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抱朴子    P 73


作者:葛洪
頁數:73 / 99
類別:醫學

 

作者:葛洪 / 第1頁 / 共326頁

 大小:

 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抱朴子

昔儀狄既疏, 大禹以興. 糟丘酒池, 辛癸以亡. 豐侯得罪, 以戴尊銜懷. 景升荒壞, 以三雅之爵. 劉松爛腸, 以逃暑之飲. 郭珍發狂, 以無日不醉. 信陵之凶短, 襄子之亂政, 趙武之失眾, 子反之誅戮, 漢惠之伐命, 灌夫之滅族, 陳遵之遇害, 季布之疏斥, 子建之免退, 徐邈之禁言, 皆是物也. 世人好之樂之者甚多, 而戒之畏之者至少, 彼眾我寡, 良箴安施‧ 且願君節之而已.

曩既年荒谷貴, 人有醉者相殺, 牧伯因此輒有酒禁, 嚴令重申, 官司搜索, 收執榜徇者相辱, 制鞭而死者太半. 防之彌峻, 犯者至多. 至乃穴地而釀, 油囊懷酒. 民之好此, 可謂篤矣. 余以匹夫之賤, 托此空言之書, 未如之何矣.

又臨民者雖設其法, 而不能自斷斯物, 緩己急人, 雖令不從, 弗躬弗親, 庶民弗信. 以此而教, 教安得行;以此而禁, 禁安得止哉‧ 沽賣之家, 廢業則困, 遂修飾賂遺, 依憑權右, 所屬吏不敢問. 無力者獨止, 而有勢者擅市. 張爐專利, 乃更倍售, 從其酤買, 公行靡憚, 法輕利重, 安能免乎哉‧

或人難曰:“夫夏桀殷紂之亡, 信陵漢惠之殘, 聲色之過, 豈唯酒乎! 以其生患於古, 而斷之於今, 所謂以褒姒喪周, 而欲人君廢六宮, 以阿房之危秦, 而使王者結草庵也. 蓋聞昊天表酒旗之宿, 坤靈挺空桑之化, 燎祡員丘, 瘞薶圻澤,祼鬯儀彞, 寘降神祇, 酒為禮也.

千鍾百觚, 堯舜之飲也. 唯酒無量, 仲尼之能也. 姬旦酒餚不撤, 故能制禮作樂. 漢高婆娑巨醉, 故能斬蛇鞠旅. 於公引滿一斛, 而斷獄益明. 管輅傾仰三斗, 而清辯綺粲. 揚雲酒不離口, 而《太玄》乃就. 子圉醉無所識, 而霸功以舉. 一瓶之醪傾, 而三軍之眾悅. 解毒之觴行, 而盜馬之屬感. 消憂成禮, 策勛飲至, 降神合人, 非此莫以也. 內速諸父, 外將嘉賓, 如淮如澠, 《春秋》所貴. 由斯言之, 安可誡乎‧ ”



  
抱朴子答曰:“酒旗之宿, 則有之矣. 譬猶懸象著明, 莫大乎日月;水火之原, 於是在焉. 然節而宣之, 則以養生立功;用之失適, 則焚溺而死. 豈可恃懸象之在天, 而謂水火不殺人哉‧ 宜生之具, 莫先於食;食之過多, 實結症瘕. 況於酒醴之毒物乎!

夫使彼夏桀殷紂信陵漢惠荒流於亡國之淫聲, 沈溺於傾城之亂色, 皆由乎酒熏其性, 醉成其勢, 所以致極情之失, 忘修飾之術者也. 我論其本, 子識其末, 謂非酒禍, 禍其安出‧ 是獨知猛雨之沾衣, 而不知雲氣之所作;唯患飛埃之糝目, 而不覺飈風之所為也.


