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全唐詩 六
桃源花□□,李樹起堂堂。只看寅卯歲,深水沒黃楊。
卷875_3 【符鳳引讖】
黑衣神孫披天裳。
卷875_4 【安祿山古讖】
兩角女子綠衣裳,端坐太行邀君王,一止之月必消亡。
卷875_5 【普滿題潞州佛舍】
此水連涇水,雙珠血滿川。青牛將赤虎,還號太平年。
卷875_6 【南省北街人吟】
放榜只應三月暮,登科又校一年遲。
卷875_7 【盧求榜讖】
裴頭黃尾,三求六李。
卷875_8 【清僧示趙宗儒】
梨花發後杏花初,甸邑南來慶有餘。
卷875_9 【又示段文昌】
去日既逢梅蕊綻,來時應見杏花開。
卷875_10 【洛城五鳳樓中歌】
天津橋畔火光起,魏王堤上看洪水。
卷875_11 【延和閣詩】
延和高閣上干雲,小語猶疑太乙聞。
燒盡降真無一事,開門迎得畢將軍。
卷875_12 【唐舊讖】
兔子上金床。
卷875_13 【越中狂生題旗亭】
日日草重生,悠悠傍素城。諸侯逐兔白,夏滿鏡湖平。
卷875_14 【清泰三年歌】
丙申年,數在五樓前。但看八九月,胡虜亂中原。
卷875_15 【蜀王氏讖文】
李祜西王逢吉昌,上德兌興丹莫當。
卷875_16 【黃萬祜題蜀宮壁】
莫交牽動青豬足,動即炎炎不可撲。
鷙獸不欲兩頭黃,黃即其年天下哭。
卷875_17 【孟蜀丐者語】
不得登,登便倒。
卷875_18 【孟蜀桃符詩】
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
卷875_19 【上藍和尚晉漢二代讖】
石榴花發石榴開。
卷875_20 【又遺鐘傳偈】
但看來年二三月,柳條堪作打鐘槌。
卷875_21 【又報王審知十字讖】
不怕羊入屋,只怕錢入腹。
卷875_22 【錢處士李氏讖】
彷彿之間一倍楊。
卷875_23 【孫咸題廬山神廟詩】
獨入玄宮禮至真,焚香不為賤貧身。秦淮兩岸沙埋骨,
湓浦千家血染塵。廬阜煙霞誰是主,虎溪風月屬何人。
九江太守勤王室,好放天兵渡要津。
卷875_24 【南唐江州風墜詩】
由來秉節世無雙,獨守孤城死不降。
何似知機早迴首,免教流血滿長江。
卷875_25 【杭州還鄉和尚唱】
還鄉寂寂杳無蹤,不掛征帆水陸通。
蹋得故鄉回地穩,更無南北與西東。
卷875_26 【福州記】
潮水來,岩頭沒。潮水去,矢口出。
卷875_27 【黃涅槃讖】
先打南,後打北,留取清源作佛國。
卷875_28 【陳智廣讖】
騎馬來,騎馬去。
卷875_29 【又讖】
功下田,力交連。井底坐,二十年。
卷875_30 【僧緘示王處厚】
周士同成,二王殊名。王居一焉,百日為程。
卷875_31 【任叟書授劉生】
承欲往梁宋,梁宋災方重,旦夕為人訟。
承欲訪鄭生,鄭生將有厄。即為千里客,兼亦變衫色。
卷875_32 【昌明裡中讖】
欲知修續者,腳下是生毛。
卷875_33 【宋善威詩】
月落三株樹,日映九重天。良夜歡宴罷,暫別庚申年。
卷875_34 【田承嗣誑李寶臣偽讖】
二帝同功勢萬全,將田作伴入幽燕。
卷875_35 【皮日休造黃巢讖】
欲知聖人姓,田八二十一。欲知聖人名,果頭三屈律。
卷875_36 【附:上元初嵩山石記】
木子當天下,止戈龍。李代代不移宗,
中鼎顯真容,基千萬歲。
卷875_37 【上陽銅器篆】
長宜子孫。
卷875_38 【永安渠石銘】
百年為市後為池。
卷875_39 【漳泉分地神篆】
漳泉兩州,分地太平。永安龍溪,山高氣清。
千年不惑,萬古作程。
卷875_40 【含元殿丹石隱語】
