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北史
寬弟漢,字仲霄。操尚弘雅,聰敏好學,嘗見人作百字詩,一覽便誦。魏孝武初,解褐員外散騎侍郎。大統五年,除大丞相府士曹行參軍,轉墨曹。漢善尺牘,尤便簿領,理識明贍,斷割如流。相府為之語曰「日下粲爛有裴漢。」武成中,為司車路下大夫,與工部郭彥、太府高賓等參議格令。每較量時事,必有條理。天和五年,加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
漢少有宿疾,恆帶虛羸,劇職煩官,非其好也。時晉公護擅權,搢紳等多諂附之以圖仕進。漢直道自守,故八年不徙職。性不飲酒,而雅好賓游。每良辰美景,必招引時彥,宴賞留連,間以篇什,當時人物,以此重之。自寬沒後,遂斷絶游從,不聽琴瑟;歲時伏臘,哀慟而已。撫養兄弟子,情甚篤至。借人異書,必躬自錄本,至于疾診彌年,亦未嘗釋卷。卒,贈晉州刺史。
子鏡人,少聰敏,涉獵經史。為大將軍、譚公會記室參軍,累遷春官府都上士。仕隋,位兵曹郎。漢弟尼,字景尼,性弘雅,有器局,位禦正下大夫。卒,贈隨州刺史。子之隱,趙王招府記室參軍。之隱弟師人,好學有識度,見稱于時。起家秦王贄府記室參軍,仍兼侍讀。
寬族弟鴻,少恭謹,有幹略。歷官內外。周天和初,拜郢州刺史,轉襄州總管府長史,賜爵高邑縣侯。從衛公直南征,軍敗遂沒,尋卒於陳。朝廷哀之,贈豐、資、遂三州刺史。
裴俠,字嵩和,河東解人也。祖思齊,舉秀才,拜議郎。父欣,西河郡守,贈晉州刺史。俠年七歲,猶不能言。後於洛城見群烏蔽天從西來,舉手指之而言。遂志識聰慧,有異常童。年十三,遭父憂,哀毀有若成人。將擇葬地而行,空中有人曰:「童子何悲,葬于桑東,封公侯。」俠懼,以告其母。母曰:「神也,吾聞鬼神福善,爾家未嘗有惡,當以吉祥告汝耳。」時俠宅側有大桑林,因葬焉。州闢主簿,舉秀才。
魏正光中,解巾奉朝請,稍遷義陽郡守。元顥入洛,使執其使人,焚其赦書。孝莊嘉之,授東郡太守,帶防城別將。及孝武與齊神武有隙,徵兵,俠率所部赴洛陽。武衛將軍王思政謂曰:「當今權臣擅命,王室日卑,若何?」俠曰:「宇文泰為三軍所推,居百二之地,所謂己操戈矛,寧肯授人以柄,雖欲撫之,恐是『據于蒺藜』也」。思政曰:「奈何?」俠曰:「圖歡有立至之憂,西巡有將來之慮。且至關右,日慎一日,徐思其宜耳。」思政然之,乃進俠于帝,授左中郎將。及帝西遷,俠將行而妻子猶在東郡。滎陽鄭偉謂俠曰:「天下方亂,未知烏之所集,何如東就妻子,徐擇木焉。」俠曰:「既食人祿,寧以妻子易圖也?」遂從入關。賜爵清河縣伯,除丞相府士曹參軍。
大統三年,領鄉兵從戰沙苑,先鋒陷陣。俠本名協,至是周文帝嘉其勇決,乃曰:「仁者必勇。」因命名俠焉。以功進爵為侯。王思政鎮玉壁,以俠為長史。齊神武以書招思政,思政令俠草報書甚壯烈。周文善之曰:「雖魯仲連無以加也。」除河北郡守。
