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唐史演義
從知王道無偏倚,敷政剛柔貴合宜。
欲知德宗初政,且看下回分解。
李輔國也,程元振也,魚朝恩也,三人皆宮掖閹奴,恃寵橫行,原為小人常態,不足深責。元載以言官入相,乃亦專權怙惡,任所欲為,書所謂位不期驕,祿不期侈者,于載見之矣。但觀其受捕之時,不過費一元舅吳湊之力,而即帖然就戮,毫無變端,是載固無拳無勇之流,捽而去之,易如反手,代宗胡必遷延畏沮,歷久始發乎?夫不能除一元載,更何論河北諸帥。田承嗣再叛再服,幾視代宗如嬰兒,而代宗卒縱容之。
李寶臣李忠臣李正己等,因之跋扈,而藩鎮之禍,坐是釀成,迭衰迭盛,以底于亡,可勝慨哉!本回但依次敘述,而代宗優柔不振之弊,已躍然紙上。
第六十二回
貶忠州劉晏冤死 守臨洺張伾得援
第六十二回
貶忠州劉晏冤死 守臨洺張伾得援
卻說德宗即位,黜陟一新,尊郭子儀為尚父,加職太尉,兼中書令,封朱泚為遂寧王,兼同平章事。兩人位兼將相,實皆不預朝政。獨常袞居政事堂,每遇奏請,往往代二人署名,中書舍人崔佑甫,與袞屢有爭言,從前朱泚獻貓鼠同乳,稱為瑞征,袞即率百官入賀,佑甫獨力駁道:「物反常為妖,貓本捕鼠,與鼠同乳,確是反常,應目為妖,何得稱賀?」袞引為慚憤,有排崔意。及德宗嗣統,會議喪服,佑甫謂宜遵遺詔,臣民三日釋服。
袞以為民可三日,群臣應服二十七日乃除。兩下爭論多時,袞遂奏佑甫率情變禮,請加貶斥,署名連及郭朱二人。德宗乃黜佑甫為河南少尹。既而子儀與泚,表稱佑甫無罪,德宗怪他自相矛盾,召問隱情。
二人俱說前奏未曾列名,乃是常袞私署。德宗因疑袞為欺罔,貶為潮州刺史,便令佑甫代相,格外專任,真個是言聽計從,視作良弼。且詔罷四方貢獻,所有梨園舊徒,概隷入太常,不必另外供奉,天下毋得奏祥瑞;縱馴象,出宮女,民有冤滯,得撾登聞鼓,及詣請三司使復訊,中外大悅,喁喁望治。詔敕頒到淄青,軍士都投戈顧語道:「明天子出了,我輩尚敢自大麼?」李正己兼轄淄青,也不由不畏懼起來,願獻錢三十萬緡。
德宗因辭受兩難,頗費躊躇,特與崔佑甫商議處置方法。佑甫請遣使宣慰淄青將士,就把這三十萬錢,作為賞賜。此計固佳,但中知者即能計及,而德宗尚未能想到,其才可知。德宗滿口稱善,即令照行。
果然正己接詔,格外愧服。至德宗生日,四方貢獻,一概卻還,正己復獻縑三萬匹,田悅也照正己辦法,縑數從同。德宗歸入度支,充作租賦,凡度支出納事宜,命吏部尚書劉晏兼轄,且授晏為左仆射。
晏本與戶部侍郎韓滉,分掌全國財賦,滉太苛刻,為時論所不容,德宗乃徙滉為晉州刺史,專任晏司度支事。晏有材力,多機智,變通有無,曲盡微妙,歷任轉運鹽鐵租庸等使,上不妨國,下不病民,嘗謂理財以養民為先,戶口滋多,賦稅自廣,所以諸道各置知院官,每歷旬日,必令詳報雨雪豐歉各狀,豐即貴糴,歉乃賤糶。或將貯谷易貨,供給官用。如遇大歉,不待州縣申請,即奏請蠲租賑饑,由是戶口蕃息,庚癸無呼。
又嘗作常平鹽法,撤除界限,裁省宂官,但就產鹽區置官收鹽,令商購運,一稅以外,不問所之,有幾處地僻乏鹽,由官輸運,有幾時鹽絶商貴,亦由官接濟,官得餘利,民不乏鹽。榷鹽法莫善於此,後世奈何不行?最關緊要的是革去胥吏,專用士人,他以為胥吏好利,士人好名,無論瑣細事件,必委土人辦理,因此釐清宿弊,涓滴歸公。近來士人,亦專縈利,恐劉晏良法,亦無如何。唐自安史亂起,連歲用兵,餉糈浩繁,人民耗敝,虧得朝廷用了劉晏,得以酌盈劑虛,不慮睏乏。
