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續資治通鑑 上    P 163


作者:畢沅
頁數:163 / 489
類別:中國古代史

 

作者:畢沅 / 第1頁 / 共326頁

 大小:

 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續資治通鑑 上

乙巳,以翰林學士晁迥為冊立皇太子禮儀使,命秘書監楊億撰皇太子冊文,知制誥盛度書冊,陳堯咨書寶。

壬子,以參知政事李迪兼太子賓客。帝初欲授迪太子太傅,迪辭以太宗時未嘗立保傅,乃止兼賓客,而詔皇太子禮賓客如師傅。有殿侍張迪者,春坊祗候,太子不欲其名與賓客同,改名克一。迪奏其事,帝喜,以告輔臣。

詔:「中書、門下五品,尚書省、御史台四品,諸司三品,見皇太子,並答拜,自餘受拜。」

加彭王元儼太傅,進封通王。

癸丑,帝作《元良箴》賜皇太子,又作詩賜賓客而下。



  
甲寅,楚王元佐加興元牧,徐國、邠國、宿國三長公主俱進加封號。

丁巳,詔皇太子月給錢二千貫。

禮儀院言:「至道中,敕百官于皇太子稱名,宮僚稱臣;續準敕,依皇太子所請,宮僚止稱名。」詔如至道之制。

九月,丁卯,禦天安殿冊皇太子。

壬申,三司假內藏銀十萬兩。

戊辰,遼主詔:「內外官因事受賕,事覺而稱子孫仆從者,禁之。」

庚午,遼主錄囚。括馬給東征軍。

庚辰,禦正陽門觀酺,凡五日。帝作《稼穡倍登詩》、《欹器》、《戒酒》二論示輔臣。

祥源觀成,觀宇凡六百一十三區。

是月,遼主駐土河川。


  

冬,十月,遼名中京新建二殿曰延慶,曰永安。

壬寅,遼以順義軍節度使石用中為漢人行宮都部署。

癸丑,左諫議大夫孫奭言:“茶法屢改,非示信之道,望遣官重定經久之制,即詔,奭與三司詳定,務從寬簡。未幾,奭出知河陽,事遂止。

奭初自密州代還,時方置天慶等節,天下設齋醮,張燕,費甚廣。奭請裁省浮用,不報。

丙辰,遼以東平郡王蕭巴雅爾為都統,殿前都點檢蕭庫哩副之,東京留守耶律巴格為都監,伐高麗。仍諭高麗官吏能率眾自歸者厚資,堅壁相拒者追悔無及。

十一月,己未,以翰林學士晁迥為承旨。時朝廷數舉大禮,詔令多出迥手。嘗夜召對,帝令內持禦前巨燭送歸院。

壬戌,遼以呂德懋知吏部尚書,楊又元知詳覆院,劉慎行為彰武軍節度使。

乙亥,起居舍人呂夷簡言:「澶、魏豐熟,望出內藏錢二十萬貫市芻糧。」從之。

遼蕭巴雅爾攻高麗興化鎮,高麗遣其臣姜邯贊、姜民瞻禦之。先期設伏山谷,以大繩貫牛皮塞城東大川以待之,遼師至,決塞發伏。遼師戰不利,巴雅爾乃由慈州直趨王城。進至新恩縣,去王城百里,邯贊等遣兵來援,巴雅爾度王城不可下,乃大掠而還。十二月,師至茶、陀二河,邯贊等追兵大至。諸將皆欲使高麗渡兩河而後擊之;都監巴格獨以為不可,曰:「敵若渡兩河,必殊死戰,此危道也,不若戰于兩河之間。」巴雅爾從之。及戰,高麗以強弩夾射,相持未決,忽風雨自南來,旌旗北指,高麗兵乘勢攻之,遼師大敗,巴雅爾委甲仗而走,詳袞多戰死,天雲及皮室二軍傷陷略盡。

參知政事張知白與宰相王欽若論議多相失,因稱疾辭位,丙午,罷為刑部侍郎、翰林侍讀學士、知天雄軍。

是歲,遼放進士張克恭等三十七人。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讓德文明武定章聖元孝皇帝天禧三年遼開泰八年

春,正月,壬戌,遼建景宗廟于中京。封沙州節度使曹順為燉煌郡王。

丁卯,翰林學士錢惟演等四人權同知貢舉。

乙亥,諸路貢舉人郭楨等四千三百人見于崇政殿。時楨冒緦喪貢舉,為同輩所訟,殿三舉;同保人並贖金,殿一舉。時有司欲脫宋城王洙,問洙曰:「果保楨否?不然,可易也。」洙曰:「保之,不願易也。」遂與楨俱罷。

京西轉運使胡則言:「滑州進士楊世質等訴本州黜落,即取元試卷付許州通判鄢陵崔立看詳,立以為世質等所試不至紕繆,已牒滑州依例解發。」詔轉運司具析不先奏裁,直令解發緣由以聞,其試卷仰本州繳進,世質等仍未得解發。及取到試卷,貢院言不合充薦,詔落世質等,而劾轉運使及崔立罪。

立初為果州團練推官,役兵輦官物它州,道險,乃率眾錢傭舟載歸。知州姜從革論如率斂法,三人當斬,立曰:「此非私己,罪止杖耳。」從革初不聽,論奏,詔如立議。帝記其名,代還,特轉大理寺丞,知安豐縣。

立性淳謹,尤喜論事。大中祥符間,士大夫爭奏符瑞,立獨言:「水發徐、兗,旱連江、淮,無為烈風,金陵大火,是天所以戒驕矜;而中外多上雲露、草木、禽蟲諸物之瑞,此何足為治道哉!願敕有司:草木之異,雖大不錄;水旱之變,雖小必聞。」前後凡上四十餘事雲。

是月,三司言:「使臣傳宣取物,承前止是口傳詔旨,別無憑由,致因緣盜取錢物。今請下入內內侍省置傳宣合同司,專差內臣一員主之,以絶斯弊。」從之。

二月,丁未,出皇太子所書禦詩賜宰相。

遼以前南院樞密使耶律制心為中京留守,以漢人行宮都部署王繼忠為南院樞密使。

三月,戊午朔,日有食之。

乙丑,三司假內藏庫銀一十三萬。

丙寅,親試禮部奏名貢舉人,得進士王整以下六十三人賜及第,八十六人同出身,又賜學究、諸科各及第、出身有差。

乙亥,遼蕭巴雅爾、耶律巴格自高麗還,以出師失律,數其罪而釋之。

壬午,遼主閲飛龍院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