俠躬履儉素,愛人如子,所食唯菽麥鹽菜而已,吏人莫不懷之。此郡舊制,有漁獵夫三十人以供郡守。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為也。」乃悉罷之。又有丁三十人,供郡守役,俠亦不以入私,並收庸為市官馬。歲時既積,馬遂成群。去職之日,一無所取。人歌曰:「肥鮮不食,丁庸不取;裴公貞惠,為世規矩。」俠嘗與諸牧守俱謁周文,周文命俠別立,謂諸牧守曰:「裴俠清慎奉公,為天下之最。」令眾中有如俠者,可與之俱立。眾皆默然,無敢應者。周文乃厚賜俠,朝野服焉,號為「獨立使君」。
又撰九世伯祖《貞侯潛傳》,述裴氏清公,欲使後生奉而行之。宗室中知名者,咸付一通。從弟伯鳳、世彥時併為丞相府佐,笑曰:「人生仕進,須身名並裕,清苦若此,竟欲何為?」俠曰:「夫清者蒞職之本,儉者持身之基。況我大宗,世濟其美,故能存見稱于朝廷,沒流芳于典策。今吾幸以凡庸,濫蒙殊遇,固其窮困,非慕名也。志在自修,懼辱先也,翻被嗤笑,知復何言!」伯鳳等慚而退。
再遷郢州刺史,加儀同三司。梁竟陵守孫皓、酇城守張建並以郡來附。俠見之,密謂人曰:「皓目動言肆,輕於去就者也;建神情審定,當無異心。」乃馳啟其狀。周文曰:「裴俠有鑒,深得之矣。」遣大都督苻貴鎮竟陵,而酇城竟不遣監統。及柳仲禮軍至,皓還以郢叛,卒如俠言。尋轉大將軍、拓州刺史,徵拜雍州別駕。
周孝閔帝踐作,除司邑下大夫,加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進爵為公。遷戶部中大夫。時有奸吏主守倉儲,積年隱沒至千萬者。及俠在官,勵精發擿,數旬之內,姦盜略盡。轉工部中大夫。有大司空掌錢物典李貴乃于府中悲泣,或問其故,對曰:「所掌官物,多有費用,裴公清嚴有名,懼遭罪責,所以泣耳。」俠聞之,許其自首。貴自言隱費錢五百萬。
俠嘗遇疾沈頓,士友憂之。忽聞五鼓,便即驚起,顧左右曰:「可向府耶。」所苦因此而瘳。晉公護聞之曰:「裴俠危篤若此而不廢憂公,因聞鼓聲,疾病遂愈,此豈非天祐其勤恪也?」又司空許國公宇文貴、小司空北海公申征並來侯俠疾。所居第屋,不免霜露。貴等還,言之於帝。帝矜其貧苦,乃為起宅,並賜良田十頃,奴隷耕耒糧粟莫不備足。搢紳咸以為榮。卒於位,贈太子少師、蒲州刺史,謚曰貞。河北郡前功曹張回及吏人等感俠遺愛,乃作頌紀其清德焉。
子祥,性忠謹,有理劇才。少為城都令,清不及俠,斷決過之。後除長安令,為權貴所憚。遷司倉下大夫。俠之終也,以毀卒。祥弟肅。
肅字神封,貞亮有才藝。少與安定梁毗同志友善。天和中,舉秀才。累遷禦正下大夫,以行軍長史從韋孝寬征淮南。屬隋文帝為丞相,肅聞而嘆曰:「武帝以雄才定六合,墳土未乾而一朝遷革,豈天道歟!」文帝聞之,甚不悅,由是廢于家。開皇五年,授膳部侍郎。歷朔州總管長史、貝州長史,俱有能名。
