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國富論
文明社會的重要商業,就是都市居民與農村居民通商。這種商業,有的是以原生產物與制造品直接交換,有的是以貨幣或紙幣作媒介交換。農村以生活資料及制造材料供給都市,都市則以一部分制造品供給農村居民。不再生產亦不能再生產生活資料的都市,其全部財富和全部生活資料都可說是得自農村。但我們不要根據這點,就說都市的利得即是農村的損失。他們有相互的利害關系。這里,分工的結果,象其他方面的分工一樣,對雙方從事各種職業的居民都有利益。農村居民,與其親自勞動來制造他們需要的制造品,無寧作這種交換,因為由這種交換,他們可用較小量的自身勞動生產物購得較大量的制造品。都市是農村剩餘產物的市場,農民用不了的東西,就拿到都市去交換他們需要的物品。都市的居民愈多,其居民的收入愈大,農村剩餘產物的市場愈廣闊。這種市場愈廣闊,對廣大人民愈有利。在離都市一哩生產的穀物,與在離都市二十哩生產的穀物,在市上的售價都一樣。但後者所得的售價,一般地說,不但要補償其生產費用和上市費用,而且要對農業家提供農業的普通利潤。所以,都市附近的農業家和耕作者,從穀物售價所得的,不僅是農業的普通利潤,而且包括自遠地運來出售的穀物的運費全部價值。此外,在他們購買的東西的買價上,他們還節省這些東西的遠途運費的全部價值。試一比較都市附近各農村和遠離都市各農村的耕作事業,你就知道都市商業是怎樣有利於農村。就連所有宣傳貿易差額的各種謬說,也沒有一種敢妄說城鄉通商對城市或對鄉村有損的。
按照事物的本性,生活資料必先於便利品和奢侈品,所以,生產前者的產業,亦必先於生產後者的產業。提供生活資料的農村的耕種和改良,必先於只提供奢侈品和便利品的都市的增加。鄉村居民須先維持自己,才只剩餘產物維持都市的居民。所以,要先增加農村產物的剩餘,才談得上增設都市。但因都市生活資料,不一定要仰給於附近的農村,甚至不一定要仰給於國內的農村,而可以從遠方運來,所以,這雖然不是一般原則的例外,卻使各時代各國家進步繁榮的過程,因而有所差異。
按照事物的本性,生活資料必先於便利品和奢侈品,所以,生產前者的產業,亦必先於生產後者的產業。提供生活資料的農村的耕種和改良,必先於只提供奢侈品和便利品的都市的增加。鄉村居民須先維持自己,才只剩餘產物維持都市的居民。所以,要先增加農村產物的剩餘,才談得上增設都市。但因都市生活資料,不一定要仰給於附近的農村,甚至不一定要仰給於國內的農村,而可以從遠方運來,所以,這雖然不是一般原則的例外,卻使各時代各國家進步繁榮的過程,因而有所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