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唐史演義
昨夜所煎的是墮胎藥,天意不使墮胎,乃遣神明撥傾此藥。殿下能順天而行,不特免禍,且足獲福呢。」玄宗乃止。果然肅宗生後,太平公主以謀逆賜死,玄宗即得受禪。
楊良媛進位貴嬪,復生一女,即寧親公主。及年已長成,下嫁說子張垍,這便是肅宗母子,暗中報德的意思。
肅宗生平所最恨的是李林甫,所最親的是張說父子,即位後嘗欲發林甫墓,焚骨揚灰,還是李泌極諫,謂恐上皇疑及韋妃絶婚,特地修怨,反滋不安,肅宗方纔罷議。補敘張說父子關係,因插入李林甫事,筆法聰明。獨想念均垍兄弟,嘗欲拔出賊中,仍令復官,且追痛生母已歿,只遺自己及女弟二人,女弟寧親公主,既嫁與張垍,越應該設法保全,俾得夫婦完聚,可巧玄宗在蜀,已稱上皇,並令百官共議楊貴嬪尊稱,得追冊為元獻皇后。肅宗生母,得冊為後,亦就此補敘。
肅宗因上皇顧念生母,勢必兼及張氏一家,所以均垍擬闢,特向上皇前從寬,偏是上皇不許,但只赦張垍一人,仍然長流,那時愛莫能助,只好付諸一嘆罷了。後來垍死流所,寧親公主竟改嫁裴潁,唐朝家法,原是不管名節,毋庸細表。單說當時從賊諸官,罪名已定,斬達奚珣等十八人,賜陳希烈等七人自盡,張均列入在內。此外或杖或流貶,分別處分,一班寡廉鮮恥的官吏,至此才知懊悔,但已是無及了。
嗣有人從賊中自拔來降,謂安慶緒奔鄴郡,尚有唐室故吏隨着,初聞陳希烈等遇赦,統自恨失身賊庭,及聞希烈等被誅,乃決計從賊,不敢歸唐。肅宗聽說,悔嘆不已。後儒以為背主事賊,行同梟獍,不殺何待,有什麼可悔呢?小子有詩嘆道:
犬馬猶存報主恩,胡為人面反無知?
大廷賞罰應持正,怎得拘拘顧爾私。
肅宗既核定賞罰,再擬調兵討賊,忽報賊將史思明高秀岩等,遣使奉表,情願挈眾投誠,究竟是否真降?容小子下回續敘。
張巡許遠,為唐室一代忠臣,不得不詳敘事實,為後世之為人臣者勸。南霽雲雷萬春等,皆忠義士,一經演述,鬚眉活現,所謂附驥尾而名益顯者歟?張均張垍,喪心附逆,死有餘辜,此而不誅,何以對死事諸臣于地下乎?玄宗不許末減,尚知彰善癉惡之義,而肅宗乃以張說私恩,必欲保全均垍,為私廢公,殊不足取。況均垍為唐室叛臣,即不啻為張說逆子,說不忠唐則已,說而忠唐,即起地下而問之,亦以為必殺無赦。信賞必罰,乃可圖功,為國者可以知所鑒矣。
第五十六回
九節度受制魚朝恩 兩叛將投降李光弼
第五十六回
九節度受制魚朝恩 兩叛將投降李光弼
卻說史思明自圍攻太原,被李光弼擊退後,還守范陽,應五十四回。慶緒封他為媯川王,兼范陽節度使。范陽本安氏巢穴,凡祿山所得兩京珍寶,多半運往,堆積如山。思明恃富生驕,便欲取范陽為己有,不服慶緒節制。
慶緒又失去洛陽,走保鄴郡,李歸仁等有眾數萬,潰歸范陽,沿途剽掠,人物無遺。思明乘勢招徠,並將他所掠各物,一一截住,勢益富強。慶緒在鄴,四面徵兵,蔡希德田承嗣武令珣等,先後趨集,復得六萬人,獨思明不發一卒,亦不通一使,慶緒知他懷貳,特遣阿史那承慶安守忠李立節三人,率五千騎詣范陽,借徵兵為名,囑令偵襲。思明聞兩人入境,已料他不懷好意,即與部下密商。
