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民國史演義
萬急。北京國務院,各部院,廣州軍府各總裁,保定曹經略使,各省巡閲使,督軍,省長,都統,護軍使,海陸軍各司令,南京朱總代表暨代表諸公,上海唐總代表暨代表諸公,永州譚月波、組庵兩先生,衡州吳將軍均鑒:近月以來,和平空氣佈滿全國,因善後之解決,有會議之盛舉。既經中央復準,各方贊同,雙方各推總代表、代表,亦均先後分蒞寧、滬。惟以中央頒佈停戰罷兵令,廣東軍府亦通令停戰罷兵,各省雖皆奉行,而陝、閩、鄂西等處,尚有糾葛,經多次之協商,定簡捷之辦法:一陝、閩、鄂西雙方,一律嚴令實行停戰。
二援閩援陝軍隊,即停住前進,擔任後方剿匪任務,嗣後不再增援。三閩省、鄂西、陝南,由雙方將領,直接商定停戰區域辦法。簽字後,各呈報備案。四陝省內部,由雙方總代表,公推德望夙著人員,前往監視區分。
五劃定區域,各擔任剿匪衛民,毋相侵越。反是者國人共棄之。此上五條,均陳奉中央允准,電得廣州軍府同意,即日雙方通令,按照實行。所有陝、閩等問題,指日解決,會議即可進行。
知關廑念,特此布聞!
自經李督軍通電後,上海和會又有復活的趨向。再經朱總代表啟鈐,函致陝西陳樹藩,並及于右任,竭誠勸解,為賡續和議地步。就是中外輿情,也多方敦促,催令速議。只南方總代表唐紹儀,因未得陝省停戰確聞,尚未便與北方議和,連日託詞稱疾,杜門不出。
冤冤相湊,又有一種外交刺激,從海外傳入中華,遂致群情大憤,競起詆誹,東也噪,西也閙,反把上海和會,視為緩圖。正是:
內地欃槍猶未靖,外洋波浪又重生。
究竟外交刺激,從何而生,容待下回再詳。
督軍如李秀山,尚為軍閥中之有心人,故本回具述其求和之苦心,並及當時致仆情狀,為世間之涼血動物,作一龜鑒。朱啟鈐之平時行誼,雖不甚卓著,然觀其赴滬議和,猶非悍然不顧公議,自作主張。陝戰未停,曲在陳樹藩,陳無大過人之才力,乃敢違背中央命令,備戰不休,此非有人煽使,誰其信之?天下方日望和平,而主戰派乃好為播弄,必欲破碎河山,塗炭生靈而後快。甚矣其惑也!鷄鶩相爭,終無了期,雖有文治派之徐世昌,亦奚補乎?而李督軍則更枉費苦心矣。
第一百三回
集巴黎欣逢盛會 爭膠澳勉抗強權
卻說外交總長陸徵祥,奉命赴歐,參與和會,嗣又有顧維鈞、王正廷、施肇基、魏宸組,依次續發,同充巴黎和議全權委員。陸徵祥到法國時,各協約國所派專使,先後馳集。既而顧、王、施、魏各委員,亦皆踵至,共計列席會議,得二十七國使人。全權大使,約有數十,代表及秘書等,不下數百,好算是五大洲中,空前絶後的盛會。
當時會中議定各國列席委員,多寡不一。中國指定兩人,除陸總長外,余四人得輪流出席。小子聞得和會組織的大略,開列如下:美國專使列席得五人。英國同上。
法國同上。意國同上。日本同上。比國三人。
波利維亞一人。巴西三人。中國二人。古巴一人。
厄瓜多爾一人。希臘二人。危地馬拉一人。海地一人。
漢志國二人。即阿剌伯國。哄都拉斯一人。裡卑利亞一人。
巴拿馬一人。秘魯一人。波蘭一人。葡萄牙二人。
羅馬尼亞二人。塞爾維亞三人。暹羅二人。捷克斯洛伐克二人。
烏拉圭一人。
[[和會中正副會長]]
會長 法人克勒孟沙
副會長 美人藍辛 英人勞合喬治 意人歐蘭都 日本人西園寺侯爵
[[協約國最高議會中會長會員]]
會長 法人克勒孟沙
會員 美總統威爾遜 藍辛 英人勞合喬治 貝爾福 法人克勒孟沙 畢勛 意人歐蘭都 沙尼諾
日本人 西園寺侯爵 牧野男爵
據上所列,已見得和會大權,實為美、法、英、意、日本五大國所把持。中國專使,雖得列席,已等諸自鄶以下,無足重輕。就中對於德、奧兩國,如何賠償損失,如何割讓土地,如何放棄權利,如何撤除兵備,統歸五大國主張,中國專使,幾無容喙餘地。堂堂古國,如此倒霉,豈不可恥?惟關係中、德事件,始準中國與議,但也須由五大國決定,大致如下:
一德國對華,放棄由一九○一年拳匪條約而得之各種特別權利與賠款,與其在天津、漢口德租界,及其他中國境內,除膠州外,所有之房屋碼頭營房炮台軍火船隻無線電台及其他產業,惟使署領署不在其內,並允將一九○○年與一九○一年所奪取之所有天文儀器,一律歸還中國。
二中國未經署名于拳亂條約之各國同意,不得施行處分北京使館界內德人產業之計劃。
三德國承認放棄漢口與天津之租界,中國允准兩處租界,闢為萬國公用。
四德國對於中國,或對於任何與國之政府,不得因在華德人被幽禁或被遣回,及因德人利益於一九一七年八月十四日被沒收或被清理之故,而有所要求。
五德國放棄其在廣州英租界內之國有產業,讓與英國。
並放棄上海法租界內德人學校之產業,讓與中、法兩國。
二援閩援陝軍隊,即停住前進,擔任後方剿匪任務,嗣後不再增援。三閩省、鄂西、陝南,由雙方將領,直接商定停戰區域辦法。簽字後,各呈報備案。四陝省內部,由雙方總代表,公推德望夙著人員,前往監視區分。
五劃定區域,各擔任剿匪衛民,毋相侵越。反是者國人共棄之。此上五條,均陳奉中央允准,電得廣州軍府同意,即日雙方通令,按照實行。所有陝、閩等問題,指日解決,會議即可進行。
知關廑念,特此布聞!
