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全球通史    P 17


作者:阿諾斯
頁數:17 / 430
類別:西洋古代史

 

全球通史

作者:阿諾斯
第17,共430。
最終形成的不是同一種文明,而是「類型」極其多樣的文明。正如前一章所提到的,較早的新石器時代的各種文化是與各特定的環境相適應的;因此,隨着各環境中耕種和畜牧所居的地位的不同,隨着各環境中栽培的植物和畜養的動物的種類的不同,新石器時代的各種文化也彼此顯著地不同。現在,文明的情況也是如此,各種文明由於各自發展時與世隔絶的程度不等而相應地不同。美洲的瑪雅人文明、阿茲特克人文明和印加人文明是獨自發展起來的,因而,可以很清楚地將它們與歐亞大陸上較早形成的那些文明區別開來。

歐亞大陸上的文明也是多種多樣的,它們的獨特性取決於各自的所在地與中東最早的文明中心地相隔之遠近。中國與中東之間相隔一片遼闊的、荒漠的地區,並有大山作屏障,因此,從古代最早時候起直至今天,中國文明一直與歐亞大陸的其他文明彼此相異。



  
現在的問題是為什麼首先要走向文明,尤其是考慮到實行平等主義的新石器時代的社會有許多方面是很吸引人的。現代馬達加斯加島的塔納拉人的經歷對這一問題作出了回答。塔納拉人只是最近才過渡到文明階段,所以人類學者拉爾夫·林頓能把他們的經歷全都記載下來。塔納拉人在過渡到文明之前,是用「刀耕火種」的方法種植早稻。

第一年他們可以得到豐收,但從第二年起產量逐漸下降。因此,每當田地的肥力耗盡時,他們就得遷移,重建村莊。經常的遷移使他們不可能實行土地私有制,土地的所有權歸村社掌握。村裡的長者儘可能公平地把土地分配給每個同堂家庭。

每個同堂家庭都由若干家庭組成,這些家庭一起勞動,然後按需分配產品。這是個典型的實行平等主義的部落社會,無論在經濟、政治,還是社會地位方面。都沒有任何重大差別。

當有些家庭倣傚東面的鄰居改種水稻時,這一切全都改變了。天然水田的面積很有限,無須投入整個同堂家庭的勞動力,因而這種新型的農業就由某些家庭單獨經營。他們一年到頭在水稻田裡勞動,不再把田歸還村莊,重新分配。由於適合種水稻的田地很少,從前無階級的塔納拉社會現在分裂了:少數人成為土地所有者階級,而絶大多數人則沒有希望得到這種更能生產糧食的土地。


  

當種植旱稻的農夫被迫定期地向新的地方遷移,而種植水稻的農夫仍留在原來的小塊土地上時,這一階級分裂更為明顯了。戰爭也由於這種新型的經濟而受到影響,那些長期定居的村民現在不惜花費時間,努力建造結構複雜的城堡,來阻擋傳統的搶劫集團的侵擾;並致力於俘虜那些流民,把他們變成奴隷,因為奴隷正顯示出一種新的重要性。早先用「刀耕火種」的方法經營農業時,奴隷派不上什麼用處,但是現在,可以把奴隷派到田裡,讓他們一年到頭地勞動。早先的民主也由新發展起來的社會取代了;在這新社會的頂端是專制國王,國王的下面是貴族,他們擁有國王分給他們的土地,然後是占人口大多數的平民,社會的最底層是奴隷,由戰俘和他們的後代組成。

最後,隨着財產成為提高自我的唯一手段,逐漸形成一系列新的社會準則。人類學者拉爾夫·林頓最後寫道,「從塔納拉村落到塔納拉王國,中間有一段很長的距離。在經常遷移、自給自足的塔納拉村落,沒有階級,只有牢固的同堂家庭;而到了中央集權,臣民定居的塔納拉王國,社會由於經濟差別而分裂為階級,門第有如禮儀,被看作是極為重要的…當一步一步地追溯塔納拉人的整個轉變的來龍去脈時,我們可以發現,轉變的每一步都是由種植水稻引起的。」

塔納拉人的轉變過程,只是公元前四千紀時瓦解中東的新石器時代的社會,最終導致城市革命和文明出現的那個轉變過程的一個小小的縮影。

二、美索不達米亞發源地

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的上遊山巒重疊。在那裡,人們學會了馴化動植物,從而完成了農業革命。在那裡,人們現在又開始第二次偉大的冒險,他們從山區遷移到大河流域,逐步發展起新的、生產率更高的灌溉農業和新的社會制度。新的農業生產技術和新的社會制度相互作用,引起一個連鎖反應,最終導致文明的出現。

從高地遷移到低地,使新石器時代的農人們遇上了一系列新問題,如:降雨量不足,烈日蒸曬,河水定期氾濫。沒有建築用的石塊,等等。但是低地的長處超過了它的短處:那裡生長的棗椰樹,不僅提供了充裕的食物,而且還提供了大量木材,不過這些木材的質地不太好;那裡的蘆葦蕩裡,有各種野禽小獸,還有魚類,提供了寶貴的食物蛋白質和脂肪;而尤為可貴的是,那裡的土壤是極其肥沃的沖積土。這一新環境中蘊藏了很大的潛力,這種潛力就是一種挑戰。

最早的農人們以適應環境的非凡本領成功地響應了這一挑戰。公元前四千紀時,他們取得了人類歷史上的一個偉大的技術進步。

在山巒重疊的高地種植農作物時,降雨量還勉強夠,但到了地勢很低的流域地區,降雨量則非常不足。要耕種這片肥沃的沖積上,就必須實行農業灌溉,所以最早的農人們開掘溝渠,把大河裡的水引到田裡。結果,農作物的產量較他們早先在多石的山坡上奪得的產量要高得驚人。公元前2500年的文獻記載說,一塊大麥田的平均產量是播種量的86倍!食物比過去充裕多了,品種也比過去多多樣,而且,由於實行農業灌溉,食物的來源也比過去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