一個乖似一個。判官狄仁智道:「大夫為安氏臣,無非憚他凶威,勉承奔走,今安氏失勢,唐室中興,大夫何不率眾歸唐,自求多福呢?」裨將烏承玭亦道:「慶緒似葉上露,不久必亡,大夫奈何與他同盡?不如歸款唐廷為是。」思明也以為然,遂設伏帳外,自率眾數萬出迎。既見承慶守忠,即下馬行禮,握手道故,備極慇勤。
承慶等如何下手,只好隨入城中。思明即引承慶等入廳,張樂設宴,飲至半酣,擲杯為號,伏兵突入,竟將承慶等三人拿下,一面收截來騎甲兵,給貲遣散。乃令部將竇子昂奉表唐廷,願將所部十三郡,及兵十三萬人歸降。並令偽河東節度使高秀岩,亦拜表投誠。
肅宗大喜,召見子昂,慰撫交至,即敕封思明為歸義王,仍兼范陽節度使,子七人皆除顯官。封賞太急。授秀岩雲中太守,諸子亦得列職。且遣內侍李思敬,與前信都太守烏承恩,馳往宣慰,使率部眾討慶緒。
思明受了冊封,立斬安守忠李立節兩人,表明誠意。只阿史那承慶與有舊交,釋置不問。承恩遍歷河北,宣佈詔旨。滄瀛安深德棣等州皆降,惟相州尚屬安氏,河北大勢,也統算平復了。
未幾為至德三載,上皇加肅宗尊號,稱為光天文武大聖孝感皇帝。肅宗也加奉上皇尊號,稱為聖皇天帝。父子天性相關,何必虛名施報。大赦改元,仍以載為年,稱至德三載為乾元元年。
立淑妃張氏為皇后,命李輔國兼太仆卿,兩人內外勾結,勢傾朝野,且屢引子以母貴的成語,諷示肅宗。肅宗以興王佋雖為後出,究竟年幼序卑,不便立儲,嘗語考功郎中李揆道:「朕意欲立俶為太子,卿意何如?」揆再拜稱賀道:「這是社稷幸福,臣不勝大慶呢。」肅宗乃改封楚王俶為成王,越數日即立為太子,更名為豫。
楊良媛進位貴嬪,復生一女,即寧親公主。及年已長成,下嫁說子張垍,這便是肅宗母子,暗中報德的意思。
肅宗生平所最恨的是李林甫,所最親的是張說父子,即位後嘗欲發林甫墓,焚骨揚灰,還是李泌極諫,謂恐上皇疑及韋妃絶婚,特地修怨,反滋不安,肅宗方纔罷議。補敘張說父子關係,因插入李林甫事,筆法聰明。獨想念均垍兄弟,嘗欲拔出賊中,仍令復官,且追痛生母已歿,只遺自己及女弟二人,女弟寧親公主,既嫁與張垍,越應該設法保全,俾得夫婦完聚,可巧玄宗在蜀,已稱上皇,並令百官共議楊貴嬪尊稱,得追冊為元獻皇后。肅宗生母,得冊為後,亦就此補敘。
肅宗因上皇顧念生母,勢必兼及張氏一家,所以均垍擬闢,特向上皇前從寬,偏是上皇不許,但只赦張垍一人,仍然長流,那時愛莫能助,只好付諸一嘆罷了。後來垍死流所,寧親公主竟改嫁裴潁,唐朝家法,原是不管名節,毋庸細表。單說當時從賊諸官,罪名已定,斬達奚珣等十八人,賜陳希烈等七人自盡,張均列入在內。此外或杖或流貶,分別處分,一班寡廉鮮恥的官吏,至此才知懊悔,但已是無及了。
嗣有人從賊中自拔來降,謂安慶緒奔鄴郡,尚有唐室故吏隨着,初聞陳希烈等遇赦,統自恨失身賊庭,及聞希烈等被誅,乃決計從賊,不敢歸唐。肅宗聽說,悔嘆不已。後儒以為背主事賊,行同梟獍,不殺何待,有什麼可悔呢?小子有詩嘆道:
大廷賞罰應持正,怎得拘拘顧爾私。
