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國富論
就鑄幣說,情況也是這樣。我相信,沒有誰會想象,在最近金幣改鑄以前,那十年間每年八十萬鎊以上的鑄造,有大部分,是每年用來增加國內一向流通著的貨幣。在鑄幣費用由政府支付的國家,就連鑄幣內含金銀,有充分的標准重量,其價值也決不能比等量未鑄金屬的價值大許多。為什麼呢,因為要以一定數量未鑄金銀交換等量金銀鑄幣,只需不怕麻煩到造幣廠去一下,最多等待幾個星期就行了。不過,任何國家流通鑄幣,大部分都有多少磨損,或由於其他原因而低於其標准。在英國,則在最近改鑄以前就更有這種情況,金幣低於標准重量的程度,常在百分之二以上,銀幣低於標准重量的程度,常在百分之八以上。但若四十四幾尼半(包含著十足的標准重量,即一磅金)所能購買的未鑄的金,不比一磅多什麼,那末沒有一磅重的四十四幾尼半,就不能購買一磅重的未鑄的金,而須加上若幹,以補不足。所以,金塊的市場流通價格,就不和其造幣廠價格一致,換言之,不是四十六鎊十四先令六便士,而大約為四十七鎊十四先令,有時又大約為四十八鎊了。但在鑄幣大部分都是這樣低於標准的時候,新從造幣廠出來的四十四幾尼半,不能在市場上購買比其他普通幾尼更多的商品,因為當它們流入商人金櫃中,與其他貨幣混在一起,就難於辨認,即能辨認,所費亦必多於所值。所以,象其他幾尼一樣,其所值亦不多於四十六鎊十四先令六便士。但是,如果傾入熔鍋,用不著有顯著的損失,即可產出標准金一磅,那在任何時候,也可換得金幣或銀幣四十七鎊十四先令乃至四十八鎊,而其效用,卻又無論就那一方面說,也與當初熔解的鑄幣相等。於是,熔化新鑄幣,就顯然有利可圖,而其熔化之速,又非政府所可預防。因此,造幣廠的活動,便有些象潘內洛普的織物了,白晝所織的,晚間又折開了。造幣廠的工作,與其說是逐日增加鑄幣,倒無寧說是補替逐日熔化的最好部分的鑄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