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大江健三郎作品集    P 3


作者:大江健三郎
頁數:3 / 526
類別:文學

 

大江健三郎作品集

作者:大江健三郎
第3,共526。
獲歐洲共同體設立的猶羅帕利文學獎;評獎委員會認為,大江對歐洲文學也給予了相當的影響,他創造了能夠表現個人體驗與普遍性經驗相結合的文體。同年,《萬延元年的足球隊》瑞典文版出版。
1992年 57
4月,擔任《朝日新聞》「文藝時評」欄專欄作家,持續至19943月;所撰評論,表示出對中國「文革」後文學的關注,認為從中國青年作家莫言等的小說日譯本,可以看出潛藏着破壞舊文體的力量。
1993年 58


  
創作長篇三部曲《燃燒的綠樹》;獲意大利蒙特羅文學獎。
1994年 59
1013日,瑞典科學院宣佈大江為本年度諾貝爾文學獎得主;12月,赴斯德哥爾摩參加授獎儀式,本月7日發表受獎紀念講演《我在暖昧的日本》。同年,表示拒絶接受日本政府擬議頒發的文化勛章。《小說的經驗》由朝日新聞社出版。□ 作者:大江健三郎編前的話偶然與必然葉渭渠


  
19941013日,日本媒體報道大江健三郎榮獲該年度諾貝爾文學獎的時候,我正在東京作學術訪問,一般日本市民都普遍覺得突然,紛紛搶購大江的作品,以一睹平時沒有注目的這位諾貝爾文學獎新得主的文采。
回國後,國內文壇也就大江健三郎獲獎一事議論沸騰。大多覺得突然,主要話題自然是大江得此殊榮是偶然還是必然?日本作家為什麼兩次獲此世界大獎?我還聽到一種議論,似乎大江乃至1968年度川端康成獲此獎,主要是客觀因素所決定。甚至以為是諾貝爾文學獎對非西方文學的一種恩賜。《南京周末報》記者袁亦同志特地就這些問題,電話採訪了編者。
讀者提出這些問題是很自然的,因為過去我們日本文學工作者努力不夠,翻譯介紹大江文學作品確實是太少太少,大家不太瞭解。
但是,在日本文學家、文學史家和評論家的「批評眼」裡,大江健三郎早已是日本戰後文學史的重要人物。最早肯定大江文學成就的川端康成認為:「大江是具有異常才能的作家。」權威的《戰後日本文學史》用肯定的文字指出:「大江健三郎的出現,在戰後文學史上,的確是一件大事。」「大江健三郎塑造了獨特的形象,創造了獨特的文體,終於成為新時代文學的旗手。」由此可見,大江早已在當今日本文壇確立了自己的地位。
我們不能否認大江乃至其他非西方作家獲諾貝爾文學獎存在一定的客觀條件,但這不是決定性的因素。他們獲獎起決定作用的是主觀的、內在的文學因素。首先,從諾貝爾文學獎發展的歷史來看,自諾貝爾文學獎設立的1901年至1965年以來,獲此獎的西方作家60人,占獲獎者總人數的984%,而亞非拉獲獎者僅印度詩聖泰戈爾1人,只占16%。這固然是歐洲中心主義的影響,但我們客觀分析的時候,也不能忽視歐洲文藝復興之後,西方文學處在上升期,並且日益發達。
相反,亞非拉文學,包括有着悠久傳統的東方文學,由於歷史的原因
這裡主要是西方對它們推行殖民主義的原因,致使它們的文化和文學漸漸失去應有的光澤。但是,隨着亞非拉民族的覺醒,經濟文化的發展,它們的文化和文學肯定會再度輝煌。正如東方學大師季羡林先生所預言的「‘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二十一世紀將是東方世紀,東方文化在世界中將再領風騷。」文學發展的歷程也是如此。從1966年至1994年間,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共30人,其中西方作家20人,占667%;亞非拉作家10人,占333%。亞非拉作家獲獎的比例有了明顯的提高,反映了在世界範圍內亞非拉文學的自覺和提高,開始改變長期以來文學上歐洲中心主義的傾向。這是亞非拉作家在他們國家和民族的大文化背景下,經過長期不懈努力的結果,並非諾貝爾文學獎的恩賜。
其次,從亞非拉作家獲獎的理由來看,儘管因人而異,但也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都尊重民族的傳統,併兼備現代的文學理念和技法,因而獲得了成功。以大江之前的東方獲獎者印度的泰戈爾、日本的川端康成、埃及的馬哈福茲為例,就足以證明這一點。諾貝爾獎對泰戈爾的評價是:「泰戈爾十分尊敬祖先的智慧與探索精神。」對川端康成的評語是:「以敏鋭的感受,高超的小說技巧,表現了日本人的內心精華」;「川端康成雖然受到歐洲近代現實主義文學的洗禮,但同時立足於日本古典文學,對純粹的日本傳統體裁加以維護和繼承。」對馬哈福茲的評價是:「馬哈福茲融會貫通阿拉伯古典文學傳統、歐洲文學的靈感和個人的藝術才能」,「開創了全人類都能欣賞的阿拉伯語言敘述藝術。」他們的經驗證明,文學的發展首先立足於民族的文學傳統,這是民族文學美的根源。離開這一點,就很難確立其價值的取向。然而,一民族、一地域的文學又存在一個與他民族、他地域的交叉系統,不同民族和地域的文學交流匯合而創造出來的文學,必然具有超越民族和地域的生命力。
也就是說,優秀的文學不僅在一民族、一地域內生成和發展,而且往往還要吸收世界其他民族和地域的文學精華,在兩者的互相交錯中碰撞和融合而呈現出異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