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世界是平的    P 125


作者:湯馬斯·佛里曼
頁數:125 / 473
類別:商業

 

作者:湯馬斯·佛里曼 / 第1頁 / 共326頁

 大小:

 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世界是平的

我不知道該將誰比作獅子或瞪羚,但我確實知道這一點:從中國人入世的那天起,中國和世界其他地方都必須跑得越來越快。這是因為中國的入世極大地推動了另一種形式的合作:離岸經營。在此之前,離岸經營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這是一種不同於外包的國際合作方式。外包意味著將有限的、特定的業務(比如研發、呼叫中心或賬目管理等)交給其他公司去做,然後將完成了的工作再融入整體的經營體系。離岸經營卻是一種完全不同的經營方式:如果一家公司將它在俄亥俄州坎頓(Canton )
的工廠通過離岸經營的方式整個轉移到中國的廣州,這就意味著廣州工廠將以同樣的方式生產出完全相同的產品,只不過勞動力更為低廉,稅收、耕地、能源能得到補貼,醫療成本也更低。就像Y2K 將印度和世界帶到了一個全新的外包水平上一樣,中國的入世將中國和世界帶到了一個全新的離岸經營水平上,更多的企業將生產離岸經營,然後將其融入全球供應鏈。
1977年,中國領導人鄧小平將中國帶到了改革開放的發展道路上,讓人們相信「勤勞致富是件光榮的事情」。當中國第一次打開它那塵封已久的大門時,工業化國家的公司認為這是擴大出口的絕好機會。這些製造商們夢想向這個人口大國出售10億套內衣,一些外國公司在中國還設立了經銷店。但是由於中國在入世前並不受世界貿易規則的約束,它可以通過各種形式的貿易和投資壁壘限制西方產品的進入。即使中國不是有意為之,各種文化差異也會造成同樣的效果。許多最早到中國的投資者都經歷了夢想破滅的過程,而且中國當時不健全的法制也無法為他們提供援助。


  
從20世紀80年代起,很多外國投資者,特別是一些華僑,考慮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我們不能向中國出售那麼多的產品,為什麼不利用中國廉價的勞動力在當地生產加工,然後進行出口呢?這正迎合了中國當時的需要,中國希望吸引外資和外國先進的生產技術,這不光是要生產10億套在中國銷售的內衣,還要向世界其他地方出售60億套利用中國勞動力生產的產品,這些產品的價格要遠遠低於歐洲、美國、甚至墨西哥的同類產品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