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國富論
所以,上次戰爭的巨大費用的支付,一定主要不是靠金銀的輸出,而是靠英國某種商品的輸出。在政府或政府工作人員同一個商人訂約匯款至外國時,這商人就向國外來往通匯處出一期票,他為了支付這張期票,自然會盡力把商品而不是金銀運出國外。如果那個國家不需要英國的商品,他就會設法把商品運往別國,購買一張期票,來付清所欠那個國家的款項。把商品運往宜於銷售的市場,總可取得相當的利潤,但運金銀出國,卻很難得到任何利潤。當這些金屬被運往外國以購買外國商品時,商人所獲得的利潤不是來自商品的購買,而是來自回程貨的售賣。但如果他只是為了還債而運出金銀,那他就不能換回商品,因而不能得到利潤。所以,他自然會絞盡腦汁,用輸出商品而不是用輸出金銀的辦法來償還外債。《英國現狀》的作者指出,在上次戰爭期間,英國輸出了大量貨物,但沒有運回任何回程貨來。
除上述三種金銀外,在一切大商業國中,還有大量金銀塊交替地輸入和輸出,以經營國外貿易。這種金銀塊象國幣在國內流通一樣地在各商業國之間流通,可以被看作大商業共和國的貨幣。國幣的流動及其方向,受流通本國境內的商品的支配,大商業共和國的貨幣的流動及其方向,則受流通於各國間的商品的支配。二者都用來便利交換,一則用於同一國家的不同個人之間,一則用於不同國家的不同個人之間。也許曾動用這大商業共和國的貨幣的一部分來進行上一次戰爭。在一場全面戰爭的時候,人們自然要認為,這種貨幣的流動與方向和承平時期不同,它在戰場周圍流通得更多,交戰國軍隊所需的餉結和食糧都要在交戰地點周圍及鄰近國家購買。但英國每年這樣使用的大商業共和國的貨幣無論多少,一定要年年購買,而用以購買的,或是英國商品,或是以英國商品換取的其他物品。所以歸根到底,仍是商品,仍是一國土地和勞動的年產物,才是使我們能夠進行戰爭的基本資源。人們認為,每年這樣大的費用一定從巨額的年產物中支付,那是很自然的。例如,1761年的費用便在一千九百萬鎊以上。任何金銀的累積都不會能夠維持每年這樣大的費用。即使是金銀,其年產額也無法維持這樣大的開支。根據最可靠的統計,每年輸入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金銀一般不會大大超過六百萬鎊;就某幾年來說,還不夠支付上次戰爭四個月的費用。
除上述三種金銀外,在一切大商業國中,還有大量金銀塊交替地輸入和輸出,以經營國外貿易。這種金銀塊象國幣在國內流通一樣地在各商業國之間流通,可以被看作大商業共和國的貨幣。國幣的流動及其方向,受流通本國境內的商品的支配,大商業共和國的貨幣的流動及其方向,則受流通於各國間的商品的支配。二者都用來便利交換,一則用於同一國家的不同個人之間,一則用於不同國家的不同個人之間。也許曾動用這大商業共和國的貨幣的一部分來進行上一次戰爭。在一場全面戰爭的時候,人們自然要認為,這種貨幣的流動與方向和承平時期不同,它在戰場周圍流通得更多,交戰國軍隊所需的餉結和食糧都要在交戰地點周圍及鄰近國家購買。但英國每年這樣使用的大商業共和國的貨幣無論多少,一定要年年購買,而用以購買的,或是英國商品,或是以英國商品換取的其他物品。所以歸根到底,仍是商品,仍是一國土地和勞動的年產物,才是使我們能夠進行戰爭的基本資源。人們認為,每年這樣大的費用一定從巨額的年產物中支付,那是很自然的。例如,1761年的費用便在一千九百萬鎊以上。任何金銀的累積都不會能夠維持每年這樣大的費用。即使是金銀,其年產額也無法維持這樣大的開支。根據最可靠的統計,每年輸入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金銀一般不會大大超過六百萬鎊;就某幾年來說,還不夠支付上次戰爭四個月的費用。



