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現代散文(閑情記趣篇)
前面有一盞光明的燈照着,我向前去了幾步,似乎到了中山先生銅像基礎旁便折回來。燈光雪光照映在我面上,這時我覺心地很潔白純真,毫無陰翳遮蔽,因為我已不是在這世界上,我脫了一切人間的衣裳,至少我也是初來到這世界上。
我自己不免受人間一切翳蒙,我才愛白雪,而雪真能洗滌我心靈至于如雪冷潔;我還奢望着,奢望人間一切的事物和主持世界的人類,也能給雪以洗滌的機會,那麼,我相信比用血來撲滅反叛的火焰還要有效!
1927年1月14日,雪夜
《語絲》第116期 ·548· 古代人的穿衣打扮沈從文
沈從文1902~1988,湖南鳳凰人,作家、學者。著有短篇小說集《八駿圖》,中篇小說集《邊城》,散文集《湘行散記》,學術論著《中國服裝史》等。
古代人穿衣服事情,我們過去所知並不多,文獻上雖留下許多記載,只因日子太久,引書證書,輾轉附會,越來越不易清楚了。幸虧近年考古學家的努力,從地下挖出了大量古文物,可作參考比較,我們才得到新的認識。
由商到西周、春秋、戰國,前後約一千年,大致可以分作三個歷史階段看它的演變。較早時期,除特殊人物在特種情形下的衣服式樣,我們還不大明確,至于一般統治者和奴隷,衣長齊膝似乎是一種通例。由此得知,漢代石刻作的大禹像和幾個歷史上名王名臣像,倒還有些古意,非完全出於猜想。因為至少三千年前的商代人,就多是這個樣子了。
當時人已穿褲子,比後人說的也早過一千年。商代人衣服材料主要是皮革、絲、麻。由於紡織術的進展,絲、麻已占特別重要地位,奴隷主和貴族,平時常穿彩色絲綢衣服,還加上種種織繡花紋,用個寬的花帶子束腰。奴隷或平民,則穿本色布衣或粗毛布衣。
貴族男子頭上已常戴帽子,是平頂筒子式,用絲綢作成,直流行到春秋戰國不廢。女人有把發上攏成髻,橫貫一支骨簪的。也有用骨或玉作成雙笄,頂端雕刻個寸來大小鳥形鴛鴦或鳳凰兩兩相對,斜插頭頂兩側,下垂卷髮齊肩,頸項上掛一串雜色閃光玉石珠管串飾。歷史上著名的美人妲己當時大致就應這麼打扮。
女子成年才加笄,所以稱「及笄」,表示可以成婚。小孩子已有頭頂上梳兩個小角兒習慣,較大的可能還是編辮髮。平民或奴隷有裹巾子作羊角旋斜盤向上的,有包頭以後再平搭折成一方角的,還有其他好些樣式,都反映在玉、銅、陶人形俑上。樣子多和現在西南居住的苗、瑤族情形差不多這不是偶然巧合,事實上很多三千年前古代圖案花紋還可從西南兄弟民族紡織物上發現。
許多野生植物如槐花、梔子、橡鬥已用來做染料,並且還種植了藍草;能染出各種不同的青藍色,種茜草和紫草專染紅、紫諸色。
歷史上稱周公制禮,衣分等級和不同用場,就是其中一項看得十分重要的事情。衣服日益寬大,穿的人也日益增多,並且當成一種新的制度看待,等級分明大致是從西周開始。統治者當時除大量佔有奴隷外,還向所有平民征稅,成丁人口每年必貢布二匹和一定糧食,布匹織得不合規格的不許出賣也不能納稅,聚斂日多,才能穿上寬袍大袖的衣服坐而論道。帝王和大臣,為表示尊貴和威嚴,祭天禮地和婚喪大事,袍服必更加莊嚴且照需要分別不同顏色,有些文獻還提起過,天子出行也得按時令定方向,穿上不同顏色衣服,備上相當顏色車馬,一切都得相互配合。
皮毛衣服也按等級穿,不能踰越制度。即或是獵戶獵得的珍貴狐、獺、貂鼠,也得全部貢獻給統治者,私下不許隨便使用或出賣。照周代制度,七十歲以上老百姓,可以穿絲綢和吃肉,但是能照制度得到好處的人事實不會多。至于一般百姓,自然還是只能穿本色麻布或粗毛布衣服,極貧困的就只好穿那種草編的「牛衣」了。
衣到西周以後變動雖大,有些方面卻不大。比如作戰時武將頭上戴的銅盔,從商到戰國,就相差不多。甲的品種已加多了些,有犀甲、合甲、練甲,後來還發明了鐵甲,最講究貴重的是犀甲,用犀牛皮做成,上面用彩漆畫出種種花紋。因為兼併戰爭越來越多,兵器也越來越精利,且有新兵器劍和弩機出現,甲不堅實就不抵用,「堅甲利兵」的話就由此而來。
矛既十分鋒利,盾也非常結實。
照周初制度,當時把全國分劃成許許多多大小不等的邦國,每一個地方設一統治者,用三種特殊身份的人去擔任:一是王族子弟,如召伯封于燕、周公父子封于魯;二是有功于國家的大臣,如姜尚封于齊、熊繹封于楚;三是前代王朝子孫。這些人赴任時,除了照例可得許多奴隷,還可得一些美麗的玉器,一份精美講究的青銅祭器和日用飲食器,以及一些專作壓迫人民工具的青銅兵器,用壯觀瞻的車馬旗幟,另外就是那份代表階級身份的華美文綉絲綢衣服。雖然事隔兩千多年,好些東西近年都被挖出來了,有的還保存得十分完整。絲綢衣服容易腐朽,因之這方面知識也不夠全面。
但是由於稍晚一些已流行用陶、木作俑代替生人殉葬,又在其他材料中還保存不少形象資料,加以綜合分析,比較真實情形,就慢慢地逐漸明白了。
我自己不免受人間一切翳蒙,我才愛白雪,而雪真能洗滌我心靈至于如雪冷潔;我還奢望着,奢望人間一切的事物和主持世界的人類,也能給雪以洗滌的機會,那麼,我相信比用血來撲滅反叛的火焰還要有效!