仁壽中,肅見皇太子勇、蜀王秀、左仆射高熲俱廢黜,遣使上書,言:「高熲天挺良才,元勛佐命,願錄其大功,忘其小過。二庶人得罪已久,寧無革心,願各封小國,觀其所為。若得遷善,漸更增益;如或不悛,貶削非晚。」書奏,上謂楊素曰:「肅憂我家事如此,亦至誠也。」於是征肅入朝。皇太子聞之,謂左庶子張衡曰:「使勇自新,欲何為也?」衡曰:「觀肅意欲令如吳太伯、漢東海王耳。」太子甚不悅。肅至京,見上于含章殿。上謂曰:「貴為天子,富有四海,後宮寵幸,不過數人,自勇以下,並皆同母,非為愛憎,輕事廢立。」因言勇不可復收之意。既已,罷遣之。未幾,上崩。煬帝嗣位,不得調者久之,肅亦杜門不出。後執政者以嶺表遐遠,希旨授肅永平郡丞,甚得夷人心。歲余卒,夷獠思之,為立廟于鄣江之浦。有子尚賢。
裴文舉,字道裕,河東聞喜人也。祖秀業,魏天水郡守,贈平州刺史。父邃,性方嚴,為州裡所推挹。大統三年,東魏來寇,邃乃糾合鄉人,分據險要以自固。及李弼略地東境,邃為之鄉導,多所降下。周文帝嘉之,特賞衣物,封澄城縣子。卒於正平郡守,贈儀同三司、定州刺史。
漢少有宿疾,恆帶虛羸,劇職煩官,非其好也。時晉公護擅權,搢紳等多諂附之以圖仕進。漢直道自守,故八年不徙職。性不飲酒,而雅好賓游。每良辰美景,必招引時彥,宴賞留連,間以篇什,當時人物,以此重之。自寬沒後,遂斷絶游從,不聽琴瑟;歲時伏臘,哀慟而已。撫養兄弟子,情甚篤至。借人異書,必躬自錄本,至于疾診彌年,亦未嘗釋卷。卒,贈晉州刺史。
子鏡人,少聰敏,涉獵經史。為大將軍、譚公會記室參軍,累遷春官府都上士。仕隋,位兵曹郎。漢弟尼,字景尼,性弘雅,有器局,位禦正下大夫。卒,贈隨州刺史。子之隱,趙王招府記室參軍。之隱弟師人,好學有識度,見稱于時。起家秦王贄府記室參軍,仍兼侍讀。
寬族弟鴻,少恭謹,有幹略。歷官內外。周天和初,拜郢州刺史,轉襄州總管府長史,賜爵高邑縣侯。從衛公直南征,軍敗遂沒,尋卒於陳。朝廷哀之,贈豐、資、遂三州刺史。
裴俠,字嵩和,河東解人也。祖思齊,舉秀才,拜議郎。父欣,西河郡守,贈晉州刺史。俠年七歲,猶不能言。後於洛城見群烏蔽天從西來,舉手指之而言。遂志識聰慧,有異常童。年十三,遭父憂,哀毀有若成人。將擇葬地而行,空中有人曰:「童子何悲,葬于桑東,封公侯。」俠懼,以告其母。母曰:「神也,吾聞鬼神福善,爾家未嘗有惡,當以吉祥告汝耳。」時俠宅側有大桑林,因葬焉。州闢主簿,舉秀才。
魏正光中,解巾奉朝請,稍遷義陽郡守。元顥入洛,使執其使人,焚其赦書。孝莊嘉之,授東郡太守,帶防城別將。及孝武與齊神武有隙,徵兵,俠率所部赴洛陽。武衛將軍王思政謂曰:「當今權臣擅命,王室日卑,若何?」俠曰:「宇文泰為三軍所推,居百二之地,所謂己操戈矛,寧肯授人以柄,雖欲撫之,恐是『據于蒺藜』也」。思政曰:「奈何?」俠曰:「圖歡有立至之憂,西巡有將來之慮。且至關右,日慎一日,徐思其宜耳。」思政然之,乃進俠于帝,授左中郎將。及帝西遷,俠將行而妻子猶在東郡。滎陽鄭偉謂俠曰:「天下方亂,未知烏之所集,何如東就妻子,徐擇木焉。」俠曰:「既食人祿,寧以妻子易圖也?」遂從入關。賜爵清河縣伯,除丞相府士曹參軍。
大統三年,領鄉兵從戰沙苑,先鋒陷陣。俠本名協,至是周文帝嘉其勇決,乃曰:「仁者必勇。」因命名俠焉。以功進爵為侯。王思政鎮玉壁,以俠為長史。齊神武以書招思政,思政令俠草報書甚壯烈。周文善之曰:「雖魯仲連無以加也。」除河北郡守。
