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資本論    P 446


作者:馬克思
頁數:446 / 772
類別:古典經濟學

 

資本論

作者:馬克思
第446,共772。
資本的總公式是G—W—G';這就是說,一個價值額投入流通,是為了從流通中取出一個更大的價值額。這個更大價值額的產生過程,是資本主義的生產;這個更大價值額的實現過程,是資本的流通。資本家生產商品,不是為了商品本身,不是為了商品的使用價值或他的個人消費。看來資本家真的在「節慾」,因為一方面他沒有將轉化為資本的貨幣用於個人消費,另一方面,他往往又沒有生產可以直接供其消費的商品。
資本家實際關心的產品,不是可以摸得着的產品本身,而是產品的價值超過在產品上消費的資本的價值的餘額。資本家預付總資本時並沒有考慮它的各個組成部分在剩餘價值的生產上所起的不同作用。他把這一切組成部分同樣地預付出去,不僅是為了再生產預付資本,而且是為了生產一個超過預付資本的價值餘額。他只有使他所預付的可變資本的價值同活勞動相交換,即對活勞動進行剝削,才能把這個價值轉化為一個更大的價值。
但是,他只有同時預付實現這種勞動的條件,即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機器和原料,也就是說,他只有把他所佔有的一個價值額轉化為生產條件的形式,才能對這種勞動進行剝削;他所以是一個資本家,能完成對勞動的剝削過程,也只是因為他作為勞動條件的所有者同只是作為勞動力的佔有者的工人相對立。還在前面第一卷就已經指出,正是非勞動者對這種生產資料的佔有,使勞動者變成僱傭工人,使非勞動者變成資本家。現代庸俗經濟學卻認為,是由於勞動者缺乏經營能力,或他們自身的財富不足以表現他們有足夠的經營能力,以及是由於他們不願承擔風險只想拿「固定」的工資,才使得他們成為僱傭工人。完全是不符合歷史邏輯和現實邏輯的一派胡言。
見《資本僱傭勞動的邏輯問題——與張維迎先生商榷》。49


  
資本家究竟是為了從可變資本取得利潤才預付不變資本,還是為了使不變資本增殖才預付可變資本;他究竟是為了使機器和原料有更大的價值才把貨幣用在工資上,還是為了對勞動進行剝削才把貨幣預付在機器和原料上;不管人們怎樣看,對資本家來說,都是無關緊要的。雖然只有可變資本部分才能創造剩餘價值,但它只有在另一些部分,即勞動的生產條件也被預付的情況下,才會創造出剩餘價值。因為資本家只有預付不變資本才能對勞動進行剝削,因為他只有預付可變資本才能使不變資本增殖,所以在他的心目中(從而在其僱用的現代庸俗經濟學家的心目中),這兩種資本就完全混同在一起了。而且,因為他實際獲利的程度不是決定於利潤和可變資本的比率,而是決定於利潤和總資本的比率,即不是決定於剩餘價值率,而是決定於利潤率,所以情形就更是這樣。
我們將會看到,利潤率可以不變,然而它可以表示不同的剩餘價值率。


  
產品中由資本家支付的一切價值組成部分,或者由他投入生產的這些價值組成部分的等價物,都屬於產品成本。單是使資本保存下來,或者說,按原有的量再生產出來,就必須使這些成本得到補償。
商品包含的價值,等於製造商品所耗費的勞動時間,這個勞動的總和則由有酬勞動和無酬勞動構成。而對資本家來說,商品成本只由他所支付的物化在商品中的那部分勞動構成。商品包含的剩餘勞動不需要資本家耗費什麼東西,雖然它同有酬勞動一樣,需要工人付出勞動,並且它同有酬勞動一樣創造價值,作為價值形成要素加入商品。資本家的利潤是這樣來的:他可以出售他沒有支付分文的某種東西。
在資本家沒有支付分文的東西中,除了工人的無酬勞動之外,還包含其它一些東西:比如,自然力、大企業的規模效應等。這些東西由於資本家對生產資料的壟斷而被資本家所霸佔。至于資本家對市場的壟斷、國際經濟秩序中的不平等交換等等所帶來的超額利潤則源於其它弱勢資本家手下的工人的無酬勞動。剩餘價值或利潤,恰恰就是商品價值超過商品成本價格的餘額,或者說,就是商品包含的勞動總額超過它包含50的有酬勞動額的餘額。
因此,不管剩餘價值來自何處,它總是一個超過全部預付資本的餘額。因此,這個餘額和總資本會保持一個比率,這個比率可以用分數m/C來表示,其中C表示總資本。這樣,我們就得到了一個與剩餘價值率m/v不同的利潤率m/C=m/(c+v)。
用可變資本來計算的剩餘價值的比率,叫作剩餘價值率;用總資本來計算的剩餘價值的比率,叫作利潤率。這是同一個量的兩種不同的計算方法,由於計算的標準不同,它們表示同一個量的不同的比率或關係。
應當從剩餘價值率到利潤率的轉化引出剩餘價值到利潤的轉化,而不是相反。這種相反,正是現代庸俗經濟學首要的研究方式。實際上,利潤率從歷史上說也是出發點。剩餘價值和剩餘價值率相對地說是看不見的東西,是要通過研究加以揭示的本質的東西。
利潤率,從而剩餘價值的形式即利潤,卻會在現象的表面上顯示出來。揭示看不見的本質,才是研究的意義和價值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