵,其形成有歷史的文化背景,其表現則為特殊的文化形態。如果這樣理解不錯,那末對民族文化的研究自應從歷史背景上考察,在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聯結上下功夫,其結果也必將大大豐富和加深歷史唯物主義的內容,推進對各國歷史和現狀的研究。本尼迪克特是在日美交戰情況下研究日本的,她只能憑藉間接資料進行「遙研」。中國人對日本實感最深,關係最密,兩國文化又有悠久的歷史淵源,當然更有條件,也更有必要研究日本文化,這正是我們翻譯此書的動機。至於翻譯質量,限於水平和精力,難免舛誤,敬希指正。
① 見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高增傑同志所著《國外日本文化研究概況》一文,六種主要學說是:(1)「恥感文化」說(本尼迪克特);(2)「縱式社會說(中根千枝);(3)“集團性」說(〔澳〕G.克拉克);(4)「雜交文化」說(加藤周一);(5)「豪狀文化」說(丸山真男);(6)「感情文化」說(堀一郎)。
② 金克木:《日本外交史讀後感》,《比較文化論集》第185,187頁。
魯思·本尼迪克特1887年生於紐約。原姓富爾頓,其祖先曾參加美國獨立戰爭。她本人大學時期主修英國文學。1919年入哥倫比亞大學研究人類學,是Franz Boas的學生,1923年獲博士學位。1927年研究印第安部落的文化,寫成《文化的類型》1934年出版)一書。1940年著《種族:科學與政治》,批判種族歧視。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從事對羅馬尼亞、荷蘭、德國、泰國等國民族性的研究,而以對日本的研究,即《菊與刀》一書成就最大。戰後,她繼續在哥倫比亞大學參加「當代文化研究」,於19489月,病逝。


  
譯者
198668日,天津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
補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