又撰九世伯祖《貞侯潛傳》,述裴氏清公,欲使後生奉而行之。宗室中知名者,咸付一通。從弟伯鳳、世彥時併為丞相府佐,笑曰:「人生仕進,須身名並裕,清苦若此,竟欲何為?」俠曰:「夫清者蒞職之本,儉者持身之基。況我大宗,世濟其美,故能存見稱于朝廷,沒流芳于典策。今吾幸以凡庸,濫蒙殊遇,固其窮困,非慕名也。志在自修,懼辱先也,翻被嗤笑,知復何言!」伯鳳等慚而退。
再遷郢州刺史,加儀同三司。梁竟陵守孫皓、酇城守張建並以郡來附。俠見之,密謂人曰:「皓目動言肆,輕於去就者也;建神情審定,當無異心。」乃馳啟其狀。周文曰:「裴俠有鑒,深得之矣。」遣大都督苻貴鎮竟陵,而酇城竟不遣監統。及柳仲禮軍至,皓還以郢叛,卒如俠言。尋轉大將軍、拓州刺史,徵拜雍州別駕。
俠嘗遇疾沈頓,士友憂之。忽聞五鼓,便即驚起,顧左右曰:「可向府耶。」所苦因此而瘳。晉公護聞之曰:「裴俠危篤若此而不廢憂公,因聞鼓聲,疾病遂愈,此豈非天祐其勤恪也?」又司空許國公宇文貴、小司空北海公申征並來侯俠疾。所居第屋,不免霜露。貴等還,言之於帝。帝矜其貧苦,乃為起宅,並賜良田十頃,奴隷耕耒糧粟莫不備足。搢紳咸以為榮。卒於位,贈太子少師、蒲州刺史,謚曰貞。河北郡前功曹張回及吏人等感俠遺愛,乃作頌紀其清德焉。
子祥,性忠謹,有理劇才。少為城都令,清不及俠,斷決過之。後除長安令,為權貴所憚。遷司倉下大夫。俠之終也,以毀卒。祥弟肅。
肅字神封,貞亮有才藝。少與安定梁毗同志友善。天和中,舉秀才。累遷禦正下大夫,以行軍長史從韋孝寬征淮南。屬隋文帝為丞相,肅聞而嘆曰:「武帝以雄才定六合,墳土未乾而一朝遷革,豈天道歟!」文帝聞之,甚不悅,由是廢于家。開皇五年,授膳部侍郎。歷朔州總管長史、貝州長史,俱有能名。
仁壽中,肅見皇太子勇、蜀王秀、左仆射高熲俱廢黜,遣使上書,言:「高熲天挺良才,元勛佐命,願錄其大功,忘其小過。二庶人得罪已久,寧無革心,願各封小國,觀其所為。若得遷善,漸更增益;如或不悛,貶削非晚。」書奏,上謂楊素曰:「肅憂我家事如此,亦至誠也。」於是征肅入朝。皇太子聞之,謂左庶子張衡曰:「使勇自新,欲何為也?」衡曰:「觀肅意欲令如吳太伯、漢東海王耳。」太子甚不悅。肅至京,見上于含章殿。上謂曰:「貴為天子,富有四海,後宮寵幸,不過數人,自勇以下,並皆同母,非為愛憎,輕事廢立。」因言勇不可復收之意。既已,罷遣之。未幾,上崩。煬帝嗣位,不得調者久之,肅亦杜門不出。後執政者以嶺表遐遠,希旨授肅永平郡丞,甚得夷人心。歲余卒,夷獠思之,為立廟于鄣江之浦。有子尚賢。
裴文舉,字道裕,河東聞喜人也。祖秀業,魏天水郡守,贈平州刺史。父邃,性方嚴,為州裡所推挹。大統三年,東魏來寇,邃乃糾合鄉人,分據險要以自固。及李弼略地東境,邃為之鄉導,多所降下。周文帝嘉之,特賞衣物,封澄城縣子。卒於正平郡守,贈儀同三司、定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