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包公案    P 137


作者:安遇時
頁數:137 / 162
類別:古典小說

 

包公案

作者:安遇時
第137,共162。
話說包公坐廳,有公吏劉厚前來複稱:「門外有石啞子手持大棒來獻。」包公令他入來,親自問之,略不能應對。諸吏遂復包公道:「這廝每遇官府上任,幾度來獻此棒,任官責打。爺台休要問他。」包公聽罷思忖:這啞子必有冤枉的事,故忍吃此刑,特來獻棒。不然,怎肯屢屢無罪吃棒?遂心生一計,將啞子用豬血遍塗在臀上,又以長枷枷于街上號令,暗差數個軍人打探,若有人稱屈者,引來見我。良久,街上紛然來看,有一老者嗟嘆道:「此人冤屈,今日反受此苦。」軍人聽得,便引老人至廳前見包公,包公詳問因由。老人道:「此人是村南石啞子,伊兄石全,家財巨萬。此人自小來原不能言,被兄趕出,應有家財,並無分與他。每年告官,不能伸冤,今日又被杖責,小老因此感嘆。」包公聞其言,即差人去追喚石全到衙,問道:「這啞子是你同胞兄弟麼?」石全答道:「他原是家中養豬的人,少年原在本家莊地居住,不是親骨肉。」包公聞其言,遂將啞子開枷放了去,石全歡喜而回。

包公見他回去,再喚過啞子來教道:「你後若撞見石全哥,你去扭打他無妨。」啞子但點頭而去。一日,在東街外忽遇石全來到,啞子怨忿,隨即推倒石全,扯破頭面,亂打一番,十分狼狽。石全受虧,不免具狀投包公來告,言啞子不尊禮法,將親兄歐打。包公遂問石全道:「啞子若果是你親弟,他的罪過非小,斷不可輕恕;若是常人,只作鬥歐論。」石全道:「他果是我同胞兄弟。」包公道:「這啞子即是親兄弟,如何不將家財分與他?還是汝欺心獨占。」石全無言可對。包公即差人押二人去,還將所有家財產業,各分一半。眾人聞之,無不稱快。



  
第四十九回  割牛舌

話說包分守開封府時,有姓劉名全者,住在城東小羊村,務農為業。一日,耕田回來,復後再去,但見耕牛滿口帶血,氣喘而行。劉全詳看一番。乃知牛舌為人割去。全寫狀告于包公道:

告為殺命事:農靠耕,耕靠牛,牛無舌,耕不得,遭割去,如殺命。乞追上告。



  
包公看了狀詞,因細思之,遂問劉全:「你與鄰里何人有仇?」全無言對,但告:望相公作主。”包公以錢五百貫與他,令歸家將牛宰殺,以肉分賣四鄰,若取得肉錢,可將此錢添買牛耕作。劉全不敢受,包公必要與之,全受之而去。包公隨即具榜張掛:倘有私宰耕牛,有人捕捉者,官給賞錢三百貫。劉全歸家,遂令一屠開剝其牛,將肉分賣與鄰里。其東鄰有卜安者,與劉全有舊仇,扯住劉全道:「今府衙前有榜,賞錢三百貫給捕捉私宰耕牛者不誤。你今敢宰殺麼?」隨即縛住劉全,要同去見包公,按下不題。

卻說包公,是夜睡至三更得一夢,忽見一巡官帶領一女子乘鞍,手持一刀,有千個口,道是醜生人,言訖不見。覺來思量,竟不得明。次日早間升廳問事,值卜安來訴劉全殺牛之事。包公思念夜來之夢,與此事恰相符合。巡官想是卜字,女子乘鞍乃是安字,持刀割也,千個口舌也,醜生牛也。卜安與劉全必有冤仇,前日割牛舌者必此人也,故今日來訴劉全殺牛。隨即將卜安入獄根勘,獄吏取出刑具,置於卜安面前道:「從實招認,免受苦楚。」卜安懼怕,不得已招認,因與劉全借柴薪不肯,因致此恨,于七月十三日晚,見劉全牛在坡中吃草,遂將牛舌割了。獄吏審實,次日呈知于包公,遂將卜安依律斷決,長枷號令一個月,批道:

審得卜安,乃劉全之仇人也。挾仇害無知之物,心則何忍;割舌傷有用之畜,情則更惡。教宰牛而旋禁,略施巧術;分賣肉而來首,自謂中機。豈知令行禁違,情有深意。正是使心用心,反累其身。姑念鄉愚,杖懲枷儆。

批完,眾皆服包公神見。

第五十回 


話說開封府南鄉有一大戶,姓富名仁,家蓄上等騍馬一匹。一日,騎馬上莊收租,到莊遂遣家人興福騎轉回家。走到中途,下馬歇息。有一漢子姓黃名洪,說自南鄉來,乘着瘦騾一匹,見了興福,亦下騾兒停息,遂近前道:「大哥何來?」興福道:「我送東人往莊上收租來。」二人遂草坐敘話,不覺良久。洪忽心生一計道:「大哥你此馬倒好個腰腴。」福道:「客官識馬麼?」洪道:「曾販馬來。」福道:「吾東人不久用高價買得此馬。」洪道:「大哥不棄,願借一試。」興福不疑其歹,遂與之乘。洪須臾跨上雕鞍,出馬半裡,並不回繮。興福心驚,連忙追馬。洪見趕來,加鞭策馬如飛,望捷路便走。那一匹好馬平空被刁棍拐騙而去。興福愕然無奈,自悔不及,只得乘着老騾轉莊,報主領罪。仁大怒,將福痛責一番,命牽騾往府中徑告。時包公正公座,興福進告。包公問:「何處人氏?」福道:「小人名興福,南鄉人,富仁家奴僕,有狀呈上。」

告為半路拐馬事:潑遭無賴,駕言買馬,騎試半裡,加鞭不知去向,止留伊騎原騾相抵。馬上郎不知誰氏之子,清平世豈容脫騙之奸。乞追上告。

包公問那個棍徒姓名,福道:「途遇一面,不知名姓。」包公責道:「鄉民好不知事,既無對頭下落,怎生來告狀?」興福哀告道:「久仰天台善斷無頭冤訟,小民故此申告。」包公吩咐道:「我設下一計,看你造化如何。你歸家,三日後再來聽計。」興福叩頭而去。包公令趙虎將騾牽入馬房,三日不與草料,餓得那騾叫聲嘶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