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國富論
勞動者的雇主即靠利潤為生的人,構成第三個階級。推動社會大部分有用勞動活動的,正是為追求利潤而使用的資本。資本使用者的規劃和設計,支配指導著勞動者的一切最重要動作。但他們這一切規劃和設計,都是以利潤為目標。利潤率不象地祖和工資那樣,隨社會繁榮而上升,隨社會衰退而下降。反之,它在富國自然低,在貧國自然高,而在迅速趨於沒落的國家最高。因此,這一階級的利益與一般社會利益的關系,就和其他兩階級不同。在這一階級中,商人和制造業者通常是使用資本最大的兩階層。因為他們最富裕,所以最為社會所尊敬。他們終日從事規劃與設計,自比大部分鄉紳具有更敏銳的理解力。可是,因為他們通常為自己特殊事業的利益打算,而不為社會一股利益打算,所以,他們的判斷,即使在最為公平(不總是如此)的場合,也是取決於關於前者的考慮,而很少取決於關於後者的考慮。他們比鄉紳高明,與其說是由於他們更理解公眾利益,倒不如說是由於他們更理解自身的特殊利益。由於這種比較優越的理解,他們往往利用鄉紳的寬宏施行欺騙手段,使他老老實實地相信,他自身的利益不是公眾利益,唯有他們的利益才是公眾利益,並使他僅僅憑了這單純而誠篤的信念,舍棄自己的利益和公眾的利益,去遷就他們。其實,不論在哪一種商業或制造業上,商人的利益在若幹方面往往和公眾利益不同,有時甚或相反。擴張市場,縮小競爭,無疑是一般商人的利益。可是前者雖然往往對於公眾有利,後者卻總是和公眾利益相反。縮小競爭,只會使商人的利潤提高到自然的程度以上,而其餘市民卻為了他們的利益而承受不合理的負擔。因此,這一階級所建議的任何新商業法規,都應當十分小心地加以考察。非小心翼翼地、抱著懷疑態度作了長期的仔細檢查以後,決不應隨便采用。因為他們這般人的利益,從來不是和公眾利益完全一致。一般地說,他們的利益,在於欺騙公眾,甚至在於壓迫公眾。事實上,公眾亦常為他們所欺騙所壓迫。
第二部 論資財的性質及其蓄積和用途
序論
在無分工,少交換,自己所需要的一切物品都由自己供給的原始社會狀態下,要經營社會事業,無須預儲資財。人人都力圖依靠自己的勞動來滿足自身隨時發生的需要。餓了便到森林去打獵;衣服壞了,便剝獸類的皮革來穿;房屋破了,便就近伐取樹枝草皮,盡其所能,加以修茸。
第二部 論資財的性質及其蓄積和用途
序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