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宋詞鑑賞
此詞通首以秋日為主,其情調全屬於寥落淒涼之感,于結尾之處突顯春日賽會之喧閙,為全篇寥落淒涼之反襯,餘波蕩漾,用筆悠閒,果真可以因春日之美盛忘懷秋日之淒涼者;然而細味詞意,則前所云「霧朝煙暮」句,已有無限節序推移之意,轉瞬即逝的春日喧閙與永恆的淒寂形成鮮明對照。
●齊天樂 吳文英
煙波桃葉西陵路,十年斷魂潮尾。
古柳重攀,輕鷗驟別,陳跡危亭獨倚。
涼颸乍起。
渺煙磧飛帆,暮山橫翠。
但有江花,共臨秋鏡照憔悴。
華堂燭暗送客,眼波回盼處,芳艷流水。
素骨凝冰,柔蔥蘸雪,猶憶分瓜深意。
清尊未洗。
夢不濕行雲,漫沾殘淚。
可惜秋宵,亂蛩疏雨裡。
吳文英詞作鑒賞
這是一首別後思念之情詞。上片寫白倚亭時的相思,下片寫夜間獨處時的懷念。撫今追昔,無限流連。
「煙波」二句,化用王獻之《桃葉歌》「桃葉復桃葉,渡江不用楫」,寫十年後重遊與情人分手的渡口,不勝傷感。「斷魂潮尾」,不僅說明了別後懷念之殷,相思之苦,也為下片寫十年前相見的情形埋下伏筆,使上下片遙相映帶,兩兩相形。
「古柳」三句,傷今感昔。在亭上聚首,攀柳話別,是當日情形。「驟」、「重」二字,寫出了當年別離的匆匆和今日故地重遊、獨倚危亭時的感慨。
「涼颸」以下五句,則寫倚亭時所見。先是遠眺:涼風天末、急送輕舟掠過水中沙洲,黃昏時遠山翠影依稀。「乍」指突然變化,「渺」指煙波浩渺,「煙磧」指朦朧的沙洲,「飛」指輕舟疾速遠逝。「橫」字見暮山突出之妙,令人想起李白《送友人》詩「青山橫北郭」一句中「橫」字的使用。
遠處山光水色,一片迷濛。再看近處,江面如鏡,映花照人。江水映出秋天的花影是憔悴的,人影也同樣憔悴。「但有」二句,憐花惜人,借花託人,更見相思憔悴之苦。
下片轉入回憶。「華堂」是化用《史記。滑稽列傳》淳于髡語:「堂上燭滅,主人留髡而送客。」堂上,即本詞中的華堂。
燭滅,即燭暗。乃追憶初見時的情景:送走別的客人,單獨留下自己。回頭顧盼,傳達出含蓄的柔情蜜意。「芳艷流水」則是對回盼的眼波更為傳神的描繪:「流水」,描寫出回盼時眼波的流動,「芳艷」則是回盼時留下的美的感受。
「芳」是從視覺引起嗅覺的能感,「艷」狀眼波的光采;隨眼波的傳情彷彿感到美人四溢的芳香。
「素骨」三句,寫玉腕纖指分瓜時的情景。「素骨凝冰」,從《莊子。逍遙游》「肌膚若冰雪」語意化出,亦即蘇軾《洞仙歌》所說「冰肌玉骨」,以狀手腕之潔白如玉:「柔蔥蘸雪」,即方干《採蓮》詩所說的「指剝春蔥」,用以描寫纖指的潔白,用字凝煉。
以下為秋宵的懷念。不洗清尊,是想留下殘酒消愁。「夢不濕行雲」二句化用宋玉《高唐賦》巫山神女「旦為朝雲,暮為行雨」的話,而語言清雅,多情而不輕佻,表現夢中與情人幽會,未及歡會即風流雲散,醒來殘淚滿沾衣衫的情景。結句寫秋宵雨聲和窗下蛩聲,伴人度過孤獨無眠之夜。
結句淒涼的景色與淒冷的心境融合而一,增強了懷人這一主題的感染力量。
這首詞脈絡細密,用意尤為綿密。「但有江花」二句、「清尊未洗」三句的煉句,「渺煙磧飛帆」三句、「素骨凝冰」二句的煉字,尤顯功力。「眼波回盼處」二句、「可惜秋宵」二句的寫情,既精煉,又空靈,于縝密中見疏放,在夢窗詞中為別調。
