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禪真逸史    P 2


作者:清溪道人
頁數:2 / 202
類別:古典小說

 

禪真逸史

作者:清溪道人
第2,共202。
其間「聖主賢臣、庸君媚子,義夫節婦、惡棍淫娼,清廉(女幸)直、貪鄙奸邪,蓋世英雄、麼麼小醜,真機將略、詐力陰謀,釋道儒風、幽期密約,以至世運轉移,人情翻覆,天文地理之征符,牛鬼蛇神之變幻,靡不畢具」。這種駁雜斑斕的色調,有助於我們對明代的社會實際生活有更具體、廣泛的認識。

應該指出,《禪真逸史》也充塞着不少思想糟粕。它有儒家的忠君思想,綱常名教的教條,順天知命的天命論觀點,也有釋、道兩家根深蒂固的虛無主義、無為主義,生死輪迴、因果報應等等教義,和發源於宗教迷信的神仙法術,真是處處可見,無孔不入,使小說籠罩了一層宗教性的迷霧。不僅如此,作者從儒家的天命觀和綱常倫理觀念出發,在主要人物身上,鼓吹急流勇退、順天安命的妥協精神;從道、釋二家清心寡慾、委棄紅塵的教義出發,安排了修真慕道、飛昇霞舉的歸宿。這樣,作品所描述的一場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就被弓;上一條投降的道路,並以失敗而告終。



  
作者對投降主義的漚歌與提倡,集中暴露了作者政治思想的階級屬性。總之,由於《禪真逸史》在思想上把儒、釋、道主教合為一體,這就必然給作品帶來它們固有的消極思想。

《禪真逸史》出現于明代末期,這時,《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等都已相繼問世,傳統的歷史小說、英雄傳奇、神魔小說和人情小說的藝術成就,都得到高度的發展。在一個個藝術高峰面前,作者既缺乏才力,又缺乏膽識,不能另辟蹊徑,而是力圖把傳統小說的不同內容和藝術手法融合在一起,兼收並取,滲透綜合。所以,從作品反映的南北朝歷史背景,從這一百餘年發生的歷史、社會事件和一系列真實的歷史人物來看,自始至終都有濃厚的歷史氣氛,敘事方式也接近於講史。它對《三國演義》的一些模仿,也留下了歷史小說的印記。

與此同時,它又受到《水滸傳》的強烈影響,不僅書中那些鋤奸去惡、替天行道的英雄,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俠士,都好似梁山上的好漢;就是其中的情節語言,也經常給人以似曾相識的感覺,表現出着意師承《水滸》的痕跡。此外,它還注目于市井小民,幫閒蔑片,加強社會風俗畫的色彩,大有《金瓶梅》的筆法;旁門左道、神仙幻術的穿插,又是《封神演義》、《西遊記》一類神魔小說的手段。可見作者雖有博採眾長之功,卻無藝術獨創之力。這樣一部綜合體的小說,就成為我國話本小說不同源流彙集後的產物。

雖然如此,這部小說仍有不可抹煞的優點,如氣格宏大,情節動人,針線密縫,血脈流貫,人物性格鮮明,語言暢達傳神,這些都非三流小說所能望其項背。



  
作品中所寫的人物,如東魏的高歡、高澄、侯景、丁和,梁的蕭正德、謝舉、傅岐、朱異、張綰,齊的和士開、穆提婆、段韶、韓長鸞、張雕,都是歷史上的真實人物,他們的行事與性格也大致有憑有據,不曾隨意杜撰。這有利於創作一個歷史感的氛圍,表現出歷史小說的特質。但作者一進入主要人物的創作,便換了一副筆墨。書中前半部所着力刻畫的林澹然、鐘守淨,便是虛構的角色。

六朝僧傳中既沒有澹然這樣的高僧,史中也無武帝臨幸的妙相寶寺。作者以靈動的文字,描摹結撰,而神態畢肖,頗見工力。後半部寫的杜、薛、張三人,則在半虛半實之間。說它實,是因為他們確實起過兵,打過仗,擁兵稱王,威震一時,曾使朝廷大傷腦筋。

但是,他們是隋末分別在江淮、隴右、許州興起的幾支武裝力量,彼此從未聯合,根本不是「三結義」式大聚義。他們的身分相距很遠,杜伏威貧困出身,張善相做過下層小吏,薛舉一開始就是地方豪右,缺乏結義合作的基礎。他們起事的時候,北齊早已滅亡,段韶已經去世,對他們進行軍事鎮壓的主要是隋煬帝和李世民,小說寫他們同受齊主、段韶招撫完全不實。況且,北齊時代,疆域窄小,西部邊界不過山西、河南,西秦、巴蜀屬北周地盤,齊主何能封西川的楚州、滬州、信州作三大王的封地?他們的結局都很慘,杜伏威在武德七年暴卒,大約是被毒死的。

張善相歸降以後,守伊州,為王世充所困。張數次求援,唐高祖故不發兵,以至城陷被殺。薛舉于武德元年病死軍中,可稱善終,但其于投降世民後,被腰斬于長安,全家不得免。他們的下場,一點也不像小說所寫的那麼美妙。

這種種矛盾,表現出小說與歷史的顯著區別。

《禪真逸史》存世版本不少。現知主要有日本日光晃山慈眼堂所藏古杭爽閣主人刻本,馬廉舊藏自下翼聖齋本,二本各有插圖二十葉。還有無圖而增唐太史令傅奕序本。這三種大致為明刻本。

清初和清代中葉,有爽閣藏版復刻本和翼聖齋本復刻本,還有文新堂本、據本衙藏板梓行的中小型本、明新堂本。清末有改題《妙相寺全傳》和《大梁野史》的石印本,近世有張靜廬點校本。我們這次整理則以清初「本衙爽閣主人」復刻本為底本,參照乾隆復刻精批本、本衙梓行的中型本和張氏點校本,擇善而從。書中除圖像、圈點、集評及個別文字作了刪節,史實失誤處作了更正外,不作改動,力求保持原貌。

失檢之處自不能免,尚望讀者指正。

江巨榮 李平

禪真逸史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