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國富論    P 236


作者:亞當史密斯
頁數:236 / 712
類別:經濟

 

作者:亞當史密斯 / 第1頁 / 共326頁

 大小:

 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國富論

��,大都靠資本的運用。再者,我們有時看到,在制造業方面很有進展的大鄉村的居民,往往由於公侯貴族卜居其間,而變得懶惰和貧困。
 所以,無論在什麼地方,資本與收入的比例,似乎都支配勤勞與遊惰的比例。資本占優勢的地方,多勤勞;收入占優勢的地方,多遊惰。資本的增減,自然會增減真實勞動量,增減生產性勞動者的人數,因而,增減一國土地和勞動的年產物的交換價值,增減一國人民的真實財富與收入。
 資本增加,由於節儉;資本減少,由於奢侈與妄為。一個人節省了多少收入,就增加了多少資本。這個增多的資本,他可以親自投下來雇用更多的生產性勞動者,亦可以有利息地借給別人,使其能雇用更多的生產性勞動者。個人的資本,既然只能由節省每年收入或每年利得而增加,由個人構成的社會的資本,亦只能由這個方法增加。


  
 資本增加的直接原因,是節儉,不是勤勞。誠然,未有節儉以前,須先有勤勞,節儉所積蓄的物,都是由勤勞得來。但是若只有勤勞,無節儉,有所得而無所貯,資本決不能加大。節儉可增加維持生產性勞動者的基金,從而增加生產性勞動者的人數。他們的勞動,既然可以增加工作對象的價值,所以,節儉又有增加一國土地和勞動的年產物的交換價值的趨勢。節儉可推動更大的勞動量;更大的勞動量可增加年產物的價值。
 每年節省的象每年花費的一樣,經常被消費掉,而且,幾乎是同時被消費掉。但消費的人不同。富人每年花費的收入部分,大都由遊惰的客人和家用的婢仆消費掉,這些人消費完了就算了,不留下什麼作為報酬。至於因要圖利而直接轉為資本的每年節省下來的部分,也同樣並幾乎同時被人消費掉,但消費的人是勞動者、制造者、技工。他們會再生產他們每年消費掉的價值,並提供利潤。現在假定他的收入都是貨幣,如果他把它全部花掉,他用全部收入購得的食品、衣服和住所,就是分配給前一種人。如果節省的一部分,為圖利而直接轉作資本,親自投用,或借給別人投用,那末,他由這節省部分購得的食品、衣料和住所,就將分配給後一種人。消費是一樣的,但消費者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