天漢二年,赤光生慄。木下有子,傷心遇酷。
卷875_41 【長安空宅銘篆】
夏天子紫金三十斤,賜有德者。
卷875_42 【莆田石記】
石敢當,鎮百鬼,壓災殃。官吏福,百姓康。
風教盛,禮樂昌。
卷875_43 【符離樹穴中石篆】
旁有水,上有道,八百年中逢栲栳。
卷875_44 【淮西池濠石銘】
井底一竿竹,竹色深綠綠。鷄未肥,酒未熟,
障車兒郎且須縮。
卷875_45 【羅池石刻】
龍城柳,神所守。驅厲鬼,山左首。福土氓,制九醜。
卷875_46 【道者遺記】
武之在卯,堯王八季。我棄其寢,我去其扆。深深然,
高高然。人不吾知,又不吾謂。由今之後,二百餘祀。
焰焰其光,和和其始。東方有兔,小首元尾。經過吾道,
來至吾裡。飲吾泉以醉,登吾榻而寐。刻乎其壁,
奧乎其義。人誰以辨,其東平子。
卷875_47 【王璠石銘】
山有石,石有玉。玉有瑕,即休也。
卷875_48 【玄元觀棟桁記】
山水誰無言,元年有福重修。
卷875_49 【天台觀石簡記】
海水竭,台山缺,皇家寶祚無休歇。
卷875_50 【成都羅城北門石記】
五五復五五,五五逾重數。浮世若浮雲,金石一如故。
與君相見時,杳杳非今土。
卷875_51 【青羊宮磚記】
太平平中元災。
卷875_52 【銅雀台玉板篆】
上土巴灰除虛除,伊尹東北八九餘。秦趙多應分五玉,
絲竹木子世世居。但看六六百中外,世主難留如國如。
卷875_53 【顯德道宮石記】
瑞雲靈跡鎮梁東,他日多應與古同。
歲月遷移人事改,再來閒處又興功。
卷875_54 【南唐升元殿基下石記(江南將亡數年前掘得此)】
莫問江南事,江南事可憑。抱鷄升寶位,跨犬出金陵。
子建司南位,安仁秉夜燈。東鄰嬌小女,騎虎渡河冰。
卷875_55 【馬殷浚城石碣篆】
龍舉頭,猳掉尾。羊為兄,猴作弟。羊歸穴,猴離次。
卷875_56 【王霸仙壇磚刻】
卷875_3 【符鳳引讖】
黑衣神孫披天裳。
卷875_4 【安祿山古讖】
兩角女子綠衣裳,端坐太行邀君王,一止之月必消亡。
此水連涇水,雙珠血滿川。青牛將赤虎,還號太平年。
卷875_6 【南省北街人吟】
放榜只應三月暮,登科又校一年遲。
卷875_7 【盧求榜讖】
裴頭黃尾,三求六李。
卷875_8 【清僧示趙宗儒】
梨花發後杏花初,甸邑南來慶有餘。
卷875_9 【又示段文昌】
去日既逢梅蕊綻,來時應見杏花開。
卷875_10 【洛城五鳳樓中歌】
天津橋畔火光起,魏王堤上看洪水。
卷875_11 【延和閣詩】
延和高閣上干雲,小語猶疑太乙聞。
燒盡降真無一事,開門迎得畢將軍。
卷875_12 【唐舊讖】
兔子上金床。
卷875_13 【越中狂生題旗亭】
日日草重生,悠悠傍素城。諸侯逐兔白,夏滿鏡湖平。
卷875_14 【清泰三年歌】
丙申年,數在五樓前。但看八九月,胡虜亂中原。
卷875_15 【蜀王氏讖文】
李祜西王逢吉昌,上德兌興丹莫當。
卷875_16 【黃萬祜題蜀宮壁】
莫交牽動青豬足,動即炎炎不可撲。
鷙獸不欲兩頭黃,黃即其年天下哭。
卷875_17 【孟蜀丐者語】
不得登,登便倒。
卷875_18 【孟蜀桃符詩】
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
卷875_19 【上藍和尚晉漢二代讖】
石榴花發石榴開。
卷875_20 【又遺鐘傳偈】
但看來年二三月,柳條堪作打鐘槌。
卷875_21 【又報王審知十字讖】
不怕羊入屋,只怕錢入腹。
卷875_22 【錢處士李氏讖】
彷彿之間一倍楊。
獨入玄宮禮至真,焚香不為賤貧身。秦淮兩岸沙埋骨,