肅宗既核定賞罰,再擬調兵討賊,忽報賊將史思明高秀岩等,遣使奉表,情願挈眾投誠,究竟是否真降?容小子下回續敘。
張巡許遠,為唐室一代忠臣,不得不詳敘事實,為後世之為人臣者勸。南霽雲雷萬春等,皆忠義士,一經演述,鬚眉活現,所謂附驥尾而名益顯者歟?張均張垍,喪心附逆,死有餘辜,此而不誅,何以對死事諸臣于地下乎?玄宗不許末減,尚知彰善癉惡之義,而肅宗乃以張說私恩,必欲保全均垍,為私廢公,殊不足取。況均垍為唐室叛臣,即不啻為張說逆子,說不忠唐則已,說而忠唐,即起地下而問之,亦以為必殺無赦。信賞必罰,乃可圖功,為國者可以知所鑒矣。
第五十六回
九節度受制魚朝恩 兩叛將投降李光弼
第五十六回
九節度受制魚朝恩 兩叛將投降李光弼
卻說史思明自圍攻太原,被李光弼擊退後,還守范陽,應五十四回。慶緒封他為媯川王,兼范陽節度使。范陽本安氏巢穴,凡祿山所得兩京珍寶,多半運往,堆積如山。思明恃富生驕,便欲取范陽為己有,不服慶緒節制。
慶緒又失去洛陽,走保鄴郡,李歸仁等有眾數萬,潰歸范陽,沿途剽掠,人物無遺。思明乘勢招徠,並將他所掠各物,一一截住,勢益富強。慶緒在鄴,四面徵兵,蔡希德田承嗣武令珣等,先後趨集,復得六萬人,獨思明不發一卒,亦不通一使,慶緒知他懷貳,特遣阿史那承慶安守忠李立節三人,率五千騎詣范陽,借徵兵為名,囑令偵襲。思明聞兩人入境,已料他不懷好意,即與部下密商。
一個乖似一個。判官狄仁智道:「大夫為安氏臣,無非憚他凶威,勉承奔走,今安氏失勢,唐室中興,大夫何不率眾歸唐,自求多福呢?」裨將烏承玭亦道:「慶緒似葉上露,不久必亡,大夫奈何與他同盡?不如歸款唐廷為是。」思明也以為然,遂設伏帳外,自率眾數萬出迎。既見承慶守忠,即下馬行禮,握手道故,備極慇勤。
承慶等如何下手,只好隨入城中。思明即引承慶等入廳,張樂設宴,飲至半酣,擲杯為號,伏兵突入,竟將承慶等三人拿下,一面收截來騎甲兵,給貲遣散。乃令部將竇子昂奉表唐廷,願將所部十三郡,及兵十三萬人歸降。並令偽河東節度使高秀岩,亦拜表投誠。
肅宗大喜,召見子昂,慰撫交至,即敕封思明為歸義王,仍兼范陽節度使,子七人皆除顯官。封賞太急。授秀岩雲中太守,諸子亦得列職。且遣內侍李思敬,與前信都太守烏承恩,馳往宣慰,使率部眾討慶緒。
思明受了冊封,立斬安守忠李立節兩人,表明誠意。只阿史那承慶與有舊交,釋置不問。承恩遍歷河北,宣佈詔旨。滄瀛安深德棣等州皆降,惟相州尚屬安氏,河北大勢,也統算平復了。
未幾為至德三載,上皇加肅宗尊號,稱為光天文武大聖孝感皇帝。肅宗也加奉上皇尊號,稱為聖皇天帝。父子天性相關,何必虛名施報。大赦改元,仍以載為年,稱至德三載為乾元元年。
立淑妃張氏為皇后,命李輔國兼太仆卿,兩人內外勾結,勢傾朝野,且屢引子以母貴的成語,諷示肅宗。肅宗以興王佋雖為後出,究竟年幼序卑,不便立儲,嘗語考功郎中李揆道:「朕意欲立俶為太子,卿意何如?」揆再拜稱賀道:「這是社稷幸福,臣不勝大慶呢。」肅宗乃改封楚王俶為成王,越數日即立為太子,更名為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