自經李督軍通電後,上海和會又有復活的趨向。再經朱總代表啟鈐,函致陝西陳樹藩,並及于右任,竭誠勸解,為賡續和議地步。就是中外輿情,也多方敦促,催令速議。只南方總代表唐紹儀,因未得陝省停戰確聞,尚未便與北方議和,連日託詞稱疾,杜門不出。
冤冤相湊,又有一種外交刺激,從海外傳入中華,遂致群情大憤,競起詆誹,東也噪,西也閙,反把上海和會,視為緩圖。正是:
內地欃槍猶未靖,外洋波浪又重生。
究竟外交刺激,從何而生,容待下回再詳。
督軍如李秀山,尚為軍閥中之有心人,故本回具述其求和之苦心,並及當時致仆情狀,為世間之涼血動物,作一龜鑒。朱啟鈐之平時行誼,雖不甚卓著,然觀其赴滬議和,猶非悍然不顧公議,自作主張。陝戰未停,曲在陳樹藩,陳無大過人之才力,乃敢違背中央命令,備戰不休,此非有人煽使,誰其信之?天下方日望和平,而主戰派乃好為播弄,必欲破碎河山,塗炭生靈而後快。甚矣其惑也!鷄鶩相爭,終無了期,雖有文治派之徐世昌,亦奚補乎?而李督軍則更枉費苦心矣。
第一百三回
卻說外交總長陸徵祥,奉命赴歐,參與和會,嗣又有顧維鈞、王正廷、施肇基、魏宸組,依次續發,同充巴黎和議全權委員。陸徵祥到法國時,各協約國所派專使,先後馳集。既而顧、王、施、魏各委員,亦皆踵至,共計列席會議,得二十七國使人。全權大使,約有數十,代表及秘書等,不下數百,好算是五大洲中,空前絶後的盛會。
當時會中議定各國列席委員,多寡不一。中國指定兩人,除陸總長外,余四人得輪流出席。小子聞得和會組織的大略,開列如下:美國專使列席得五人。英國同上。
波利維亞一人。巴西三人。中國二人。古巴一人。
厄瓜多爾一人。希臘二人。危地馬拉一人。海地一人。
漢志國二人。即阿剌伯國。哄都拉斯一人。裡卑利亞一人。
巴拿馬一人。秘魯一人。波蘭一人。葡萄牙二人。
羅馬尼亞二人。塞爾維亞三人。暹羅二人。捷克斯洛伐克二人。
烏拉圭一人。
[[和會中正副會長]]
會長 法人克勒孟沙
副會長 美人藍辛 英人勞合喬治 意人歐蘭都 日本人西園寺侯爵
[[協約國最高議會中會長會員]]
會長 法人克勒孟沙
會員 美總統威爾遜 藍辛 英人勞合喬治 貝爾福 法人克勒孟沙 畢勛 意人歐蘭都 沙尼諾
日本人 西園寺侯爵 牧野男爵
據上所列,已見得和會大權,實為美、法、英、意、日本五大國所把持。中國專使,雖得列席,已等諸自鄶以下,無足重輕。就中對於德、奧兩國,如何賠償損失,如何割讓土地,如何放棄權利,如何撤除兵備,統歸五大國主張,中國專使,幾無容喙餘地。堂堂古國,如此倒霉,豈不可恥?惟關係中、德事件,始準中國與議,但也須由五大國決定,大致如下:
一德國對華,放棄由一九○一年拳匪條約而得之各種特別權利與賠款,與其在天津、漢口德租界,及其他中國境內,除膠州外,所有之房屋碼頭營房炮台軍火船隻無線電台及其他產業,惟使署領署不在其內,並允將一九○○年與一九○一年所奪取之所有天文儀器,一律歸還中國。
二中國未經署名于拳亂條約之各國同意,不得施行處分北京使館界內德人產業之計劃。
三德國承認放棄漢口與天津之租界,中國允准兩處租界,闢為萬國公用。
四德國對於中國,或對於任何與國之政府,不得因在華德人被幽禁或被遣回,及因德人利益於一九一七年八月十四日被沒收或被清理之故,而有所要求。
五德國放棄其在廣州英租界內之國有產業,讓與英國。
並放棄上海法租界內德人學校之產業,讓與中、法兩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