晏又自奉節儉,室無媵婢,平居辦事甚勤,遇有大小案牘,立即裁決,絶不稽留,後世推為治事能臣,理財妙手。名不虛傳。惟任職既久,權傾宰相,要官華使,多出晏門,免不得媢怨交乘,譭謗並至。
崔佑甫又薦引楊炎為相,炎與晏本不相能,元載伏誅,炎嘗坐貶,當時曾由晏定讞。見前回。及炎入任同平章事,挾嫌懷恨,日思報復,他見晏以理財得寵,遂就財政上想出兩大計劃,入試德宗。第一着是請將天下財帛,悉貯左藏,這事本是唐朝舊例,肅宗初年,第五琦為度支使,因京師豪將,取求無度,琦不勝供應,乃奏請貯入內庫,免得自己為難。
天子何暇守財,當然委任內監,內監有幾個清廉,當然做了蠹蟲,乘機中飽。閹宦據為利蔽,戶部無從詳查。炎仍請移出外庫,掃清年來的積弊,不但中外視作嘉謨,就是德宗亦歎為至計。第二着是請創行兩稅法,唐初國賦,分租庸調三項,有田乃有租,有身乃有庸,有戶乃有調。
玄宗末年,版籍損壞,諸多失實,炎請量出制入,酌定賦額,戶無主客,以現居為簿,人無丁中,十六為中,十二為丁。以貧富為差,行商稅三十之一,居民照章納稅,兩次分收,夏不得過六月,秋不得過十一月,所有租庸雜徭,悉數裁併,但就上年墾田成數,均畝收稅,於是民皆土着,確實不虛,這便叫作兩稅法。兩稅之法,利弊參半,陸宣公嘗痛論之,但後世嘗奉為成制,無非以簡易可行耳。德宗依次施行,第一法是叱嗟可辦,就在大曆十四年冬季移交,第二法須勞費手續,特在德宗紀元建中,鄭重頒詔,且預戒官吏,不得逾額妄索,多取一錢,便是枉法,民間頗稱便利,情願遵行。
欲知德宗初政,且看下回分解。
李輔國也,程元振也,魚朝恩也,三人皆宮掖閹奴,恃寵橫行,原為小人常態,不足深責。元載以言官入相,乃亦專權怙惡,任所欲為,書所謂位不期驕,祿不期侈者,于載見之矣。但觀其受捕之時,不過費一元舅吳湊之力,而即帖然就戮,毫無變端,是載固無拳無勇之流,捽而去之,易如反手,代宗胡必遷延畏沮,歷久始發乎?夫不能除一元載,更何論河北諸帥。田承嗣再叛再服,幾視代宗如嬰兒,而代宗卒縱容之。
李寶臣李忠臣李正己等,因之跋扈,而藩鎮之禍,坐是釀成,迭衰迭盛,以底于亡,可勝慨哉!本回但依次敘述,而代宗優柔不振之弊,已躍然紙上。
貶忠州劉晏冤死 守臨洺張伾得援
第六十二回
貶忠州劉晏冤死 守臨洺張伾得援
卻說德宗即位,黜陟一新,尊郭子儀為尚父,加職太尉,兼中書令,封朱泚為遂寧王,兼同平章事。兩人位兼將相,實皆不預朝政。獨常袞居政事堂,每遇奏請,往往代二人署名,中書舍人崔佑甫,與袞屢有爭言,從前朱泚獻貓鼠同乳,稱為瑞征,袞即率百官入賀,佑甫獨力駁道:「物反常為妖,貓本捕鼠,與鼠同乳,確是反常,應目為妖,何得稱賀?」袞引為慚憤,有排崔意。及德宗嗣統,會議喪服,佑甫謂宜遵遺詔,臣民三日釋服。
袞以為民可三日,群臣應服二十七日乃除。兩下爭論多時,袞遂奏佑甫率情變禮,請加貶斥,署名連及郭朱二人。德宗乃黜佑甫為河南少尹。既而子儀與泚,表稱佑甫無罪,德宗怪他自相矛盾,召問隱情。
