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續資治通鑑 上
初,李迪與準同在中書,事之甚謹;及準罷,丁謂意頗輕迪。於是謂等不欲準居內郡,白帝,欲遠徙之。帝命與小州,謂退而署紙尾曰:「奉聖旨,除遠小處知州。」迪曰:「向者聖旨無遠字。」謂曰:「君面奉德音,欲擅改聖旨以庇準邪?」二人忿爭自此始。
朱能聞使者至,自度不免,衷甲以出,殺盧守明,帥部兵、挈家屬叛逸。既而能眾潰,入桑林自縊死。
乙酉,以樞密副使任中正、禮部侍郎王曾並參知政事,翰林學士錢惟演為樞密副使。
辛卯,以太常丞、直龍圖閣馮元為左正言兼太子右諭德。初,太子為壽春郡王,王旦薦元宜講經資善堂,帝以元少,更用崔遵度。於是遵度卒,乃命元代之。
壬寅,太常卿、知安州寇準坐朱能叛,再貶道州司馬。準過零陵,逾大坡,護兵先後不屬,溪洞蠻夷乘間抄掠。其酋長聞而責之曰:「奈何奪賢宰相行李邪?」趣遣人還所掠。其在道州,晨具朝服如常時,起樓,置經史道釋書,暇則誦讀,賓至笑語,若初無廊廟之貴者。
自準罷相,繼以三黜,帝初不之知。歲餘,帝忽問左右曰:「吾目中久不見寇準,何也?」左右亦莫敢對。
癸卯,以右司諫、判戶部勾院劉煜為工部員外郎兼侍御史知雜事。初,河決滑州,大興力役,道殍相望。煜請策免宰相以答天變,時寇準、丁謂實在中書。及王曙坐準貶官,在朝無敢往見者,煜嘆曰:「朋友之義,獨不行于今日歟!」往餞之,經夕而還。謂亦不罪也。
是月,高麗遣使如遼,賀千齡節。
九月,己酉朔,以兵部員外郎、知制誥呂夷簡為刑部郎中,權知開封府。夷簡為治嚴辨有聲,帝識其姓名于屏風,意將大用之也。
丙辰,禦崇德殿視事。帝自中春不豫,止視事于長春殿,至是體平,始禦前殿。
戊午,遼以駙馬蕭紹宗為平章事。
己未,罷樞密副使周起為戶部侍郎、知青州,僉署樞密院事曹瑋為宣徽南院使、環慶路都部署兼管句秦州兵馬。起素善寇準,瑋亦不附丁胃,謂惡之,並指為準黨,故俱罷。起性謹密,凡奏事及答禁中所問,隨輒焚草,故其言外無知者。
丁卯,赦天下繫囚。除十惡已殺人、官典犯臓、盜官物、持仗放火、偽造符印外,咸除之。其周懷政、朱能黨類,除已行勘斷外,餘咸許自新,一切不問。
遼群臣請上尊號,遼主不許;表三上,乃許之。
壬申,賜京城酺。
太子太保王欽若自杭州來朝,令入赴內殿起居。
甲戌,給事中、知河陽孫奭言:「父戶部郎中致仕翌,年九十,案禮文,『九十者其家不從政,』今父母八十者許解官侍養,望許退歸田裡。」優詔不許。
冬,十月,戊寅朔,中書門下言:「機務清簡,請依唐制,只日視事,雙日不坐。」從之。
壬午,禦正陽門觀酺,皇太子侍坐,凡五日。帝自不豫,罕復臨幸,至是人情大悅。
戊子,遼西南招討使奏:「黨項部有小族輸貢不時,常有它意,宜以時遣使督之。」遼主曰:「邊鄙小族,歲有常貢,邊臣驕縱,徵斂無度,彼懷懼不能自達耳。第遣清慎官將,示以恩信,無或浸漁,自然效順。」
己丑,以前起居郎、直史館陳堯佐知滑州。時滑州方庀徒築堤,堯佐創木龍以殺水怒,堤乃可築。既又築長堤以護之,人號為陳公堤。
壬辰,以太子太保王欽若為資政殿大學士,仍今日赴資善堂侍皇太子講讀。
十一月,乙卯,令勸農使兼提點刑獄官,自今以提點刑獄勸農使、副為稱。
修尚書省,命龍圖閣學士陳堯咨總其事。
丁巳,遼以漆水郡王耶律制心為南京留守、析津尹、兵馬都總管。己未,以伊勒希巴蕭孝順為南面諸行宮都部署,加左仆射。
庚申,內出聖制七百二十二卷示輔臣;壬戌,宰臣丁謂等請鏤板宣佈,仍命禁中別創殿閣緘藏,詔可。尋于龍圖閣後修築,是為天章閣。又請令中書、樞密院取《時政記》中盛美之事,別為《聖政錄》,從之,仍命錢惟演、王曾編次。
乙丑,對輔臣于承明殿。帝曰:「朕邇來頗漸康復,然國事未免勞心。今太子年德漸成,皇后賢明,臨事平允,深可付託。欲令太子蒞政于外,皇后居中詳處。卿等可議之。」輔臣請令中書、樞密院大臣各兼東宮職任,帝許之。
自寇準貶斥,丁謂浸擅權,至除吏不以聞。李迪憤懣,嘗慨然語同列曰:「迪起布衣,十餘年至宰相,有以報國,死且不恨,安能附權臣為自安計乎!」