1927年1月14日,雪夜
《語絲》第116期 ·548· 古代人的穿衣打扮沈從文
沈從文1902~1988,湖南鳳凰人,作家、學者。著有短篇小說集《八駿圖》,中篇小說集《邊城》,散文集《湘行散記》,學術論著《中國服裝史》等。
古代人穿衣服事情,我們過去所知並不多,文獻上雖留下許多記載,只因日子太久,引書證書,輾轉附會,越來越不易清楚了。幸虧近年考古學家的努力,從地下挖出了大量古文物,可作參考比較,我們才得到新的認識。
由商到西周、春秋、戰國,前後約一千年,大致可以分作三個歷史階段看它的演變。較早時期,除特殊人物在特種情形下的衣服式樣,我們還不大明確,至于一般統治者和奴隷,衣長齊膝似乎是一種通例。由此得知,漢代石刻作的大禹像和幾個歷史上名王名臣像,倒還有些古意,非完全出於猜想。因為至少三千年前的商代人,就多是這個樣子了。
貴族男子頭上已常戴帽子,是平頂筒子式,用絲綢作成,直流行到春秋戰國不廢。女人有把發上攏成髻,橫貫一支骨簪的。也有用骨或玉作成雙笄,頂端雕刻個寸來大小鳥形鴛鴦或鳳凰兩兩相對,斜插頭頂兩側,下垂卷髮齊肩,頸項上掛一串雜色閃光玉石珠管串飾。歷史上著名的美人妲己當時大致就應這麼打扮。
女子成年才加笄,所以稱「及笄」,表示可以成婚。小孩子已有頭頂上梳兩個小角兒習慣,較大的可能還是編辮髮。平民或奴隷有裹巾子作羊角旋斜盤向上的,有包頭以後再平搭折成一方角的,還有其他好些樣式,都反映在玉、銅、陶人形俑上。樣子多和現在西南居住的苗、瑤族情形差不多這不是偶然巧合,事實上很多三千年前古代圖案花紋還可從西南兄弟民族紡織物上發現。
歷史上稱周公制禮,衣分等級和不同用場,就是其中一項看得十分重要的事情。衣服日益寬大,穿的人也日益增多,並且當成一種新的制度看待,等級分明大致是從西周開始。統治者當時除大量佔有奴隷外,還向所有平民征稅,成丁人口每年必貢布二匹和一定糧食,布匹織得不合規格的不許出賣也不能納稅,聚斂日多,才能穿上寬袍大袖的衣服坐而論道。帝王和大臣,為表示尊貴和威嚴,祭天禮地和婚喪大事,袍服必更加莊嚴且照需要分別不同顏色,有些文獻還提起過,天子出行也得按時令定方向,穿上不同顏色衣服,備上相當顏色車馬,一切都得相互配合。
皮毛衣服也按等級穿,不能踰越制度。即或是獵戶獵得的珍貴狐、獺、貂鼠,也得全部貢獻給統治者,私下不許隨便使用或出賣。照周代制度,七十歲以上老百姓,可以穿絲綢和吃肉,但是能照制度得到好處的人事實不會多。至于一般百姓,自然還是只能穿本色麻布或粗毛布衣服,極貧困的就只好穿那種草編的「牛衣」了。
衣到西周以後變動雖大,有些方面卻不大。比如作戰時武將頭上戴的銅盔,從商到戰國,就相差不多。甲的品種已加多了些,有犀甲、合甲、練甲,後來還發明了鐵甲,最講究貴重的是犀甲,用犀牛皮做成,上面用彩漆畫出種種花紋。因為兼併戰爭越來越多,兵器也越來越精利,且有新兵器劍和弩機出現,甲不堅實就不抵用,「堅甲利兵」的話就由此而來。
矛既十分鋒利,盾也非常結實。
照周初制度,當時把全國分劃成許許多多大小不等的邦國,每一個地方設一統治者,用三種特殊身份的人去擔任:一是王族子弟,如召伯封于燕、周公父子封于魯;二是有功于國家的大臣,如姜尚封于齊、熊繹封于楚;三是前代王朝子孫。這些人赴任時,除了照例可得許多奴隷,還可得一些美麗的玉器,一份精美講究的青銅祭器和日用飲食器,以及一些專作壓迫人民工具的青銅兵器,用壯觀瞻的車馬旗幟,另外就是那份代表階級身份的華美文綉絲綢衣服。雖然事隔兩千多年,好些東西近年都被挖出來了,有的還保存得十分完整。絲綢衣服容易腐朽,因之這方面知識也不夠全面。
但是由於稍晚一些已流行用陶、木作俑代替生人殉葬,又在其他材料中還保存不少形象資料,加以綜合分析,比較真實情形,就慢慢地逐漸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