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續資治通鑑 上
始,錢惟演留守西京,修及尹洙為官屬,皆有時名,惟演待之甚厚。修等游飲無節,惟演去,曙繼至,數加戒敕,常厲色謂修等曰:「諸君知寇萊公晚年之禍乎?正以縱酒過度耳。」眾客皆唯唯,修獨起對曰「寇公之禍,以老不知止耳。」曙默然,終不怒,更薦修及洙,置之館閣,議者賢之。
秋,七月,戊子朔,遼主始親政,授趙安仁左承宣、監門衛大將軍,充契丹漢人渤海內侍都知兼都提點。以耶律瑪陸為崇德宮使。瑪陸為人,畏慎容物,或有面相陵折者,恬然若弗聞,不臧否人物,故益為遼主所親狎。
遼主嘗與護衛耶律仁先論政事,亟嘆其才。仁先以為不世之遇,言無所隱。遼主善之,授為宿直將軍。
以太常博士、監察御史裡行衛人高若訥為主客員外郎、殿中侍御史裡行。
初,命同判司天監楊惟德等以周天星宿度分及占測之術,纂而為書,成三十卷,至是上之,惟德等皆遷官。
以翰林侍讀學士范諷為給事中、龍圖閣學士,知兗州。諷性倜儻,不拘細行。雅善李迪。常與張士遜議論不合,為中丞,力擠士遜。授呂夷簡入相,又合謀廢郭後,欲夷簡引己置二府,然夷簡憚諷,終不敢薦也。諷建議,朝廷當差擇能臣,留以代大臣之不稱職者,夷簡聞而惡之。權三司使公半歲,以疾免;既久不得意,憤激求出。將行,復謂帝曰:「陛下朝無忠臣,一旦紀綱大壞,然後召臣,何益!」夷簡愈惡之,故尋被譴黜。
壬辰,遼主如秋山。召東京留守蕭樸為南院樞密使,徙封楚王。
己亥,詔:「諸路監司按所部官吏不法者,須密切體訪,毋得出榜召人告首。」
乙巳,隨州言崇信軍節度使錢惟演卒,特贈侍中,官護葬事。惟演始以父歸國,故亟顯,然自以才能進。嘗曰:「韓林學士備顧問,司曲誥,于書一有所不觀,何以稱職!」官兼將相,階勛品皆第一,而終不歷中書,故常謂人曰:「吾平生不足者,惟不得于黃紙尾押字耳。」
常平倉舊領于司農寺,壬子,始詔諸路轉運使與州長吏舉所部官專主常平錢粟。既而淮南轉運副使吳遵路言:「本路丁口百五十萬,而常平錢粟才四十餘萬,歲饑不足以救恤。願自經制,增為二百萬,它毋得移用。」許之。
樞密直學士杜衍亦嘗建議曰:「豪姓蓄賈,乘時賤收,水旱則稽伏而不出,須其翔踴以牟厚利,而農民貴糴。九谷散于穰歲,百姓困于凶年,蓋緣常平倉制度不立,有名而無實。謂宜量州縣遠近,戶口眾寡,時其饑熟,取賤出貴,嚴以賞罰,課責官吏,出納無壅,增損有宜。公糴未充,則禁爭糴以規利者;糴畢而儲之,則察其以供軍為名而假借者。夫香象珠璣,久藏府庫,非衣食之急。若州郡闕無錢,願斥賣以賜之,補助其乏。」
先是慶州柔遠蕃部巡檢嵬逋,領兵入夏州界,攻破後橋新修諸堡。是月,趙元昊率萬餘眾來寇,稱報仇。緣邊都巡檢楊遵、柔遠塞監押盧訓,以騎七百戰于龍馬嶺,敗績。環慶路都監齊宗矩、走馬承受趙德宣、寧州都監王文援之,次節義烽。通事蕃官言蕃部多伏兵,不可過壕,宗矩不聽。伏兵發,宗矩被執。久之,以宗矩還。
八月,庚申,徙知定州、龍神衛西廂都指揮使劉平為環慶路副都部署。
