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唐史演義    P 222


作者:蔡東藩
頁數:222 / 325
類別:古典小說

 

作者:蔡東藩 / 第1頁 / 共326頁

 大小:

 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唐史演義

滉陛辭還鎮,臨行時薦兵部侍郎柳渾入相,德宗即令渾同平章事。渾秉性剛正,夙負重名,時論稱為得人,惟與延賞未合。及滉既還鎮,未幾謝世,德宗欲起用白志貞為浙西觀察使,渾謂:「志貞儉人,不可復用。」偏延賞逢迎上意,竟慫恿德宗,授志貞官。

又密奏李晟權重,不應再令典兵,乃留晟在京,冊拜太尉,兼中書令。延賞薦鄭雲逵出鎮鳳翔,還是德宗記晟前功,令他擇賢自代。晟舉都虞侯邢君牙,因授君牙為鳳翔尹,別命陳許兵馬使韓全義,率步騎萬二千人,會邠寧軍趨鹽州。又命馬燧領河東軍擊吐蕃,收降河曲六胡州。

吐蕃大相尚結贊,退屯鳴沙,聞馬燧渾瑊等,大舉出擊,未免驚惶,更因雲南王異牟,即閻羅鳳孫。為西川節度使韋皋招撫,自己失一臂助,乃遣使至唐廷乞和。德宗尚未允許,尚結贊又卑辭厚禮,通好馬燧。燧乃留屯石州,上表陳請。

李晟入諫道:「戎狄無信,不宜許和。」張延賞獨與晟反對,主張和議。德宗遂遣左庶子崔澣,出使吐蕃。澣與尚結贊相見,責他敗盟,尚結讚道:「我國助討朱泚,未得厚賞,所以東來質問,乃諸州不肯相容,以致用兵。

今公前來修好,實所深願。但渾侍中忠信過人,名聞遠近,應請他前來主盟,互昭信實。」澣返報德宗,德宗召渾瑊入朝,命為會盟正使,兵部尚書崔漢衡為副使,都監鄭叔矩為判官。兩下共議會盟地點,約在平涼。



  
瑊出髮長安,李晟語瑊道:「此行甚險,一切戒備,不可不嚴。」張延賞得聞晟言,即入白德宗道:「晟不欲兩國聯盟,故戒瑊嚴備,須知我疑人,人亦疑我,盟何由成?」德宗因復召瑊入內,囑他推誠待虜,勿自猜貳,致阻虜情。瑊遵囑而去。

既而遣使入報,謂已訂定盟期,決於五月辛未日。延賞召集百官,執瑊表示眾道:「李太尉謂吐蕃難信,必不易和,今渾侍中有表到來,說是盟期已定,諒渾侍中總不欺上呢。」說罷,甚有得色。休歡喜!晟亦在側,忍不住淚下道:「臣生長西陲,備悉虜情,雖已會盟有日,怎保他不臨時變卦?竊恐朝廷不戒,終不免為大戎所侮呢。」德宗始命駱元光屯潘原,韓游環屯洛口,遙作瑊援。元光亟往見瑊道:「潘原距盟地約七十里,公若有急,元光何從得聞,請與公同行為妥。」瑊答道:「皇上囑我推誠,若用兵自衛,便是違詔了。」元光道:「事貴預備,一或遇險,後悔無及,他日論罪,寧坐元光。」遂派千騎至瑊營西面,暗地埋伏,又約韓游環派兵五百騎,相連伏着,且囑語道:「倘或生變,汝等西趨柏泉,作為疑兵,可分虜勢。」韓軍依計而行。瑊之不死,幸有此耳。

尚結贊使人至瑊營,約各遣甲士三千人,列壇東西,四百人穿著常服,得隨至壇下,瑊一一許諾。辛未日辰刻,尚結贊又請各遣遊騎數十名,互相覘察,瑊復應允。瑊為名將,奈何全不知防?哪知吐蕃在大營左右,伏兵至數萬人。唐遊騎往覘虜營,悉數被擄,一個兒沒有放還。


  

虜騎卻梭織唐營,往來無禁。瑊與崔宋兩人,全不知黠虜詭計,反從容趨至盟壇,入幕易服,準備行禮。驀聽得一聲鼓響,萬馬聲嘶,彷彿似廣陵怒潮,震動幕外。宋奉朝方欲出視,不防虜騎突入,先把他拿來開刀。

崔漢衡慌忙失措,急欲覓路逃生,已被虜眾追上,把他撳倒,似縛豬般的捆了出去。獨渾瑊從幕後逸出,幸得一馬,即縱身躍上,扯住馬鬣,向前飛馳,背後虜眾追趕,箭鏃從背上擦過,虧得身伏馬上,才免受傷,及奔近營前,望將過去,已剩得一座空營,那追騎尚緊緊不捨,不由的着急道:「天亡我了!」道言未絶,營西有一大將呼道:「侍中快來!我等在此。」瑊側身西顧,見有一簇官軍,整隊列着,才覺得絶處逢生。小子有詩詠渾瑊道:

百密如何致一疏,虎臣竟被困群狙。

若非良將先籌備,受擊寧徒喪副車。

欲知何人來救渾瑊,待至下回再表。




前半回連敘數事,而標目獨及竇桂娘,為巾幗中標一異采,不得不略彼言此,補前史之所未詳。蓋桂娘以一女子身,為李希烈所劫,大加寵信,女子最易移情,疇肯始終如一,勉踐前言?柔忍如桂娘,殆亦不可多得之女子,宜乎杜牧之為彼立傳也。況懷光困死,而希烈獨存,若無桂娘,幾似亂臣賊子,可以安享天年,無逆報矣。然則桂娘之密謀誅逆,烏得不大書特書耶?若夫李晟渾瑊馬燧,為唐德宗時三大名將,晟知吐蕃之難信,不宜與和,而瑊與燧皆未曾料及,是晟之智燭幾先,固非二人所可逮者。

但以一蜀妓故,怨及延賞,互相報復,誤國政,墮虜計,晟亦安得為無咎乎?夫以忠智如李晟,尚為色所誤,況如李希烈之驕侈滅義,其能不為桂娘所制哉?

第六十九回

 格君心儲君免禍 釋主怨公主和番

第六十九回

 格君心儲君免禍 釋主怨公主和番

卻說渾瑊奔回故營,營中將士,已皆遁去,幸營西尚列有嚴陣,迎接渾瑊,統將非別,就是駱元光。元光迎瑊入營,即令軍士持械待虜,且促邠寧向西進行,俟虜騎追至,驟見官軍陣勢嚴肅,已是驚心,更瞧著西邊一帶,有官軍馳去,恐他繞出背後,阻截歸路,乃即收軍卻還。瑊與元光招集散卒,檢點傷亡,已不下二千餘人,只好付諸一嘆,怏怏而還。還是天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