湓浦千家血染塵。廬阜煙霞誰是主,虎溪風月屬何人。
九江太守勤王室,好放天兵渡要津。
卷875_24 【南唐江州風墜詩】
由來秉節世無雙,獨守孤城死不降。
何似知機早迴首,免教流血滿長江。
卷875_25 【杭州還鄉和尚唱】
還鄉寂寂杳無蹤,不掛征帆水陸通。
蹋得故鄉回地穩,更無南北與西東。
卷875_26 【福州記】
潮水來,岩頭沒。潮水去,矢口出。
卷875_27 【黃涅槃讖】
先打南,後打北,留取清源作佛國。
卷875_28 【陳智廣讖】
騎馬來,騎馬去。
卷875_29 【又讖】
功下田,力交連。井底坐,二十年。
卷875_30 【僧緘示王處厚】
周士同成,二王殊名。王居一焉,百日為程。
卷875_31 【任叟書授劉生】
承欲往梁宋,梁宋災方重,旦夕為人訟。
承欲訪鄭生,鄭生將有厄。即為千里客,兼亦變衫色。
卷875_32 【昌明裡中讖】
欲知修續者,腳下是生毛。
卷875_33 【宋善威詩】
月落三株樹,日映九重天。良夜歡宴罷,暫別庚申年。
卷875_34 【田承嗣誑李寶臣偽讖】
二帝同功勢萬全,將田作伴入幽燕。
卷875_35 【皮日休造黃巢讖】
欲知聖人姓,田八二十一。欲知聖人名,果頭三屈律。
卷875_36 【附:上元初嵩山石記】
木子當天下,止戈龍。李代代不移宗,
中鼎顯真容,基千萬歲。
卷875_37 【上陽銅器篆】
長宜子孫。
卷875_38 【永安渠石銘】
百年為市後為池。
卷875_39 【漳泉分地神篆】
漳泉兩州,分地太平。永安龍溪,山高氣清。
千年不惑,萬古作程。
卷875_40 【含元殿丹石隱語】
天漢二年,赤光生慄。木下有子,傷心遇酷。
卷875_41 【長安空宅銘篆】
夏天子紫金三十斤,賜有德者。
卷875_42 【莆田石記】
石敢當,鎮百鬼,壓災殃。官吏福,百姓康。
風教盛,禮樂昌。
卷875_43 【符離樹穴中石篆】
旁有水,上有道,八百年中逢栲栳。
卷875_44 【淮西池濠石銘】
井底一竿竹,竹色深綠綠。鷄未肥,酒未熟,
障車兒郎且須縮。
卷875_45 【羅池石刻】
龍城柳,神所守。驅厲鬼,山左首。福土氓,制九醜。
卷875_46 【道者遺記】
武之在卯,堯王八季。我棄其寢,我去其扆。深深然,
高高然。人不吾知,又不吾謂。由今之後,二百餘祀。
焰焰其光,和和其始。東方有兔,小首元尾。經過吾道,
來至吾裡。飲吾泉以醉,登吾榻而寐。刻乎其壁,
奧乎其義。人誰以辨,其東平子。
卷875_47 【王璠石銘】
山有石,石有玉。玉有瑕,即休也。
卷875_48 【玄元觀棟桁記】
山水誰無言,元年有福重修。
卷875_49 【天台觀石簡記】
海水竭,台山缺,皇家寶祚無休歇。
卷875_50 【成都羅城北門石記】
五五復五五,五五逾重數。浮世若浮雲,金石一如故。
與君相見時,杳杳非今土。
卷875_51 【青羊宮磚記】
太平平中元災。
卷875_52 【銅雀台玉板篆】
上土巴灰除虛除,伊尹東北八九餘。秦趙多應分五玉,
絲竹木子世世居。但看六六百中外,世主難留如國如。
卷875_53 【顯德道宮石記】
瑞雲靈跡鎮梁東,他日多應與古同。
歲月遷移人事改,再來閒處又興功。
卷875_54 【南唐升元殿基下石記(江南將亡數年前掘得此)】
莫問江南事,江南事可憑。抱鷄升寶位,跨犬出金陵。
子建司南位,安仁秉夜燈。東鄰嬌小女,騎虎渡河冰。
卷875_55 【馬殷浚城石碣篆】
龍舉頭,猳掉尾。羊為兄,猴作弟。羊歸穴,猴離次。
卷875_56 【王霸仙壇磚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