帝初擢平主四廂,謂左右曰:「平,所謂詩書之將也。」平在定州,嘗建言:「臣前在陝西,見元昊車服僭竊,勢且叛矣,宜嚴備之。」不聽。及是,戒平曰:「知卿有將略,故委以邊寄,卿其勉之!」加賜錢百萬。
資政殿學士、戶部侍郎薛奎卒,贈兵部尚書,謚簡肅。奎在政府,謀議無所迎避,或時不如志,歸,輒嘆吒不食,曰:「吾仰慚古人,俯愧後世耳!」尤善知人,范仲淹、龐籍、明鎬,自為吏部選人,皆以公輔許之;歐陽修、王拱辰,皆其女婿也。
壬戌,有星孛于張、翼。
登亥,樞密使、吏部侍郎、檢校太傅、同平章事王曙卒,贈太保、中書令,謚文康。曙方嚴簡重,有大臣體。常言人臣患不節儉,及貴顯,深自抑損。子益恭,以廕為衛尉寺丞,淡于榮利,數解官。曙始參知政事,治第西京,既成,益恭作書陳止足之義,勸曙謝事退居,曙不果去。益恭終父喪,遂以司門員外郎致仕。
甲子,宰臣呂夷簡等上表請立皇后。
參知政事宋綬,以帝富於春秋,天下無事,慮燕樂有漸,乃上言:「馭下之道有三:臨事尚乎守,當機貴乎斷,兆謀先乎密。能守則奸莫由移,能斷則邪莫由惑,能密則事莫由變。斯安危之所繫,願陛下念之。至若朝務清夷,深居閒燕,聲味以調六氣,節宣以順四時,愛養王躬,使不至傷過,乃保和平,無疆之福也。」
戊辰,帝不豫。
庚午,以王曾為吏部尚書、同平章事、樞密使。
時南京留守推官奉符石介貽贈書曰:「主上即位十有三年,不好游畋,不近聲色,恭儉之德,聞于天下。乃正月以來,聞既廢郭皇后,寵幸尚美人,宮庭傳言漸有失德。自七、八月來,所聞又甚,倡優婦人,朋淫宮內,飲樂無時,聖體因常有不豫,斯不得不為慮也。今變異屢見,人心憂危,白氣切霄,凶災薦歲,此天地神靈所以示戒警也。相公昔作元台,今冠樞府,社稷安危,皆系于相公。當此之時,宜即以此為諫;諫止則已,諫不止則相公宜辭樞衡之任,庶幾有以開悟聰聽,感動上心。若執管仲不害霸之言,以嗜欲閒事,不欲極爭,則遂啟成亂階,恐無及矣。」
辛未,以星變,大赦,避正殿,減常膳,出內藏庫錢優賞在京將士。詔輔臣于延和殿合奏事,其諸司事,權令輔臣處分。
秋,七月,戊子朔,遼主始親政,授趙安仁左承宣、監門衛大將軍,充契丹漢人渤海內侍都知兼都提點。以耶律瑪陸為崇德宮使。瑪陸為人,畏慎容物,或有面相陵折者,恬然若弗聞,不臧否人物,故益為遼主所親狎。
遼主嘗與護衛耶律仁先論政事,亟嘆其才。仁先以為不世之遇,言無所隱。遼主善之,授為宿直將軍。
以太常博士、監察御史裡行衛人高若訥為主客員外郎、殿中侍御史裡行。
初,命同判司天監楊惟德等以周天星宿度分及占測之術,纂而為書,成三十卷,至是上之,惟德等皆遷官。
壬辰,遼主如秋山。召東京留守蕭樸為南院樞密使,徙封楚王。
己亥,詔:「諸路監司按所部官吏不法者,須密切體訪,毋得出榜召人告首。」
乙巳,隨州言崇信軍節度使錢惟演卒,特贈侍中,官護葬事。惟演始以父歸國,故亟顯,然自以才能進。嘗曰:「韓林學士備顧問,司曲誥,于書一有所不觀,何以稱職!」官兼將相,階勛品皆第一,而終不歷中書,故常謂人曰:「吾平生不足者,惟不得于黃紙尾押字耳。」
常平倉舊領于司農寺,壬子,始詔諸路轉運使與州長吏舉所部官專主常平錢粟。既而淮南轉運副使吳遵路言:「本路丁口百五十萬,而常平錢粟才四十餘萬,歲饑不足以救恤。願自經制,增為二百萬,它毋得移用。」許之。