●過秦樓 吳文英
藻國淒迷,麴瀾澄映,怨入粉煙藍霧。
香籠麝水,膩漲紅波,一鏡萬妝爭妒。
湘女歸魂,珮環玉冷無聲,凝情誰訴。又江空月墮,凌波塵起,彩鴛愁舞。
還暗憶、鈿合蘭橈,絲牽瓊腕,見的更憐心苦。
玲瓏翠屋,輕薄冰銷,穩稱錦雲留住。
生怕哀蟬,暗驚秋被紅衰,啼珠零露,能去聲西風老盡,羞趁東風嫁與。
吳文英詞作鑒賞
芙蓉為荷花的別稱,這是一篇借詠荷花抒發詞人對如花女子的追憶之情。同時,着重表達她一生的哀怨。「藻」為水生植物。荷池中飄浮着青綠色的萍藻,充滿清冷的色調,景色迷茫。
「麴」為黃桑色,「麴瀾」即青黃色的水波。這是「藻國」,也是芙蓉生長的地方。「怨」字為全篇主旨。月夜裡池上的「粉煙藍霧」具有夢幻般的效果。
這奇幻的彩色煙霧,作者遐想為在「藻國」的仙子的積怨所致,所以是「怨入粉煙藍霧」。唐代杜牧《阿房宮賦》寫宮女們梳妝的情形:「綠雲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詞中的「香亂麝水,膩漲紅波」是想象怨女的美艷出眾。這裡隱含着芳魂月夜歸來,冤魂不散的意思,造成懸念。
「湘女歸魂」乃用唐代陳玄《離魂記》倩女離魂的故事。倩娘因其父張鎰遊宦住在湘中的衡陽,為愛情不遂而離魂追趕所戀者,私相結合。
古時婦女們行走時總是環珮丁冬的,湘女歸魂卻是「珮環玉冷無聲」,有形無聲,鬼氣陰森,兩句援用杜甫《詠懷古蹟》「環珮空歸月夜魂」,字面有變化。
「凝情誰訴」,是她一腔悲苦,無人可訴的痛苦情狀。「江空月墮」使淒迷的藻國更加暗淡清寂。由於怨情無可告訴,湘女遂趁月落之時起而愁舞。「凌波塵起」是融化曹植《洛神賦》的名句「凌波微步,羅襪生塵」。
●齊天樂 吳文英
煙波桃葉西陵路,十年斷魂潮尾。
古柳重攀,輕鷗驟別,陳跡危亭獨倚。
涼颸乍起。
但有江花,共臨秋鏡照憔悴。
華堂燭暗送客,眼波回盼處,芳艷流水。
素骨凝冰,柔蔥蘸雪,猶憶分瓜深意。
清尊未洗。
夢不濕行雲,漫沾殘淚。
可惜秋宵,亂蛩疏雨裡。
吳文英詞作鑒賞
這是一首別後思念之情詞。上片寫白倚亭時的相思,下片寫夜間獨處時的懷念。撫今追昔,無限流連。
「煙波」二句,化用王獻之《桃葉歌》「桃葉復桃葉,渡江不用楫」,寫十年後重遊與情人分手的渡口,不勝傷感。「斷魂潮尾」,不僅說明了別後懷念之殷,相思之苦,也為下片寫十年前相見的情形埋下伏筆,使上下片遙相映帶,兩兩相形。
「古柳」三句,傷今感昔。在亭上聚首,攀柳話別,是當日情形。「驟」、「重」二字,寫出了當年別離的匆匆和今日故地重遊、獨倚危亭時的感慨。
「涼颸」以下五句,則寫倚亭時所見。先是遠眺:涼風天末、急送輕舟掠過水中沙洲,黃昏時遠山翠影依稀。「乍」指突然變化,「渺」指煙波浩渺,「煙磧」指朦朧的沙洲,「飛」指輕舟疾速遠逝。「橫」字見暮山突出之妙,令人想起李白《送友人》詩「青山橫北郭」一句中「橫」字的使用。
遠處山光水色,一片迷濛。再看近處,江面如鏡,映花照人。江水映出秋天的花影是憔悴的,人影也同樣憔悴。「但有」二句,憐花惜人,借花託人,更見相思憔悴之苦。
