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國富論
美洲礦山發現以前,歐洲各造幣廠規定純金對純銀的價值比例,為一比十只至一比十二。即一盎斯純金被認為值十盎斯乃至十二盎斯的純銀。到前世紀中葉,其比例改變為一比十四乃至一比十五,即一盎斯純金被認為值十四盎斯乃至十五盎斯的純銀。這樣,金的名義價值增大了,換言之,金所能交換的銀量加多了。金銀兩金屬的真實價值,換言之,它們所能購得的勞動量,雖一同下落,但銀比金落得更低。美洲金礦銀礦的豐饒程度,比以前任何已發現礦山都大,但銀礦的豐饒程度,比金礦似乎更大。
每年由歐洲運往印度的銀量很大,使得英國一部分殖民地的銀價和金對比漸趨低落。加爾各答的造幣廠,與歐洲一樣,認為一盎斯純金值十五盎斯純銀。可是,這評價和金在孟加拉市場上的價值相比,似覺太高。中國金銀之比,依然為一對十,或一對十二,日本據說是一對八。
據麥根斯氏的計算,每年輸入歐洲的金銀數量之間的比例,將近一對二十二,即金輸入一盎斯,銀輸入二十二盎斯。可是,銀輸入歐洲後,又有一部分轉運東印度,結果,留在歐洲的金銀數量之間的比例,他以為,約與其價值比例相同,即一對十四或十五。他似乎以為,這兩金屬價值間的比例,必然與其數量間的比例一致。所以,在他想來,如果波有這麼多銀輸出,則它們價值的比例,當為一對二十二。
但兩種商品的普通價值比例,與其在市場上普通存量的比例,不必一致。一頭值十幾尼的牛的價格,約為一頭值三先令六便士的羊的價格六十倍。如果我們依此推想,通常市場上有牛一頭,即有羊六十頭,那是可笑的。只根據一般以金一盎斯可購銀十四乃至十五盎斯的事實,就推論通常市場上有金一盎斯,即有銀十四至十五盎斯,也是同樣荒唐可笑的。
每年由歐洲運往印度的銀量很大,使得英國一部分殖民地的銀價和金對比漸趨低落。加爾各答的造幣廠,與歐洲一樣,認為一盎斯純金值十五盎斯純銀。可是,這評價和金在孟加拉市場上的價值相比,似覺太高。中國金銀之比,依然為一對十,或一對十二,日本據說是一對八。
據麥根斯氏的計算,每年輸入歐洲的金銀數量之間的比例,將近一對二十二,即金輸入一盎斯,銀輸入二十二盎斯。可是,銀輸入歐洲後,又有一部分轉運東印度,結果,留在歐洲的金銀數量之間的比例,他以為,約與其價值比例相同,即一對十四或十五。他似乎以為,這兩金屬價值間的比例,必然與其數量間的比例一致。所以,在他想來,如果波有這麼多銀輸出,則它們價值的比例,當為一對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