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明史 下    P 176


作者:張廷玉等
頁數:176 / 192
類別:歷史

 

明史 下

作者:張廷玉等
第176,共192。
弘治二年二月旱,帝令儒臣撰文禱雨。吉等言:「邇者奸徒襲李孜省、鄧常恩故術,見月宿在畢,天將陰雨,遂奏請祈禱,覬一驗以希進用。倖門一開,爭言祈禱,要寵召禍,實基于此。祝文不敢奉詔。」帝意悟,遂已之。五月以災異請帝修德防微,慎終如始。八月又以災異陳七事。代王獻海青,吉等言登極詔書已卻四方貢獻,乞勿受。明年三月偕同列上言:「陛下聖質清羸,與先帝不同。凡宴樂遊觀,一切嗜好之事,宜悉減省。左右近臣有請如先帝故事者,當以太祖、太宗典故斥退之。祖宗令節宴遊皆有時,陛下法祖宗可也。」土魯番使者貢獅子還,帝令內閣草敕,遣中官送之。吉等言不宜優寵太過,使番戎輕中國。事遂寢。既又言:「獅子諸獸,日飼二羊,歲當用七百二十,又守視校尉日五十人,皆繁費。宜絶諸獸食,聽自斃。」帝不能用。十二月,星變,又言:「邇者妖星出天津,歷杵臼,迫營室,其占為兵,為饑,為水旱。今兩畿、河南、山西、陝西旱蝗;四川、湖廣歲不登。倘明年復然,恐盜賊竊發,禍亂將作。願陛下節用度,罷宴遊,屏讒言,斥異教,留懷經史,講求治道。沙河修橋,江西造瓷器,南海子繕垣牆,俱非急務,宜悉停止。」帝嘉納之。帝惑近習言,頗崇祈禱事,發經牌令閣臣作贊,又令擬神將封號。吉等極言邪說當斥。
吉自帝初即位進少傅,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及《憲宗實錄》成。又進少師、華蓋殿大學士。吉柄政久,權勢烜赫。帝初傾心聽信,後眷頗衰。而吉終無去志。五年,帝欲封后弟伯爵,命吉撰誥券。吉言必盡封二太后家子弟方可。帝不悅,遣中官至其家,諷令致仕,始上章引退。良賜敕,馳驛如故事。
吉多智數,善附會,自緣飾,鋭于營私,時為言路所攻。居內閣十八年,人目之為「劉綿花」,以其耐彈也。吉疑其言出下第舉子,因請舉人三試不第者,不得復會試。時適當會試期,舉子已群集都下,禮部為請。詔姑許入試,後如令。已而吉罷,令亦不行。吉歸,踰年卒。贈太師,謚文穆。
尹直,字正言,泰和人。景泰五年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


  
成化初,充經筵講官,與修《英宗實錄》。總裁欲革去景泰帝號,引漢昌邑、更始為比。直辨曰:「《實錄》中有初為大臣,後為軍民者。方居官時,則稱某官某,既罷去而後改稱。如漢府以謀逆降庶人,其未反時,書王書叔如故也。豈有逆計其反,而即降從庶人之號者哉!且昌邑旋立旋廢,景泰帝則為宗廟社稷主七年。更始無所受命,景泰帝則策命于母后。當時定傾危難之中,微帝則京師非國家有。雖易儲失德,然能不惑于盧忠、徐振之言,卒全兩宮,以至今日。其功過足相準,不宜去帝號。」時不能難。既成,進侍讀,歷侍讀學士。
六年上疏乞纂修《大明通典》,並續成《宋元綱目》,章下所司。十一年遷禮部右侍郎,辭,不許。丁父憂,服除,起南京吏部右侍郎,就改禮部左侍郎。
二十二年春,召佐兵部。占城王古來為安南所逼,棄國來求援。議者欲送之還,直曰:「彼窮來歸,我若驅使還國,是殺之也。宜遣大臣即詢,量宜處置。」詔從之,命都御史屠滽往。貴州鎮巡官奏苗反,請發兵,廷議將從之。直言起釁邀功,不可信。命官往勘,果無警。是年九月改戶部兼翰林學士,入內閣。逾月,進兵部尚書,加太子太保。
直明敏博學,練習朝章,而躁于進取。性矜忌,不自檢飭,與吏部尚書尹旻相惡。直初覬禮部侍郎,而旻薦他人。直以中旨得之。次日遇旻于朝,舉笏謝。旻曰:「公所謂簡在帝心者。」自是怨益深。後在南部八年,鬱鬱不得志,屬其黨萬安、彭華謀內召,旻輒持不可。諸朝臣亦皆畏直,幸其在南。及推兵部左、右侍郎,吏部列何琮等八人。詔用琮,而直以安、華及李孜省力,中旨召還。至是修怨,與孜省等比。陷旻父子得罪,又構罷江西巡撫閔珪,物論喧然不平。刑部郎袁清者,安私人,又幸于內侍郭閏。勘事浙江,輘轢諸大吏,吏部尚書李裕惡之。比還,即除紹興知府。清懼,累章求改,裕極論其罪,下詔獄。安、閏以屬直,為言于孜省,取中旨赦之,改知鄖陽。