  

“千鍾百斛, 不經之言, 不然之事, 明者不信矣. 夫聖人之異自才智, 至於形骸非能兼人, 有七尺三丈之長, 萬倍之大也. 一日之飲, 安能至是‧ 仲尼則畏性之變, 不敢及亂. 周公則終日百拜, 餚乾酒澄. 上聖戰戰, 猶且若斯, 況乎庸人, 能無悔乎‧

漢高應天, 承運革命, 向雖不醉, 猶當斬蛇. 於公聰達, 明於聽斷, 小大以情, 不失枉直. 是以刑不濫加, 世無怨民. 但其健飲, 不即廢事. 若論大醉, 亦俱無知. 決疑之才, 何賴於酒‧ 未聞皋繇甫侯子產釋之, 醉乃折獄也.

管輅年少, 希當劇談, 故假酒勢以助膽氣. 若過其量, 亦必迷錯. 及其刺毫釐於爻卦, 索鬼神之變化, 占氣色以決盛衰, 聆鳴鳥以知方來, 候風雲而克吉凶, 觀碑柏而識禍福, 豈復須酒, 然後審之‧

揚雲通人, 才高思遠, 英瞻之富, 稟之自天, 豈藉外物, 以助著述‧ 及其數飲, 由於偶好;亦或有疾, 以宜藥勢耳. 子圉肆志, 蓋已素定. 雖復不醉, 亦於終果. 瓶醪悅眾, 寓言之喻. 誠能賞罰允當, 威恩得所, 長算縱橫, 應機無方, 則士思果毅, 人樂奮命. 其不然也, 雖流酒淵, 何補勝負‧ 繆公飲盜, 造次之權, 舍法長惡, 何足多稱哉! 豈如慎之邪‧

45章 外篇.疾謬

抱朴子曰:世故繼有, 禮教漸頽. 敬讓莫崇, 傲慢成俗. 儔類飲會, 或蹲或踞. 暑夏之月, 露首袒體. 盛務唯在摴草捕彈棋, 所論極於聲色之間, 舉足不離綺繻紈袴之側, 游步不去勢利酒客之門. 不聞清談講道之言, 專以醜辭嘲弄為先. 以如此者為高遠, 以不爾者為騃野.

於是馳逐之庸民, 偶俗之近人, 慕之者猶宵蟲之赴明燭, 學之者猶輕毛之應飈風. 嘲戲之談, 或上及祖考, 或下逮婦女. 往者務其必深焉, 報者恐其不重焉. 倡之者不慮見答之後患, 和之者恥於言輕之不塞. 周禾之芟, 溫麥之刈, 實由報恨, 不能已也. 利口者扶強而黨勢, 辯給者借鍒以刺瞂. 以不應者為拙劣, 以先止者為負敗. 如此, 交惡之辭, 焉能默哉!

其有才思者之為之也, 猶善於依因機會, 準擬體例, 引古喻今, 言微理舉, 雅而可笑, 中而不傷, 不棖人之所諱, 不犯人之所惜. 若夫拙者之為之也, 則枉曲直湊, 使人愕愕然, 妍之與媸, 其於宜絶, 豈唯無益而已哉!

乃有使酒之客, 及於難侵之性, 不能堪之, 拂衣拔棘, 而手足相及, 醜言相加於所尊, 歡心變而成讎, 絶交壞身, 構隙致禍, 以杯螺相擲者有矣, 以陰私相訐者有矣. 昔陳靈之被矢, 灌氏之泯族, 匪降自天, 口實為之. 樞機之發, 榮辱之主, 二緘之戒, 豈欺我哉!

激雷不能追既往之失辭, 班輪不能磨斯言之既玷. 雖不能三思而吐清談, 猶可息謔調以防禍萌也. 尊其辭令, 敬其威儀, 使言無口過, 體無倨容, 可法可觀, 可畏可愛, 蓋遠辱之良術, 全交之要道也.

且夫慢人者, 不愛其親者也;輕鬥者, 不重遺體者也. 皆陷不孝, 可不詳乎! 然而迷謬者無自見之明;觸情者諱逆耳之規. 疾美而無直亮之針艾, 群惑而無指南以自反. 諂媚小人, 歡笑以贊善;面從之徒, 拊節以稱功. 益使惑者不覺其非, 自謂有端晏之捷過人之辯, 而不悟斯乃招患之旌召害之符傳非之驛傾身之車也. 豈徒減其方策之令聞, 虧其沒世之德音而已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