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續資治通鑑 下    P 61


作者:畢沅
頁數:61 / 327
類別:中國古代史

 

續資治通鑑 下

作者:畢沅
第61,共327。
蒙古皇弟呼必賚,遣董文用招金故臣欒城李冶,且曰:「素聞仁卿學優才贍,潛德不燿,久欲一見,其勿它辭。」仁卿,冶之字也。冶至,皇弟問金南遷後居官者孰賢,冶對曰:「險夷一節,唯完顏仲德。」又問完顏哈達及布哈何如,對曰:「二人將略短少,任之不疑,此金所以亡也。」又問魏徵、曹彬何如,對曰:「征忠謀讜論,知無不言,以唐諍臣觀之,征為第一。彬伐江南,未嘗妄殺一人,擬之方叔、召虎可也,漢之韓、彭、衛、霍,在所不論。」又問今之臣有如魏徵者乎,對曰:「今世側媚成風,欲求魏徵之賢,實難其人。」又問今之人材賢否,對曰:「天下未嘗乏材,求則得之,舍則失之,理勢然耳。今儒生有如魏璫、王鶚、李獻卿、藍光庭、趙復、郝經、王博文等,皆有用之才,又皆賢王所嘗聘問者,舉而用之,何所不可,特恐用之不盡耳。然四海之廣,豈止此數子哉!王誠能旁求于外,將見集於明庭矣。」又問天下當何以治之,對曰:「夫治天下,難則難於登天,易則易於反掌。蓋有法度則治,控名責實則治,進君子、退小人則治。如是而治天下,豈不易於反掌乎?無法度則亂,有名無實則亂,進小人、退君子則亂。如是而治天下,豈不難於登天乎?且為治之道,不過立紀綱、立法度而已。紀綱者,上下相維持;法度者,賞罰示懲勸。今則大官小吏,下至編氓,皆自縱恣,以私害公,是無紀綱也。有功者未必得賞,有罪者未必被罰,甚則有功者或反受辱,有罪者或反獲寵,是無法度也。法度廢,紀綱壞,天下不變亂,已為幸矣。」又問昨地震何故,對曰:「天裂為陽不足,地震為陰有餘。夫地道,陰也,陰太盛則變常。今之地震,或奸邪在側,或女謁盛行,或讒慝交至,或刑罰失中,或征伐驟舉,五者必有一于此矣。夫天之愛君,如愛其子,故示此以警之。若能辨奸邪,去女謁,屏讒慝,慎刑罰,慎征討,上當天心,下協人意,則可轉咎為休矣。」皇弟深然之。

○理宗建道備德大功復興烈文仁武明聖安孝皇帝寶佑四年蒙古憲宗六年



  
春,正月,癸巳朔,詔曰:「朕宵旰在念,適時多艱,財計匱而生財之道未聞,民力窮而剝民之吏自若。舍法用例已非矣,有元無例而旁引以遂其干請之私,其何以窒幸門、塞蠹穴乎?望治雖勤,課功愈邈,毋怪也。咨爾二三大臣,各揚乃職,務循名而責實,勿假公而濟私,則予汝嘉。」

辛亥,詔:「京湖制置大使兼夔路策應使吳淵,遇軍戎急切,許用便宜。」

甲辰,帝諭輔臣:「試閣職止兩名,立為定格,非武舉前名,更不召試。」

丁未,謝方叔奪職,罷祠。辛酉,史嵩之除觀文殿大學士,依前永國公,致仕。

二月,丙寅,詔史嵩之復職。

戊辰,雨雹。

庚午,以久雨,詔臨安府發平糴倉米二萬石賑糶。

丙子,以襲封衍聖公孔洙添差通判吉州,不厘務。

庚辰,以久雨,詔:「監司、州郡決繫囚,毋得淹延,獄官毋得兼簽,以妨本職。」


  

再撥平糴倉米二萬石,損價接糶。出封樁庫楮幣二十萬,令殿、馬、步司給犒。其大理寺、三衙、臨安府屬縣諸酒軍所見監臓賞錢,悉蠲之。

癸未,詔舉廉吏。

詔核實,凡戰多者,死事者,速條上推賞。被兵之地,流離之民,應干科調,悉與停免。

三月,丁酉,詔與芮嗣榮王。

壬寅,詔:「蒲擇之權兵部侍郎、四川宣撫制置使、兼知重慶府。」

庚戌,帝諭輔臣曰:「蜀中更求東南一二人,以為二矛重弓之備。」董槐言:「近遣李遇龍為都統,輿論謂然。更當採訪,以備擢用。」

丙辰,御製《字民訓》,引見改官人,令合門宣示,仍批于印歷之首。

是春,蒙古主會諸王百官于裕孟克圖之地,設寡六十餘日,賜金帛有差,定擬諸王歲賜錢谷。

蒙古皇弟呼必賚遣人詣行在所,請續簽內郡漢軍;從之。

夏,四月,丁卯,帝諭輔臣:「累年北騎涉渡淮,可于沿邊措置防遏。」戊辰,董槐言敵有謀攻棗陽軍者,近吳淵已焚其所立寨舍,帝曰:「可早取光化,如蜀之隘口、淮之舊海,皆當諭閫臣及時圖之。若根蒂已固,可無後患。」

癸未,詔:「賈似道為參知政事。吳淵進官三等,並職任依舊。程元鳳為參知政事,蔡抗同知樞密院事。」

帝年浸高,操柄獨斷,視群臣無當意者,漸喜狎佞人,擢丁大全為侍御史,竊弄威權,帝弗覺悟。大全嘗遣客私于董槐,槐曰:「臣聞人臣無私交,吾惟事上,不敢私結納,幸為謝丁君!」大全大慚。

五月,甲午,孔子五十世孫元龍授初品官。

甲辰,帝諭輔臣曰:「秋防不遠,宜事事為之備。」董槐曰:「羅鬼國報,思、播州謂北兵留大理,招養蠻人為向道,此甚可憂。」帝曰:「彼不能支,駸駸及我矣。」

徐清叟、王埜並奪職罷祠,仍篪執政恩數。

乙巳,董槐言:「瀘、漵之上,鹽井設險以待敵兵,此事不可吝費。」程元鳳曰:「宜令播州以兵助羅鬼,制司以兵助播州。」詔以銀萬兩使思、播約羅鬼為援。

丁大全慮董槐不相容,日夜刻求槐短。槐入對,極言大全邪佞不可近,帝曰:「大全未嘗短卿,卿勿疑。」槐曰:「臣與大全何怨!顧陛下拔臣至此,臣知大全奸邪而噤不言,是負陛下也。且陛下謂大全忠而臣以為奸,不可與俱事陛下矣。」上書乞骸骨,不報。

甲寅,賜進士文天祥等五百六十九人及第、出身。考官王應麟得天祥卷,奏曰:「是卷古誼若龜鑒,忠肝如鐵石,臣敢為得人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