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全球通史    P 356


作者:阿諾斯
頁數:356 / 430
類別:西洋古代史

 

全球通史

作者:阿諾斯
第356,共430。
賠款問題的解決:道威斯計劃 1924年至1929年是歐洲和平與和解的時期之一。1924年,《道威斯計劃》——一項有關賠款支付的協定——的協商是這一穩定過程的第一階段。《凡爾賽和約》要求德國人承擔戰爭責任,要求德國人答應貽償戰爭所造成的損失。在凡爾賽,對賠款支付的數額和時間表沒有達成協議;在以後幾年中,這一問題不僅是協約國與德國之間,而且是各協約國之間長期不和的根源。

1920年,賠款委員會——一個受命擬定詳細計劃的機構——決定,德國的賠款應按下列方案分配:52%給法國,22%給英國,10%給意大利,8%給比利時,剩下的8%給其他協約國。第二年,委員會規定德國的賠款總額為320億美元,可用現金和實物煤、機車、紡織機械和德國工廠及礦山的其它產品支付。協約國的企業界很快就提出抗議,因為這些商品正形成一股與他們自己的商品相競爭的力量。因此,協約國要求德國主要以現金支付賠款,但這只有在德國的出口額大大超過進口額時才能實現,這一點自然是絶對辦不到的,因為世界各地的關稅正在提高,德國也正在增加進口商品以滿足重建家園的需要。



  
1921年和1922年,德國支付了部分賠款,但與此同時,它正遭受着災難性的通貨膨脹。1914年時,一馬克值25美分,到19227月,已貶值到僅值2美分,一年以後,它變得一文不值——一大堆馬克才兌換一美元。在這種情況下,德國人要求延緩兩年償付賠款。英國人正在受失業之苦,急欲加快國際貿易的復興,因此同意了這一要求。

然而,遭受損失最慘重的法國人確信,只要德國人願意就一定能償付,並着手使用武力。19231月,法國軍隊不顧英國人的批評,與意大利和比利時小股部隊一起侵佔了魯爾工業區.

德國人的反應是進行總罷工,結果,法國人不得不為佔領付出了得不償失的代價。由於德國經濟毫無生氣、法國人又受到阻礙,賠款問題陷入僵局,於是,成立了一個由美國銀行家查爾斯·道威斯主持的經濟專家委員會。192491日,協約國和德國雙方通過並開始實施所謂的《道威斯計劃》。這個計劃建立在「商業,而不是政治」這一口號的基礎上,它要求每年支付的賠款額從23800萬美元開始,達到最高額59500萬美元。


  

這些金額可依據一定年份的繁榮指數予以調整。另外,德國須廢除其惡性膨脹的貨幣,並在協約國的監督下改組它的國家銀行。作為回報,德國將得到8億美元的外國貸款,而法國必須撤離魯爾。

然而,這一安排同其它許多安排一樣,將被大蕭條的衝擊帶走。即使在19289月以前《道威斯計劃》生效的4年裡,德國人支付的現金和實物也僅相當於他們從外國市場、主要是美國市場所借款項的一半。不過,《道威斯計劃》的確緩和了歐洲的緊張局勢,為政治問題的解決開了路。

尋求和平:洛迦諾公約 在大戰剛結束後的幾年中,歐洲的外交為法國及其中歐和東歐的盟國所支配。由於奧匈帝國的消失、德國和俄國的屈服,法國這時成為歐洲大陸的頭號強國。因為德國和俄國顯然遲早會設法重申自己的主張,所以,法國外交的目標是為國家安全建立一個可靠、持久的基礎。

從理論上說,國際聯盟以其《盟約》第十條提供了普遍的安全,這一條耍求各成員國「尊重並維護國聯所有成員國的領土完整和現有的政治獨立,反對外來侵略。」困難在於國聯缺乏實施這一條款所必需的力量。國聯大會能請求成員國運用經濟抵制甚至武裝報復來反對侵略者,但這種經濟和軍事制裁的任何一項措施都只能由各國政府來實施。國聯本身既沒有武器,也沒有軍隊法;法國曾提出成立一支由國聯支配的國際警察部隊,但這一建議被否決了。

因此,歸根到底,國聯所作的決定的份量取決於國際輿論,而國際輿論在重大問題上通常是混亂的、有分歧的。

法國在不到50年的時間裡就遭到了德國的兩次侵略,因此,它不願將其安全交託給沒有權威的國聯。最初,它建議結成英法美三國同盟,這將保證法國在遭到德國侵略時得到英美的援助。當這一計劃因美國參議院拒絶批准同盟條約而失敗時,法國轉向了較小的歐洲國家,這些國家在支持和平解決、反對修訂條約方面與它有着共同的利益。它于19209月、1921年和1924年分別與比利時、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協商建立了正式的軍事聯盟。

捷克斯洛伐克先前已在1920年至1921年間與羅馬尼亞和南斯拉夫一趙成立了所謂的「小協約」,以便在遭到匈牙利的進攻或面臨哈布斯堡王朝的復闢時,互相提供援助。波蘭因于1921年與羅馬尼亞給成同盟而與小協約國連在一起;在與羅馬尼亞締結的盟約中,波、羅兩國保證在遭到俄國侵略時互相援助。由於法國與小協約國的關係,法國能擴大自己的聯盟組織,分別于1926年和1927年將羅馬尼亞和南斯拉夫拉入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