樞密直學士杜衍亦嘗建議曰:「豪姓蓄賈,乘時賤收,水旱則稽伏而不出,須其翔踴以牟厚利,而農民貴糴。九谷散于穰歲,百姓困于凶年,蓋緣常平倉制度不立,有名而無實。謂宜量州縣遠近,戶口眾寡,時其饑熟,取賤出貴,嚴以賞罰,課責官吏,出納無壅,增損有宜。公糴未充,則禁爭糴以規利者;糴畢而儲之,則察其以供軍為名而假借者。夫香象珠璣,久藏府庫,非衣食之急。若州郡闕無錢,願斥賣以賜之,補助其乏。」
先是慶州柔遠蕃部巡檢嵬逋,領兵入夏州界,攻破後橋新修諸堡。是月,趙元昊率萬餘眾來寇,稱報仇。緣邊都巡檢楊遵、柔遠塞監押盧訓,以騎七百戰于龍馬嶺,敗績。環慶路都監齊宗矩、走馬承受趙德宣、寧州都監王文援之,次節義烽。通事蕃官言蕃部多伏兵,不可過壕,宗矩不聽。伏兵發,宗矩被執。久之,以宗矩還。
八月,庚申,徙知定州、龍神衛西廂都指揮使劉平為環慶路副都部署。
帝初擢平主四廂,謂左右曰:「平,所謂詩書之將也。」平在定州,嘗建言:「臣前在陝西,見元昊車服僭竊,勢且叛矣,宜嚴備之。」不聽。及是,戒平曰:「知卿有將略,故委以邊寄,卿其勉之!」加賜錢百萬。
資政殿學士、戶部侍郎薛奎卒,贈兵部尚書,謚簡肅。奎在政府,謀議無所迎避,或時不如志,歸,輒嘆吒不食,曰:「吾仰慚古人,俯愧後世耳!」尤善知人,范仲淹、龐籍、明鎬,自為吏部選人,皆以公輔許之;歐陽修、王拱辰,皆其女婿也。
壬戌,有星孛于張、翼。
登亥,樞密使、吏部侍郎、檢校太傅、同平章事王曙卒,贈太保、中書令,謚文康。曙方嚴簡重,有大臣體。常言人臣患不節儉,及貴顯,深自抑損。子益恭,以廕為衛尉寺丞,淡于榮利,數解官。曙始參知政事,治第西京,既成,益恭作書陳止足之義,勸曙謝事退居,曙不果去。益恭終父喪,遂以司門員外郎致仕。
甲子,宰臣呂夷簡等上表請立皇后。
參知政事宋綬,以帝富於春秋,天下無事,慮燕樂有漸,乃上言:「馭下之道有三:臨事尚乎守,當機貴乎斷,兆謀先乎密。能守則奸莫由移,能斷則邪莫由惑,能密則事莫由變。斯安危之所繫,願陛下念之。至若朝務清夷,深居閒燕,聲味以調六氣,節宣以順四時,愛養王躬,使不至傷過,乃保和平,無疆之福也。」
戊辰,帝不豫。
庚午,以王曾為吏部尚書、同平章事、樞密使。
時南京留守推官奉符石介貽贈書曰:「主上即位十有三年,不好游畋,不近聲色,恭儉之德,聞于天下。乃正月以來,聞既廢郭皇后,寵幸尚美人,宮庭傳言漸有失德。自七、八月來,所聞又甚,倡優婦人,朋淫宮內,飲樂無時,聖體因常有不豫,斯不得不為慮也。今變異屢見,人心憂危,白氣切霄,凶災薦歲,此天地神靈所以示戒警也。相公昔作元台,今冠樞府,社稷安危,皆系于相公。當此之時,宜即以此為諫;諫止則已,諫不止則相公宜辭樞衡之任,庶幾有以開悟聰聽,感動上心。若執管仲不害霸之言,以嗜欲閒事,不欲極爭,則遂啟成亂階,恐無及矣。」
辛未,以星變,大赦,避正殿,減常膳,出內藏庫錢優賞在京將士。詔輔臣于延和殿合奏事,其諸司事,權令輔臣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