及議兼職時,迪已帶少傅,宜得中書侍郎,尚書,謂執不可,第兼左丞,迪不能堪,變色而起。丙寅,晨朝待漏,謂又欲以林特為樞密副使,仍領賓客。迪曰:「特去歲遷右丞,今年改尚書,入東宮,皆非公選,物議未息,況已奏除詹事,何可改也!」因詬謂,引手版欲擊之;謂走,得免。同列極意和解,不聽,遂入對於長春殿。
朱能聞使者至,自度不免,衷甲以出,殺盧守明,帥部兵、挈家屬叛逸。既而能眾潰,入桑林自縊死。
乙酉,以樞密副使任中正、禮部侍郎王曾並參知政事,翰林學士錢惟演為樞密副使。
辛卯,以太常丞、直龍圖閣馮元為左正言兼太子右諭德。初,太子為壽春郡王,王旦薦元宜講經資善堂,帝以元少,更用崔遵度。於是遵度卒,乃命元代之。
壬寅,太常卿、知安州寇準坐朱能叛,再貶道州司馬。準過零陵,逾大坡,護兵先後不屬,溪洞蠻夷乘間抄掠。其酋長聞而責之曰:「奈何奪賢宰相行李邪?」趣遣人還所掠。其在道州,晨具朝服如常時,起樓,置經史道釋書,暇則誦讀,賓至笑語,若初無廊廟之貴者。
癸卯,以右司諫、判戶部勾院劉煜為工部員外郎兼侍御史知雜事。初,河決滑州,大興力役,道殍相望。煜請策免宰相以答天變,時寇準、丁謂實在中書。及王曙坐準貶官,在朝無敢往見者,煜嘆曰:「朋友之義,獨不行于今日歟!」往餞之,經夕而還。謂亦不罪也。
是月,高麗遣使如遼,賀千齡節。
九月,己酉朔,以兵部員外郎、知制誥呂夷簡為刑部郎中,權知開封府。夷簡為治嚴辨有聲,帝識其姓名于屏風,意將大用之也。
丙辰,禦崇德殿視事。帝自中春不豫,止視事于長春殿,至是體平,始禦前殿。
戊午,遼以駙馬蕭紹宗為平章事。
己未,罷樞密副使周起為戶部侍郎、知青州,僉署樞密院事曹瑋為宣徽南院使、環慶路都部署兼管句秦州兵馬。起素善寇準,瑋亦不附丁胃,謂惡之,並指為準黨,故俱罷。起性謹密,凡奏事及答禁中所問,隨輒焚草,故其言外無知者。
丁卯,赦天下繫囚。除十惡已殺人、官典犯臓、盜官物、持仗放火、偽造符印外,咸除之。其周懷政、朱能黨類,除已行勘斷外,餘咸許自新,一切不問。
遼群臣請上尊號,遼主不許;表三上,乃許之。
壬申,賜京城酺。
太子太保王欽若自杭州來朝,令入赴內殿起居。
甲戌,給事中、知河陽孫奭言:「父戶部郎中致仕翌,年九十,案禮文,『九十者其家不從政,』今父母八十者許解官侍養,望許退歸田裡。」優詔不許。
冬,十月,戊寅朔,中書門下言:「機務清簡,請依唐制,只日視事,雙日不坐。」從之。
壬午,禦正陽門觀酺,皇太子侍坐,凡五日。帝自不豫,罕復臨幸,至是人情大悅。
戊子,遼西南招討使奏:「黨項部有小族輸貢不時,常有它意,宜以時遣使督之。」遼主曰:「邊鄙小族,歲有常貢,邊臣驕縱,徵斂無度,彼懷懼不能自達耳。第遣清慎官將,示以恩信,無或浸漁,自然效順。」
己丑,以前起居郎、直史館陳堯佐知滑州。時滑州方庀徒築堤,堯佐創木龍以殺水怒,堤乃可築。既又築長堤以護之,人號為陳公堤。
壬辰,以太子太保王欽若為資政殿大學士,仍今日赴資善堂侍皇太子講讀。
十一月,乙卯,令勸農使兼提點刑獄官,自今以提點刑獄勸農使、副為稱。
修尚書省,命龍圖閣學士陳堯咨總其事。
丁巳,遼以漆水郡王耶律制心為南京留守、析津尹、兵馬都總管。己未,以伊勒希巴蕭孝順為南面諸行宮都部署,加左仆射。
庚申,內出聖制七百二十二卷示輔臣;壬戌,宰臣丁謂等請鏤板宣佈,仍命禁中別創殿閣緘藏,詔可。尋于龍圖閣後修築,是為天章閣。又請令中書、樞密院取《時政記》中盛美之事,別為《聖政錄》,從之,仍命錢惟演、王曾編次。
乙丑,對輔臣于承明殿。帝曰:「朕邇來頗漸康復,然國事未免勞心。今太子年德漸成,皇后賢明,臨事平允,深可付託。欲令太子蒞政于外,皇后居中詳處。卿等可議之。」輔臣請令中書、樞密院大臣各兼東宮職任,帝許之。
自寇準貶斥,丁謂浸擅權,至除吏不以聞。李迪憤懣,嘗慨然語同列曰:「迪起布衣,十餘年至宰相,有以報國,死且不恨,安能附權臣為自安計乎!」
及議兼職時,迪已帶少傅,宜得中書侍郎,尚書,謂執不可,第兼左丞,迪不能堪,變色而起。丙寅,晨朝待漏,謂又欲以林特為樞密副使,仍領賓客。迪曰:「特去歲遷右丞,今年改尚書,入東宮,皆非公選,物議未息,況已奏除詹事,何可改也!」因詬謂,引手版欲擊之;謂走,得免。同列極意和解,不聽,遂入對於長春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