二人俱說前奏未曾列名,乃是常袞私署。德宗因疑袞為欺罔,貶為潮州刺史,便令佑甫代相,格外專任,真個是言聽計從,視作良弼。且詔罷四方貢獻,所有梨園舊徒,概隷入太常,不必另外供奉,天下毋得奏祥瑞;縱馴象,出宮女,民有冤滯,得撾登聞鼓,及詣請三司使復訊,中外大悅,喁喁望治。詔敕頒到淄青,軍士都投戈顧語道:「明天子出了,我輩尚敢自大麼?」李正己兼轄淄青,也不由不畏懼起來,願獻錢三十萬緡。
德宗因辭受兩難,頗費躊躇,特與崔佑甫商議處置方法。佑甫請遣使宣慰淄青將士,就把這三十萬錢,作為賞賜。此計固佳,但中知者即能計及,而德宗尚未能想到,其才可知。德宗滿口稱善,即令照行。
果然正己接詔,格外愧服。至德宗生日,四方貢獻,一概卻還,正己復獻縑三萬匹,田悅也照正己辦法,縑數從同。德宗歸入度支,充作租賦,凡度支出納事宜,命吏部尚書劉晏兼轄,且授晏為左仆射。
晏本與戶部侍郎韓滉,分掌全國財賦,滉太苛刻,為時論所不容,德宗乃徙滉為晉州刺史,專任晏司度支事。晏有材力,多機智,變通有無,曲盡微妙,歷任轉運鹽鐵租庸等使,上不妨國,下不病民,嘗謂理財以養民為先,戶口滋多,賦稅自廣,所以諸道各置知院官,每歷旬日,必令詳報雨雪豐歉各狀,豐即貴糴,歉乃賤糶。或將貯谷易貨,供給官用。如遇大歉,不待州縣申請,即奏請蠲租賑饑,由是戶口蕃息,庚癸無呼。
又嘗作常平鹽法,撤除界限,裁省宂官,但就產鹽區置官收鹽,令商購運,一稅以外,不問所之,有幾處地僻乏鹽,由官輸運,有幾時鹽絶商貴,亦由官接濟,官得餘利,民不乏鹽。榷鹽法莫善於此,後世奈何不行?最關緊要的是革去胥吏,專用士人,他以為胥吏好利,士人好名,無論瑣細事件,必委土人辦理,因此釐清宿弊,涓滴歸公。近來士人,亦專縈利,恐劉晏良法,亦無如何。唐自安史亂起,連歲用兵,餉糈浩繁,人民耗敝,虧得朝廷用了劉晏,得以酌盈劑虛,不慮睏乏。
晏又自奉節儉,室無媵婢,平居辦事甚勤,遇有大小案牘,立即裁決,絶不稽留,後世推為治事能臣,理財妙手。名不虛傳。惟任職既久,權傾宰相,要官華使,多出晏門,免不得媢怨交乘,譭謗並至。
崔佑甫又薦引楊炎為相,炎與晏本不相能,元載伏誅,炎嘗坐貶,當時曾由晏定讞。見前回。及炎入任同平章事,挾嫌懷恨,日思報復,他見晏以理財得寵,遂就財政上想出兩大計劃,入試德宗。第一着是請將天下財帛,悉貯左藏,這事本是唐朝舊例,肅宗初年,第五琦為度支使,因京師豪將,取求無度,琦不勝供應,乃奏請貯入內庫,免得自己為難。
天子何暇守財,當然委任內監,內監有幾個清廉,當然做了蠹蟲,乘機中飽。閹宦據為利蔽,戶部無從詳查。炎仍請移出外庫,掃清年來的積弊,不但中外視作嘉謨,就是德宗亦歎為至計。第二着是請創行兩稅法,唐初國賦,分租庸調三項,有田乃有租,有身乃有庸,有戶乃有調。
玄宗末年,版籍損壞,諸多失實,炎請量出制入,酌定賦額,戶無主客,以現居為簿,人無丁中,十六為中,十二為丁。以貧富為差,行商稅三十之一,居民照章納稅,兩次分收,夏不得過六月,秋不得過十一月,所有租庸雜徭,悉數裁併,但就上年墾田成數,均畝收稅,於是民皆土着,確實不虛,這便叫作兩稅法。兩稅之法,利弊參半,陸宣公嘗痛論之,但後世嘗奉為成制,無非以簡易可行耳。德宗依次施行,第一法是叱嗟可辦,就在大曆十四年冬季移交,第二法須勞費手續,特在德宗紀元建中,鄭重頒詔,且預戒官吏,不得逾額妄索,多取一錢,便是枉法,民間頗稱便利,情願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