下片轉入回憶。「華堂」是化用《史記。滑稽列傳》淳于髡語:「堂上燭滅,主人留髡而送客。」堂上,即本詞中的華堂。
燭滅,即燭暗。乃追憶初見時的情景:送走別的客人,單獨留下自己。回頭顧盼,傳達出含蓄的柔情蜜意。「芳艷流水」則是對回盼的眼波更為傳神的描繪:「流水」,描寫出回盼時眼波的流動,「芳艷」則是回盼時留下的美的感受。
「芳」是從視覺引起嗅覺的能感,「艷」狀眼波的光采;隨眼波的傳情彷彿感到美人四溢的芳香。
「素骨」三句,寫玉腕纖指分瓜時的情景。「素骨凝冰」,從《莊子。逍遙游》「肌膚若冰雪」語意化出,亦即蘇軾《洞仙歌》所說「冰肌玉骨」,以狀手腕之潔白如玉:「柔蔥蘸雪」,即方干《採蓮》詩所說的「指剝春蔥」,用以描寫纖指的潔白,用字凝煉。
以下為秋宵的懷念。不洗清尊,是想留下殘酒消愁。「夢不濕行雲」二句化用宋玉《高唐賦》巫山神女「旦為朝雲,暮為行雨」的話,而語言清雅,多情而不輕佻,表現夢中與情人幽會,未及歡會即風流雲散,醒來殘淚滿沾衣衫的情景。結句寫秋宵雨聲和窗下蛩聲,伴人度過孤獨無眠之夜。
結句淒涼的景色與淒冷的心境融合而一,增強了懷人這一主題的感染力量。
這首詞脈絡細密,用意尤為綿密。「但有江花」二句、「清尊未洗」三句的煉句,「渺煙磧飛帆」三句、「素骨凝冰」二句的煉字,尤顯功力。「眼波回盼處」二句、「可惜秋宵」二句的寫情,既精煉,又空靈,于縝密中見疏放,在夢窗詞中為別調。
●過秦樓 吳文英
藻國淒迷,麴瀾澄映,怨入粉煙藍霧。
香籠麝水,膩漲紅波,一鏡萬妝爭妒。
湘女歸魂,珮環玉冷無聲,凝情誰訴。又江空月墮,凌波塵起,彩鴛愁舞。
還暗憶、鈿合蘭橈,絲牽瓊腕,見的更憐心苦。
玲瓏翠屋,輕薄冰銷,穩稱錦雲留住。
生怕哀蟬,暗驚秋被紅衰,啼珠零露,能去聲西風老盡,羞趁東風嫁與。
吳文英詞作鑒賞
芙蓉為荷花的別稱,這是一篇借詠荷花抒發詞人對如花女子的追憶之情。同時,着重表達她一生的哀怨。「藻」為水生植物。荷池中飄浮着青綠色的萍藻,充滿清冷的色調,景色迷茫。
「麴」為黃桑色,「麴瀾」即青黃色的水波。這是「藻國」,也是芙蓉生長的地方。「怨」字為全篇主旨。月夜裡池上的「粉煙藍霧」具有夢幻般的效果。
這奇幻的彩色煙霧,作者遐想為在「藻國」的仙子的積怨所致,所以是「怨入粉煙藍霧」。唐代杜牧《阿房宮賦》寫宮女們梳妝的情形:「綠雲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詞中的「香亂麝水,膩漲紅波」是想象怨女的美艷出眾。這裡隱含着芳魂月夜歸來,冤魂不散的意思,造成懸念。
「湘女歸魂」乃用唐代陳玄《離魂記》倩女離魂的故事。倩娘因其父張鎰遊宦住在湘中的衡陽,為愛情不遂而離魂追趕所戀者,私相結合。
古時婦女們行走時總是環珮丁冬的,湘女歸魂卻是「珮環玉冷無聲」,有形無聲,鬼氣陰森,兩句援用杜甫《詠懷古蹟》「環珮空歸月夜魂」,字面有變化。
「凝情誰訴」,是她一腔悲苦,無人可訴的痛苦情狀。「江空月墮」使淒迷的藻國更加暗淡清寂。由於怨情無可告訴,湘女遂趁月落之時起而愁舞。「凌波塵起」是融化曹植《洛神賦》的名句「凌波微步,羅襪生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