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國富論    P 303


作者:亞當史密斯
頁數:303 / 712
類別:經濟

 

作者:亞當史密斯 / 第1頁 / 共326頁

 大小:

 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國富論

 可是,人們對於貨幣稀少的抱怨是再普遍不過了。貨幣象葡萄酒一樣,只有那些既沒有購買它的資力,又沒有貸借信用的人,才一定會經常感到缺乏。而有資力又有信用的人,在需要貨幣或葡萄酒時很少會感到缺乏。然而抱怨貨幣稀少的人,未必都是無遠慮的浪子。有時,整個商業城市及其鄰近地方都會普遍感到貨幣稀少。營業過度是這一現象的普通原因。穩重的人要是不比照其資本訂定經營計劃,結果也會象沒有量入為出的浪費者一樣,既沒有購買貨幣的資力,又沒有借貸貨幣的信用。在計劃實現以前,他們的資財就已耗盡,接著他們的信用也完了。他們到處去向人借貸貨幣,但人家都說沒有貨幣出借。即使這種對貨幣稀少的普遍抱怨,也並不能經常證明國內流通的金銀已失常量,而僅能證明有許多人想望金銀但無力支付代價罷了。在貿易的利潤偶然較平常為大的時候,無論大小商人都容易犯營業過度的錯誤。他們輸出的貨幣並不總比平常多,但他們在國內國外都用賒賬的方式實進數量異常的貨物,運往遙遠的市場,希望在付款期前收回貨物的代價。如果付款期前不能收回代價,他們手上就沒有購買貨幣的資力,也沒有借貸貨幣的確實擔保品了。對貨幣稀少的普遍抱怨,不是起因於金銀的稀少,而是起因於那些求借者難以借貸,以及債權人害怕債款難以收回,不肯出借。
 如果力求認真地證明,財富不由貨幣或金銀構成,而由貨幣所購各物構成,並且只在購買貨物時貨幣才有價值,那就未免過於滑稽。無疑,貨幣總是國民資本的一部分;但我們已經說過,它通常只是一小部分,並總是最無利可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