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全球通史    P 371


作者:阿諾斯
頁數:371 / 430
類別:西洋古代史

 

全球通史

作者:阿諾斯
第371,共430。
在埃塞俄比亞危機初期,希特拉採取觀望的策略。如果墨索里尼失敗,希特拉就少了一位中歐的對毛如果他獲勝,集體安全體系就會遭到破壞,希特拉的「生存空間」計劃就會相應地得到加強。193637日,希特拉戲劇性地結束了這種消極政策,派遣一支35000人的軍隊長驅直入萊茵蘭。《凡爾賽和約》已規定,德國不得在萊茵河左岸、也不得在右岸50公里地帶擁有防禦工事或軍隊。

希特拉違背這一規定的做法是一次最具戰略意義的行動:法國聯盟體系以法國軍隊易進入中歐為基礎;隨着萊茵蘭的被重新佔領和立即動工的齊格菲防線防禦工事的建立,法國不再易進入中歐。法國被切斷了與其盟國的聯繫,而德國的力量卻大大增長,因為它的命脈不再因非軍事化的萊茵蘭而處于易受傷害的境地。總之,希特拉對萊茵蘭的突然行動意味着徹底打破了歐洲軍事和外交上的勢力均衡。



  
法國不能對這一重大挑戰作出適當的反應,因為這個國家當時正準備大選,而且是由一個臨時的內閣在執政。總理薩羅和外交部長弗朗丹想通過調動軍隊和發出最後通碟來制止希特拉。如果實施這一計劃,原本是能奏效的,因為現在已知道,當時希特拉是在不聽几乎所有將軍勸告的情況下決定對萊茵蘭採取行動的。德國軍隊還沒有準備好進行重大的戰爭,除兩人外,德國軍事首領都反對重新佔領萊茵蘭,他們自然認為這會導致與法國的衝突。

因此,希特拉命令,如果法國調兵,並將其軍隊派過邊界的話,他的各個師應一槍不放地主動撤退。希特拉同墨索里尼一樣是在虛張聲勢嚇唬人,兩人都在玩策略。

薩羅和佛朗丹受到勸阻,沒有採取行動,這一定程度上是因為他們的軍事顧問反對與戰爭冒險直接有關的任何行動,同時也因為英國政府與先前法國政府在埃塞俄比亞危機期間一樣躊躇不前。當弗朗丹找英國首相鮑德溫商量時,後者拒絶與調派法國軍隊去萊茵蘭的建議有任何關係。鮑德溫說:「你可能是對的,但是,只要有1%的因你的警察行動而爆發戰爭的可能性,我就沒有權利把英國牽扯進去。英國現在不處于進行戰爭的狀態。」

法國政府由於本身意見不一,無法在沒有英國支持的情況下來取斷然行動,正是因為這一點,希特拉沒有遇到任何抵抗就取得了重大勝利。這一勝利的一個結果是法國聯盟體系開始結束。不僅「齊格菲防線」切斷了法國與中歐和東歐的聯繫,而且與此同時,德國還對東南歐發動了經濟攻勢,使這一地區實際上成為一個經濟附屬地。到1936年時,德國接受了土耳其全部出口物的51%、保加利亞全部出口物的48%、希臘的36%、南斯拉夫的24%和匈牙利的23%。


  

如此密切的經濟聯繫必然產生政治影響,尤其是因為這時出現在東南歐的一些獨裁政權在意識形態上特別愛好的是德國和意大利的法西斯政體而不是西方的民主政體。無疑,邁塔克斯將軍、卡羅爾國王和保羅親王的外交政策與韋尼澤洛斯、蒂圖列斯庫和亞歷山大國王的外交政策通然不同。

對萊茵蘭的突然行動還起了使以往一向敵對的「元首」和「領袖」言歸於好的作用。希特拉在石油制裁仍有可能實行的時候轉移了國聯的注意力,墨索里尼對此深表感激。短時間內,這兩個獨裁者結成了有效的夥伴關係,迅速打破了現存的外交結構。

根據19367月且日簽訂的奧-德協定,希特拉答應尊重奧地利的領土完整,從而消除了羅馬和柏林之間不和的主要根源。一個星期後,西班牙爆發了內戰,這一悲慘事件見下一節拖延了3年,在這期間,希特拉和墨索里尼聯合行動,促成了西班牙共和國的滅亡。19361024日,「羅馬-柏林軸心」正式結成;意大利和德國不僅就德國以承認意屬埃塞俄比亞作為取得某些經濟讓步的回報這樣的具體問題達成了協議,還就全面的合作取得了一致意見。第二個月。

日本通過與德國、然後又與意大利簽訂反共產國際協定加入了這一軸心。

因此,到1936年年底時,外交上的均衡已完全不同於希特拉開始執政時的情景。意大利和德國這時結成了有效的夥伴關係。法國已失去從前的霸權,落入比較孤立的境地。它在中歐的舊盟國正漸漸散去,而與蘇聯建立的新聯盟基本上仍是紙上的東西。

法國政府很不信任蘇維埃政權,以致拒絶簽訂使它們的聯盟完全生效所必需的軍事協定。同樣,法國和英國的關係也不十分密切,彼此之間互不信任。由於滿洲和埃塞俄比亞事件使維護現狀集團陷入混亂,使國際聯盟遭到嚴重削弱,「羅馬-柏林軸心」能在以後3年中掌握主動權,在實際未遇抵抗的情況下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

五、西班牙內戰

西班牙內戰不僅僅具有通常的意義,因為它實質上是把兩種戰爭合在一起——一種是由西班牙社會的腐敗和緊張局勢引起的根深蒂固的社會衝突,一種是由思想體系的衝突和大國利益的衝突引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綵排。

20世紀的西班牙截然不同於16世紀的西班牙,16世紀時,這個國家是歐洲最強大、最令人畏懼的國家。在1620世紀之間的幾個世紀中,西班牙衰落的象徵是1898年的西-美戰爭;美國輕易地奪走了西班牙的大多數剩下的殖民地,使西班牙丟盡了臉.這次戰爭不僅暴露了西班牙軍事上的弱點,而且暴露了統治這個國家的、已處于牢固地位的寡頭政治集團的腐敗和無能。構成這一寡頭政治集團的主要成分有三種:大地主、軍隊和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