  
孝宗立,進士李文祥,御史湯鼐、姜洪、繆樗,庶吉士鄒智等連章劾直。給事中宋琮及御史許斌言直自初為侍郎以至入閣,夤緣攀附,皆取中旨。帝於是薄其為人,令致仕。弘治九年表賀萬壽,並以太子年當出閤,上《承華箴》,引先朝少保黃淮事,冀召對。帝卻之。正德中卒,謚文和。
贊曰:《易》稱內君子外小人,為泰;外君子內小人,為否。況端揆之寄,百僚具瞻者乎!陳循以下諸人,雖不為大奸慝,而居心刻忮,務逞己私。同己者比,異己者忌;比則相援,忌則相軋。至萬安、劉吉要結近幸,蒙恥固位。猶幸同列多賢,相與彌縫匡救,而穢跡昭彰,小人之歸,何可掩哉!   
列傳第五十七
○高谷 胡濙 王直
高谷,字世用,揚州興化人。永樂十三年進士,選庶吉土,授中書舍人。仁宗即位,改春坊司直郎,尋遷翰林侍講。英宗即位,開經筵,楊士奇薦谷及苗衷、馬愉、曹鼐四人侍講讀。正統十年由侍講學士進工部右侍郎,入內閣典機務。
景泰初,進尚書,兼翰林學士,掌閣務如故。英宗將還,奉迎禮薄,千戶龔遂榮投書於谷,具言禮宜從厚,援唐肅宗迎上皇故事。谷袖之入朝,遍示廷臣曰:「武夫尚知禮,況儒臣乎!」眾善其言。胡濙、王直欲以聞。谷曰:「迎覆議上,上意久不決。若進此書,使上知朝野同心,亦一助也。」都御史王文不可。已而言官奏之。詰所從得,谷對曰:「自臣所。」因抗章懇請如遂榮言。帝雖不從,亦不之罪。
二年進少保、東閣大學士。易儲,加太子太傅,給二俸。應天、鳳陽災,命祀三陵,振貧民。七年進謹身殿大學士,仍兼東閣。內閣七人,言論多齟齬。谷清直,持議正。王文由谷薦,數擠谷。谷屢請解機務,不許。都給事中林聰忤權要論死,谷力救,得薄譴。陳循及文構考官劉儼、黃諫,帝命禮部會谷複閱試卷。谷力言儼等無私,且曰:「貴冑與寒士競進,已不可。況不安義命,欲因此構考官乎?」帝乃賜循、文子中式,惟黜林挺一人,事得已。
英宗複位,循、文等皆誅竄,谷謝病。英宗謂谷長者,語廷臣曰:「谷在內閣議迎駕及南內事,嘗左右朕。其賜金帛襲衣,給驛舟以歸。」尋復賜敕獎諭。
谷既去位,杜門絶賓客。有問景泰、天順間事,輒不應。天順四年正月卒,年七十。
谷美丰仪,樂儉素,位至台司,敝廬瘠田而已。成化初,贈太保,謚文義。
胡濙,字源潔,武進人。生而發白,彌月乃黑。建文二年舉進士,授兵科給事中。永樂元年遷戶科都給事中。
惠帝之崩于火,或言遁去,諸舊臣多從者,帝疑之。五年遣濙頒御製諸書,並訪仙人張邋遢,遍行天下州郡鄉邑,隱察建文帝安在。濙以故在外最久,至十四年乃還。所至,亦間以民隱聞。母喪乞歸,不許,擢禮部左侍郎。十七年復出巡江浙、湖、湘諸府。二十一年還朝,馳謁帝于宣府。帝已就寢,聞濙至,急起召入。濙悉以所聞對,漏下四鼓乃出。先濙未至,傳言建文帝蹈海去,帝分遣內臣鄭和數輩浮海下西洋,至是疑始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