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民國史演義    P 260


作者:蔡東藩
頁數:260 / 445
類別:中國現代史

 

作者:蔡東藩 / 第1頁 / 共326頁

 大小:

 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民國史演義

自歐戰發生以來,我國已成合縱之勢,參戰義務所在,唯力是視,詎可因循?
而戰備邊防,同時並舉,兵力財力,實有未敷,因應稍疏,動關大局,然此猶第就目前情勢言之也。歐戰已將結束,世界大勢,當有變遷,姑無論他人之對我何如,而當此漩渦,要當求所以自立之道。逆料兵爭既終,商戰方始,東西片壤,殆必為企業者集目之地。我則民業未振,內政不修,長此因仍,勢成坐困,其為危險,什百于今。
故必有統治之實力,而後國家之權利,乃能發展,國際之地位,乃能保持。否則委蛇其間,一籌莫展,國基且殆,又安有外交之可言乎?此國家存亡之關鍵,我全國之官吏商民,不可不深長思也。至於民德墮落,國紀凌夷,風氣所趨,匪伊朝夕,欲輓回而振勵之,當自昌始。是必以安敬律己,以誠信待人,以克儉克勤,為立身之則,以去貪去偽,為制事之方。
凡有損于國,有害於民者,必竭力驅除之。能使社會稍息頽風,即為國家默培元氣。而尤要在尊重法律,扶持道德,一切權利之見,意氣之爭,皆無所用其紛擾。賞罰必信,是非乃公。
昌一日在職,必本此以為推行,硜硜之性,始終以之。冀以刷新國政,振拔末俗,凡我國民,亟應共勉。昌之所以告國民者,此其大略也。蓋今日之國家,譬彼久病之人,善醫者須審其正氣之所在,而調護之。
庶幾正氣之虧,由漸而復,假令培補未終,繼以損伐,是自戕也,醫者何預焉?愛國猶如愛身,昌敢以最誠摯親愛之意,申告于國民!
宣言書讀畢,就職禮成,大眾皆陸續散去,於是馮政府告終,徐政府開始了。老徐既以息事寧人為口頭禪,當然是主張和平,不願再戰,與段合肥的政策,絶對不同。段因主戰無功,也有倦意,更兼前時曾宣告大眾,與馮一同下野,馮已去位,自己若再戀棧,豈不是食言無信,坐失人格?合肥猶知信義。乃即提出辭職書,呈入總統府。


  
徐總統雖無意留段,但表面上只好虛與周旋,派員慰留。旋經段祺瑞決意告辭,乃下令允准,改命內務總長錢能訓,暫行兼代,惟參戰督辦一職,仍屬老段,段亦不再鳴謙,專顧參戰事務罷了。
徐總統與錢代總理,方互相籌商,設法息爭,欲為南北統一的籌劃,忽由北方遞入軍報,乃是俄國過激派新政府,見九十五回。與俄國遠東總司令謝米諾夫,相爭不已。謝是舊黨,不服新政府命令,所以雙方交戰,已將兩月,偏謝軍連戰連敗,退至大烏里,擬退入蒙古境內。俄新政府的討謝軍,也隨勢追逼,勢且軼入外蒙。
所以駐紮庫倫辦事大員陳毅,電達中央,請兵防堵。徐政府乃命黑龍江吉林兩省軍隊,並察哈爾特別區域戍兵,分道防邊。先是俄領西伯利亞境內,有捷克斯洛伐克軍,自組團體,舉軍官蓋達為總司令,獨立自治。聞他自主的原因,實由俄國與德、奧交戰,已歷四年,此四年中所得的俘虜,統充錮西伯利亞境內。


  
會俄國內亂,不遑顧及囚犯,德、奧俘虜,如鳥脫籠,索性四處騷擾,大肆猖狂。捷克民族,本來是反對德、奧,及為德、奧俘虜所迫害,不得不設法加防,西顧俄京,已無出援的餘力,只好自集兵民,獨當一面,並且移文協約各國,請他援助。協約國聞報,多半派兵赴海參崴,聲援捷克。中國居參戰地位,亦得捷克軍來文,前由參戰事務處,擬派兵二千人往海參崴,與協約國一致進行,但須假道日本南滿鐵路,未得日人許可,因此遷延過去。
及徐氏為總統時,已與日政府商妥,慨允借道,乃遣陸軍第九師部下四營,作為先驅,余亦陸續出發,一面承認捷克軍隊為交戰團體,特發出宣言書云:
捷克民族,欲組織獨立國家,其志甚堅,經久勿懈,中國政府,素表同情。查該民族素以反對德、奧為宗旨,中國政府,因其舉動與聯盟各國一致,是以對於該民族軍隊之西進,曾經允其假道中東鐵路,為種種之協助。現該民族軍事局勢,日益發展,中國政府,深冀該民族能以武力,達到抵禦德、奧之能力,故特承認在西伯利亞作戰之捷克軍隊,為對於德、奧正式從事之聯盟交戰團,並與各聯盟國軍隊,為同等之待遇。中國政府,並承認捷克國民委員會,具有統禦之能力,遇有必需事件,甚願與該委員會交際。
特此宣告!
這種對外處置,統是外交部與參戰處,會同辦理的條件,且尚是無關重要,不必大加計議,但教隨時制宜,自不至有意外變端。只是南方軍隊,自組成軍政府後,與北方對壘分峙,變做兩頭政治,卻有些不易融和。徐總統乃先令錢代總理及各部總長,聯名通電,傳達南方,商量休兵息戰的辦法。
電文有云:
比者四方不靖,兵禍相尋,苦我人民,勞我將士,追溯用兵之始,各有不得已之苦衷,而國力既殫,紛爭未息,政治擱滯,百業凋零,僅就對內而言,已岌岌不可終日。況歐戰現將結束,行及東亞問題,苟內政長此糾紛,大局何堪設想?夫歐西戰禍,誼切同仇,猶復尊重和平,致其勸告,矧均屬邦人,奚分南北?安危所繫,休戚與同,豈忍以是非意見之爭,貽離析分崩之患?試念戰禍蔓延,窮年累月,凋殘者皆我之國土,耗散者皆我之脂膏,傷亡者皆我之同胞,同室操戈,有識所痛。推其所至,適足以摧傷國脈,自蹙生機。當茲國步艱難,一髮千鈞,再事遷延,噬臍何及?邇者東海膺運,首倡和平,能訓等謬忝政席,俱同斯旨,用掬誠悃,敬告群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