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國富論    P 559


作者:亞當史密斯
頁數:559 / 712
類別:經濟

 

作者:亞當史密斯 / 第1頁 / 共326頁

 大小:

 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國富論

 現在歐洲各大學,一大部分原是為教育僧侶而設立的宗教區體,創辦者為羅馬教皇。在創建之初,學校中所有的教師和學生,都完全置於教皇直接保護之下,而擁有當時所謂僧侶特權。有了這特權,他們就只服從宗教法庭,而不受大學所在國民事法庭的約束。在這種學校里面所教的,當然要適合於其設立的目的,所以一大部分課程,如不是神學,就是單為學習神學而預備的學問。
 當基督教初由法律認為國教時,轉訛的拉丁語,簡直成了西歐全部的普通語。因此,教堂中舉行禮拜,教堂中誦讀的聖經譯文,全用這轉訛的拉丁語,也就是說,用教堂所在國的普通語。自顛覆羅馬帝國的野蠻民族侵入後,拉丁語逐漸在歐洲各地不大通行了。但是,最初導人宗教形式和儀節並使其合理化的環境,雖早經改變,而人民的虔敬,卻自然把這些既定的宗教形式和僅節保存下來。因此,拉丁語雖然在各地沒有多少人了解,教會舉行禮拜,卻依舊使用這種語言。於是,有如在古代埃及一樣,在歐洲,行使著兩種不同的語言,即僧侶的語言和人民的語言,神聖者的語言和凡俗人的語言,有學問者的語言和無學問者的語言。僧侶在執行祭務當中,既必須知道幾分這神聖的、有學問的語言,所以拉丁語自始就成了大學教育的一個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